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探析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2016-02-09 15:41王浩业颜吾佴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 王浩业 颜吾佴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探析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 王浩业颜吾佴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95后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主体,对北京交通大学5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但对大学生价值实现问题的关注度不够,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度和参与的意愿有所降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对95后大学生的新特点认识不足、人文关怀不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以学生个体需求为出发点,丰富思想政治的内容,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以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为着力点。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个体需求

习近平在2014年5月4日视察北大时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未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未来,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青年价值观的养成靠什么,靠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三个自信”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的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情况。

自2013年秋季,一批95后大学生开始走进大学校园。经过几年的发展,95后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校园的学生主体。不久,00后也即将进入大学校园。95后、00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思想行为特质,他们对高校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挑战,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95后这一新的群体,如何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00后做好充分准备?为此,我们在全国重点高校——北京交通大学,面向95后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调查围绕95后的思想现状和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等问题展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寻针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按学生比例进行了抽测,年级、学科、政治面貌等因素分布多样,男女性别比例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下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0份,占发放问卷的94%。经过统计分析,反映出如下情况。

一、95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

自中央十六号文件发布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其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占6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相关内容”,占65%的学生认为,“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占72%的学生认为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当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成长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时,占72%的学生选择了“有积极作用”和“有作用”。可见,在学生心目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校园最重要的思想引领,即使面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在发挥着有效作用。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在自身素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他们的工作态度、个人能力和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受到了教育对象的普遍认可。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效果,37%的学生认为“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效果好,工作能力优秀”,占54%的学生认为“工作尽职尽责,工作效果较好,工作能力较好”。二者相加比例达到了91%,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成效显著;也表明,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的根本保障。在问到“如果在学校遇到问题,你会向谁反映”时,占42%的学生选择了向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反映,远远超出了其他选项,再次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95后大学生的信任。

3. 95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度有所降低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一代,受周围社会环境和世界思潮的影响,心理和行为呈现多面性,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也趋向实际,这无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挑战。在调查中,当被问及通过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到什么内容时,占42%的学生选择了“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占20%的学生选择了“立身做人的道理”。然而,当被问及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想了解到什么内容时,“立身做人的道理”、“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选项位居前列,而“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只占到了8%。由此可见,95后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着个性化的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讲,而是更多地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

4.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参与意愿降低

目前,漫灌式的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基本上是“我组织、你参与”,“我说你听”,虽然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但改观不大。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71%的学生选择了“灌输型的教育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同学表示会积极主动参与,而23%的同学表示几乎不参与。两项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学生对现有教育方式的怀疑和抵抗。当被问及哪种方式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时,51%的人选择了社会实践。他们认为应该“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占比26%)、“增强活动的实践性”(占比3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2%),三项合计,比例达到了90%。由此可见,他们希望增强活动的互动性,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交流互动、亲身体验。同时,更愿意离开课堂,走进社会一线,参与社会实践,到具体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95后大学生价值实现问题的关注度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是价值观的教育,其基本职能在于以科学的内容与方式去促进、丰富和完善人的发展。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社会价值而轻视学生个体价值。调查中只有7%的人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帮助很大”,而选择“帮助不大”和“没有作用”的却占到了30%。表明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关注度不够,效果不佳。但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认识却很清晰,当被问及实现个人价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时,有57%选择“个人能力增长”,有47%选择“个性全面发展”,有40%选择“自由的实现”,有38%选择“做出社会贡献”。说明学生既关心个体价值的实现,也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关于如何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排在前三位的选项是:“学习成绩稳居专业前列”(59%),“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 (55%),“所在集体团结、奋进,整体成绩优异”(41%),展示了他们的渴望。可见,对价值实现问题关注度不够,影响了95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综上所述,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基本实现,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取得了教育对象的信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教育对象切实受到了应有的教育。95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对国情时事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基本确立了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的满意度下降、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调整、教育效果有待加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现状的原因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还存在一些问题,与95后大学生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不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也不是因为95后大学生的抵抗,而是因为教育环境、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1.对95后大学生的新特点认识不足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95后大学生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信任党和政府,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对时事政治有自己的认知并愿意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然而,在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的信息时代,95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自我意识凸显,更注重自我发展、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崇尚个体需求的自由和表达。同时,在生活中,他们较多地强调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奉献应与社会回报相等价,在对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态度上越发趋于实际,缺少自我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较为淡薄。这些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这些特点,正确评价,因势利导,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贴近95后的思想实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对95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对其人生给予正确的指引,最有效的教育应当从心灵层面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教育工作者怀着十分真挚的情感,关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努力做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人。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的关怀方面还很不够,更多的停留在教育理念的灌输和教育内容的传授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理念和认识的问题。95后大学生这一特殊对象,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认识,有充满个性的多样需求。同时,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过程也让他们对集体的关怀和认可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一切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要从个体关怀入手,更多地关注教育对象的人格、兴趣与需要,以真挚的情感去和他们沟通与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打动他们的内心,从而实现教育的共鸣和深化。

3.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采取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和咨询辅导法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主要问题呈现为过多地依靠理论灌输法,对其他几类教育方法和手段利用不足,缺乏创新与改进。同时,理论灌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形式,内容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等,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德育工作也以说教为主。相对呆板的内容、固定单一的形式、一成不变的腔调,导致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参与度降低。95后大学生需要更多样的教育方式,他们对实践体验、交流辩论、自主活动等形式有更大的兴趣,希望更加自主地参与到教育环节中。

4.教育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国际斗争更加尖锐,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的渗透,他们把青年大学生作为侵蚀的重点,通过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方式更加直接地向国内渗透。从国内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加强,我国社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信仰呈现出经济化、功利化的现象。同时,高等教育自身的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社会化阶段,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些情况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反应相对迟钝,只是被动地做一些微调,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系统应对,致使教育过程受到冲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以学生个体需求为出发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95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注重自我意识的尊重与表达,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希望获得互动交流与实践参与的机会,忽视他们的个体需求只会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更深的抵触与反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主体意愿为基础,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一方面,从满足他们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比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教育安排,把思想教育与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融合时代的特色,挖掘优秀的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兼容并包,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范围,丰富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满足他们多样的需求。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对于国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今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善于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从中找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2.以学生个体特征为出发点,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随着95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信息渠道的拓宽,以传统课堂教学为抓手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显现出局限性,迫切要求高校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首要的任务是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需求,“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3]从一切方面了解95后大学生,就要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深入学生实际生活,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把握学生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需要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爱护原则、变通原则和差异化原则,在充分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注意个体的差异化,灵活变通地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通过“反转课堂”、“课堂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推出优秀的“实践锻炼项目”、设计丰富的“主题活动”等方式增强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投入实践,亲身体验,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融合,更多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深度辅导”、“心理服务”、“学业帮扶”等形式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信息化工具的教育作用,创建形式新颖的网络教育载体,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以学生人生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引领时代青年实现“中国梦”

95后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群体,对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很高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应当首先被把握和理解为价值主体,即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独立自主性,是能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4]人的价值的实现不只是表现为个人尊严的获取、个性的彰显、能力发展、需要的满足等个人诉求的实现,更多的还体现在对满足社会需要做出的贡献。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大的贡献,越是得到积极的评价,越是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反之,“一个人越是依赖他人和社会,越少依靠自己的努力,索取越多而贡献越少,他的自我价值就越低。”[5]当前,对于95后大学生,努力实现“中国梦”是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重要契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6]。“中国梦”为95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最大社会价值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也为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因此,针对95后乃至00后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在高校校园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通过深度解读“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大学生从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理解“中国梦”,引领他们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5/05/content_32283223_2.htm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李子卓等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1页。

[4]李雁冰 王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5]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

[6]《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5/04/c_124663263.htm

(责任编辑:王俊华)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王浩业,北京交通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责任等;

颜吾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形势等。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