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下的“图书馆+”战略

2016-02-12 21:53梁荣贤
图书馆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

梁荣贤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925)

“互联网+”浪潮下的“图书馆+”战略

梁荣贤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925)

从了解“互联网+”“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分析“图书馆+”的实施要素、剖析“图书馆+”的成功案例、展望“图书馆+”的发展前景等几方面,探讨“互联网+”浪潮下如何实施“图书馆+”战略。

“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馆发展图书馆战略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互联网+”这个概念未提出之前,其实就与图书馆产生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使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在“互联网+”浪潮下实施“图书馆+”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解读“互联网+”

1.1“互联网+”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于扬提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1]。”

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议案提出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2]。

“互联网+”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3]。随后的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4]。

1.2“互联网+”概念

百度百科对“互联网+”的定义为:“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5]。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6]。

1.3“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6个特征。跨界融合就是突破行业的局限,寻求各行各业的合作。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新,“互联网+”也不例外,只有创新,才能驱动各种要素的融合;只有将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地缘等结构重新塑造,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类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为了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尊重人性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基本要求。自然生态本来就是开放的,“互联网+”的任务就是把原本各种制约创新的要素去除;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终极目标。

2 “互联网+”图书馆

2.1“互联网+”图书馆研究成果

笔者于2016年6月8日在中国知网以篇名“互联网+”并含“图书馆”作为检索式,共检索到113条与“互联网+”图书馆相关的信息。其中,2015年55条记录,2016年58条记录。

2.1.1按成果来源分

113条检索结果里,期刊论文95条,报纸数据库12条,特色期刊4条,会议论文1条,学术辑刊1条。

2.1.2按研究层次分

113条研究成果中,基础研究57条,行业指导24条,职业指导12条,工程技术3条,大众科普1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1条,文艺作品1条,另外14条记录所属研究层次未知。

2.1.3按研究内容分

现有的研究成果里,主要有三方面研究内容,其一是图书馆服务方面,有47条记录;其二是图书馆创新、管理与发展方面,共有45条记录;其三是阅读推广,有3条记录。可以发现,现有的关于“互联网+”图书馆的研究中,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创新、管理、发展这两方面几乎各自占据半壁江山。

2.2“互联网+”图书馆研究取得的成果

2.2.1“互联网+”图书馆已引起广泛关注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图书馆研究者已经在“互联网+”图书馆这个课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涌现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因为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容易受到新理念、新技术的影响,我们从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几乎每一项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或信息技术的兴起,都可以引起图书馆领域的极大关注并推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升级[7]。

2.2.2“互联网+”图书馆研究建立在较为雄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互联网+”虽然是新提出来的概念,但其实质和核心并不是新鲜事物,比如“互联网+”物流出现了京东、“互联网+”出行出现了滴滴打车,“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图书馆在过去的20余年里,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图书馆从自动化、信息化到数字化发展,先后出现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大数据到智慧图书馆[8],这些都为“互联网+”落户图书馆的研究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理论基础。

2.3“互联网+”图书馆研究的不足

2.3.1重理论基础研究,轻实证推广研究

已有的113条研究成果,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里的绝大部分又集中在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管理、创新这两大方面,真正的“互联网+”落户图书馆并使图书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的研究较少。只有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部署端到端的戴尔“任意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让“互联网+”为图书馆“加”了最新科技基础平台、虚拟化和虚拟化瘦客户机等新内容,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图书馆。

2.3.2挂“互联网+”之名,无“互联网+”之实

部分研究者在其研究成果里,虽然频频出现“互联网+”字眼,但实际上只是挂“互联网+”之名,而无“互联网+”之实。比如某研究者研究“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转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具有阅读信息海量化、阅读倾向网络化、阅读资源滞后化3个特征,提出大学生全新的阅读方式呼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通过树立“互联网+”图书馆战略意识、学习“互联网+”图书馆体系、加强图书馆专业化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打造“互联网+”图书馆服务体系。该文章和“阅读推广”的关系比较密切,和“互联网”的关系已经不大,“互联网+”的关系就更微乎其微了。

3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战略

3.1“图书馆+”概念与特征

3.1.1“图书馆+”概念

目前国内对“图书馆+”的定义不多,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长颜务林认为,“图书馆+”是把图书馆看成一个平台,加上各种各样的单元,使图书馆的外延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得以不断丰富[9]。

3.1.2“图书馆+”特征

(1)创新性。“图书馆+”具备传统图书馆所没有的创新优势,涵括了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创新。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相对局限的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新技术改善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解除各种制约用户的条条框框,使图书馆成为面向所有群体的开放性场所。

(2)跨越性。“图书馆+”理念是把一切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有益元素增加进来,这使“图书馆+”具备了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特征。这种多重跨越和融合,就像自然界中的植物嫁接,各取所长、强强联合往往带来惊人的变化,而决定植物嫁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嫁接枝与砧木的融合度,其次才是嫁接技术与嫁接后的管理[10]。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历程中,本身就处于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发展中,“图书馆+”与其他行业、领域的融合与植物的嫁接原理是相同的。

(3)灵活性。图书馆是与社会、科技一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变化带动图书馆内部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要灵活调整功能结构、业务结构、文化结构等各个模块,让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4)开放性。“图书馆+”理念下,非常强调图书馆的开放性,这种开放不但是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解除制约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条条框框,不论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还是其他性质的图书馆,都能做到真正的面向社会大众。

(5)人性化。检验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的最好方法是检验其产品是否比现有产品更具备人性化,是否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理,检验“图书馆+”是否成功,也可以在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功能调整后进行检验,是否变得更加尊重人性,是否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3.2“图书馆+”战略实施要素

3.2.1转变思维,突破局限

“图书馆+”相对于“互联网+”而言,更是新鲜事物,但其和“互联网+”一样,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首先要求图书馆改变以往的思想认识,了解“图书馆+”的概念、内容、作用,突破以往思维的局限,以科学的眼光和全面的思维对待“图书馆+”,让“图书馆+”在改善图书馆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生机活力。

3.2.2上层支持,下层响应

要实施“图书馆+”战略,离不开上层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也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这要求图书馆积极和上层协商或者谈判,争取得到上层的更多支持。可以先局部试点,引进较小的项目,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有了作为才会有地位,有了地位才会有经费。

3.2.3内部调整,外部完善

“图书馆+”要求图书馆重新调整各种结构,包括关系机构、功能结构、业务结构、文化结构等。重新调整后的结构要更加科学、高效,以适应实施“图书馆+”战略的环境要求。同时,完善外部的准入制度,“图书馆+”应是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选择地将一些有利因素加进来,同时对加进来对象的资质要进行严格审核,保证能和图书馆进行有机融合,产生高效的引进效果。

3.2.4走出去,“+”进来

“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在保证常规工作外,还要具备很强的社交活动能力,要走出去和各行各业展开交流合作,把符合读者需求的行业、产业等项目加进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服务外延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是否具备外交家的交际能力、谈判家的口才本领、营销员的业务技能,将是评判一个图书馆员是否优秀的标准。

3.2.5选定核心,以点带面

“图书馆+”,除了加进非图书馆元素,也包括“图书馆”+“图书馆”。目前,各个地区都遍布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除了公共图书馆,往往都是各自为政,将非本单位的读者拒之门外。如今的社会不是需要某个图书馆,而是需要遍布市民身边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形成地区图书馆联盟,选取城市或地区资源最丰富、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作为核心图书馆,把周边的所有图书馆连接起来,拆除各种制约读者的“围墙”,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这也为实施“图书馆”+战略积攒了旺盛的人气。

3.3“图书馆+”成功案例

3.3.1“图书馆+”创客=创客空间

上海图书馆将馆内面积约800平方米的专利标准检索工具阅览室改造为“创·新空间”,在2013年5月27日投入使用。此举开创了图书馆创建创客空间的先河[11]。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纷纷推出创客空间服务。

3.3.2“图书馆+”手机=找本书微图书馆

广州书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推出的找本书微图书馆,是典型的“图书馆+”手机成功案例。用手机安装“找本书”APP,即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该APP与图书馆OPAC系统集成,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支持多种检索方式;与我的图书馆集成,集续借、预约、挂失、超期提醒、图书评论、图书推荐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多借书证绑定,实现多个借书证统一管理;支持书单和取书路径,对读者需要借阅的多本图书生成最短取书路径,缩短取书时间;支持图书即扫即看,通过扫描图书条形码、ISBN或二维码,快速获取电子图书信息;支持阅读校内新闻,读者通过借书证认证后,可以查看、订阅校内新闻。

3.3.3“图书馆+”互联网=智慧图书馆

2016年5月,国内首个实体智慧图书馆在深圳市盐田区启用。该实体智慧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服务、大数据等技术研发而成,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享受图书馆资源的便利性,享受阅读的快乐。其特色项目为设立智慧墙服务区,提供信息展播、资源浏览、读者互动等功能[12]。

3.3.4“图书馆+”矿物岩石=地质宝藏博物馆

2012年2月6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地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与私人收藏者陈辉先生合作,免收场地费用,以展示、服务、合作、发展为宗旨,打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主题影响深远,集科学、教育、宣传为一体的展馆单位[13],此举获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3.5“图书馆+”市民宝贝=图书馆展览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不但有博物馆,还有展览馆。通过与市民读者合作,由图书馆提供展览场地,市民读者提供主题和作品,实现展览馆每期的主题都不相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4]。

3.3.6“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联盟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联盟馆成员达700余家,遍布中小学、企业和公司,其图书馆联盟有数字图书馆联盟和实体图书馆联盟,总馆为成员馆提供服务器、公用平台、图书通借通还、业务培训等服务[15]。

3.4“图书馆+”发展前景

3.4.1乐观性

“图书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的,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互联网和图书馆结合的20多年来,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可以预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图书馆+”战略,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3.4.2曲折性

“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虽然乐观,但目前仍然遭遇各种曲折。首先,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尚未真正了解、接纳“图书馆+”,甚至有部分馆员对新事物、新技术有抵制情绪,将“图书馆+”视作洪水猛兽。其次,实施“图书馆+”战略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基础设施包括移动网络、图书馆软硬件、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此外,与“图书馆+”相关的政策、制度尚未完善。“图书馆+”落户图书馆必然带来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创新,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政策、制度来支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实施“图书馆+”战略面临的困难是较大的,需要图书馆的研究者、管理者以及用户群策群力,探讨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

3.4.3必然性

虽然实施“图书馆+”战略是曲折的,对图书馆界是一个挑战性课题,但实施“图书馆+”战略是大势所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目前,“互联网+”行动计划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图书馆创新、变革的难得机遇,图书馆如果能顺势而上,将能助力图书馆构建具有学科、专业、区域、行业、领域特色的“图书馆+”。

4 结语

自从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的研究者、管理者和从业者一直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图书馆先后经历了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移动互联网、Web2.0、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变革,这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技术都深刻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方方面面[16]。在“互联网+”浪潮下实施“图书馆+”战略,也必定会引领图书馆领域的变革、创新,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的“互联网+”公式[EB/OL].[2015-07-06].http:// news.163.com/15/0706/10/ATR7FJTS00014Q4P.html.

[2]马化腾:2016年两会上提案涉及5大项[EB/OL].[2016-03-03].http://news.zol.com.cn/571/5712267.html.

[3]“互联网+”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奏响最强音[EB/OL].[2015-11-09].http://news.sina.com.cn/o/2015-11-09/docifxknivr4364460.shtml.

[4]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704 /13818277_0.shtml.

[5]互联网+[EB/OL].[2016-06-04].http://baike.baidu.com/ view/10991568.htm.

[6]十八届五中全会:实行互联网+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EB/OL].[2015-10-29].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0_29_339378.shtml.

[7]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12.

[8]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9]颜务林:“互联网+”时代,更要“图书馆+”概念[EB/OL].[2015-08-04].http://www.cbbr.com.cn/article/96591.html.

[10]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11]3D打印机在上海图书馆安家[EB/OL].[2013-05-28].http:// news.sina.com.cn/o/2013-5-28/052927241660.shtml.

[12]国内首个实体智慧图书馆在深圳市盐田区启用[EB/OL].[2016-05-13].http://iyantian.sznews.com/yantian-news/ contents/2016-05/13/content_13352765.htm.

[13]地质宝藏博物馆[EB/OL].[2015-10-15].http://www.nbm⁃bxh.com/show_info.asp?id=62.

[14]颜务林,杨晶晶.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与对策——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5(4):1-8.

[15]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70.

梁荣贤男,1982年生。硕士,馆员,采编部主任。

G250.7

(2016-06-30;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