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Labrary项目对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2016-02-13 02:36广州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交流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

哈佛大学Labrary项目对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陈雅(广州图书馆)

哈佛大学Labrary项目为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方向。Labrary是一个提供给访客和学生创作者交流的空间,其不仅展示知识,而且在访客和创作者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新的知识,具有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特征。哈佛大学Labrary项目体现出新时期图书馆服务新形态的理念:图书馆不再只局限于存储信息知识,借出文献信息资料等传统服务方式,它还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场所,在交流中能产生新的知识,是创造信息知识的机构。

数字技术;阅读习惯;图书馆服务;知识交流;Labrary项目

1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Labrary项目:为实践图书馆信息交流理念而发起的项目

2012年11~12月,哈佛大学广场中间的空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临时空间——哈佛Labrary。“Labrary”是lab与library合成而来的,可以翻译成“试验图书馆”,是为实践图书馆的信息分享、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新知识新理念而发起的项目,是图书馆在机构重组过程中对图书馆服务进行创新性的试验。[1]

1.1 Labrary项目的空间构建

“Labrary”是哈佛大学工程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打造的关于未来图书馆项目的公共展览馆。由学生参与设计建造,学生还要处理工程预算、计划、材料采购、工程承建服务等相关工作。“Labrary”内可布置若干个展位,用于展示学生作品,作者在现场展示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1)Labrary项目的运行方式。Labrary项目的运行方式是:学生提供展品,老师负责审核指导。审批通过的展览品,安排在Labrary展览。展品在展览过程中必须具备作者与读者交流互动功能,并记录下与读者交流的过程。最后,Labrary会对访客进行调查,统计访客最喜欢哪个展品,有什么意见及建议等。

(2)Labrary项目显著的特点。具有与读者交流的特性,并在交流中产生新的信息知识。Labrary本身是向公众开放的一项哈佛图书馆实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空间,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作品的展览馆。Labrary内不配备大量图书,所展示和讨论的话题及事物也不局限于图书。传统的展览馆仅具有展示作用,不具备观众参与功能,即使是展示形式的展览(如产品推介会),也仅对少部分观众开放,仅限于对物品的介绍,观众不能参与其中。Labrary不仅仅是一个展览馆,而且展示的项目具有即时性,读者皆可参与。

来Labrary展示作品的学生可以接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自己的工作或作品投影在屏幕上,正在制作过程中的作品也可参与展示,人们可以站在外面观看。“有时,一旁观察的人会评论正在做的工作或作品,或通过普通观众的声音提供关于‘表演’的反馈意见。这些随机的合作很容易引发创造者新的创意。”[1]

(3)Labrary项目的内容。①物品类涵盖工业、生物等各个方面。Topical Tables:该作品的外观是环形的桌子。桌子下面的扬声器发出低沉的声音,它提供“刚刚够用”的噪声。因为适当的噪声反而有利于读者学习阅读。该展品展出后,读者进行体验,作者在现场与读者交流并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等。全麦电报(Graham Grams):用一种类似于信用卡压印机的设备,用糖霜当“电报的墨水”,用食用全麦饼干当“电报的纸张”,访客把想写的信息“打印”在食用全麦饼干上,变成一种“可以吃的电报”。推出这个项目,是为了让访客在食用全麦电报时思考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交流之间的关系。绿色噪音(Green Noise):把植物培植在连接有电子设备的器皿中,通过电子设备连接电脑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细微的声音。访客通过展示台的生动展示和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拓展了植物学方面的知识。②交互式交流沟通类。主要为数码信息连接互联网。Bookface:在一个角落里,舞台上有一个用胶带贴成的“受害者”的轮廓,头上悬着一台笔记本电脑。Bookface鼓励访客反思他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其摆在一个神秘谋杀案的照片背景中。按下按钮,天花板上的摄像头就会拍下一张受害者的照片,照片中的“受害者”面部被笔记本电脑所遮住。图片可以上传到Tumblr,[2]然后与全世界分享。Speaking Libraries:是在Labrary录制的匿名音频在线档案,记录图书馆的集体口述历史。③访谈交流类。Labrary举办的访谈交流类活动,鼓励作者和读者之间很轻松、亲密地对话。既包括亲密地与哈佛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边吃着自带午餐一边讨论,也有人气爆高的哈佛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与杰弗里·施纳普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这种访谈交流类活动和国内图书馆举办的大型讲座是不同的,其具有真实、轻松、读者参与度高的特点。首先,Labrary的场地对外是一面透明的玻璃,访客看到举办活动,可以在场地外围观。这种讲座具有现场直播模式,使读者能够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且能随时进入Labrary参与活动。其次,这类访谈活动形式轻松,不局限于讲座形式,可以是自带午餐的讨论,但并非日常的讨论,具有一定的主题,作者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旨在为读者营造轻松的氛围,让读者乐于参与。最后,这种访谈强调的是互动,限于Labrary场地有限,不会办成讲座类的大型活动,保证了作者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

1.3 Labrary项目的成效:图书馆是信息知识交流空间,也具备创作空间功能

Labrary项目主要探讨的是图书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图书馆在书库之外还是什么?哈佛大学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在读博士生陈为祥(Vaughn Tan)认为:“关于图书馆应如何改变有很多讨论,但只有极少数的想法提到图书馆应该如何被塑造……每个图书馆应该弄清楚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再去做。不要试图将所有的东西给所有的人。”[3]

通过Labrary的实践,可得出图书馆的核心精神为:交流与分享。图书馆在书库之外,还是信息知识的交流空间,并且在交流的同时能产生新的知识和创作空间。

(1)交流空间:作为市民和大学师生的联络点。Labrary项目的服务对象包括使用哈佛图书馆的老师和学生,还包括居住在Labrary附近的市民。Labrary项目的设立,拉近了市民和大学师生的距离。Labrary为访客和作者提供了互动平台,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经验和技能。同时,Labrary作为交流空间得出的经验为:Labrary需要向公众推广,让公众了解Labrary的创造力;Labrary在与公众交流中,也学到了关于社区团体的知识,这说明知识是流动的,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进步,并且改变了以往创造只局限于实物的误区,也可以创造文化知识。

(2)创作空间,产生大量学术成果。在项目实施期间,不断产生了学术的灵感和火花,Labrary也是一个创作空间。2012年12月21日,Labrary项目结束,产生了大量成果:在Labrary展示的作品,有的被放置于哈佛大学图书馆,作为这次试验的纪念;有的被哈佛图书馆创新实验室基金纳入研究项目作进一步探索。同时,研讨会的学生将收集到的课程作品、日常活动中的脚本以及Labrary的图像等内容一并收入到一本自费出版的书中。并且,一切有关的项目将予以公布,包括书和充气阅览室的说明等。

对常规单一层面切片HE染色的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行多层切片HE染色检测,发现有微小转移灶;对多层切片HE染色的患者进行多层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发现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对前哨淋巴结无微转移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行多层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研究,尚未发现淋巴结有微转移灶。

2 Labrary项目的启示: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的转变

2.1 图书馆有更多的公共空间

Labrary项目的启示:交流是人类的本能,图书馆应更好地发挥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图书馆的未来,不仅存储知识,也创造知识。在新媒体阅读时代,馆内收藏的纸质文献大多将转变为电子版,因此,有了更多的空间提供给读者作阅读交流及创造知识之用。

2.2 图书馆空间转变为放置工具及举办活动的场地

读者来到图书馆,如果只是了解一下书本上的知识,收集一下信息是不够的,他要来主动学习知识,真正理解知识并且以自己的双手将它付诸于实际。根据美国国家图书馆协会的数据,现在有大约1/6的图书馆在开拓空间以放置各种制造事物的工具包括电脑等,以及面向读者举办相关活动。

美国纽约的Fayetteville图书馆,配备了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电子工具包等。位于田纳西州的Chattanooga公共图书馆将整个四楼作为制造实验室,供读者做许多除读书之外的事情,如,设计、编程、写作、视频剪辑以及网站建设等。Chattanooga图书馆的主任Corinne Hill认为,建立实验室的实际意义要远远超出书籍能提供给人们的帮助:“我们一直在为公众传递信息,并且已经做了3000年。现在,我们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做这件事而已。我认为其他图书馆的管理员们也都逐渐看到了这重焕新生的光明。”[4]

2.3 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转变

读者到图书馆不再仅限于借阅图书,更在于能在图书馆学习、分享、交流知识。读者来到图书馆主动学习知识,真正理解知识并且以自己的双手将它付诸于实际。在获得知识后,更乐于与其他读者交流分享,在交流和分享过程中产生新的灵感和想法。

2.4 图书馆员职能的转变

①图书馆员由管理纸质资料转变为信息资源管理者和使用者,并解答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②图书馆员由以前为读者提供相关资料转变为帮助读者完成他们的项目,帮助的方式包括提供相关工具和资源;③图书馆员将由如何教读者找到信息转变为教读者如何评估和利用信息;④图书馆员成为读者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交流服务。

2.5 图书馆服务转变的成效

首先,读者获取知识从阅读转变为实践,更利于掌握知识。在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并焕发出新活力。其次,符合图书馆的知识分享精神。当人们聚集在实验室时,不仅只有人和知识之间的交流,还能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每个人都能分享自己的专长。老人将技术传承给年轻人,而年轻人亦能教给年长者新兴技术。最后,不仅交流知识,还创造知识。这些工具和活动给图书馆带来了新活力,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图书馆内的实验室已经做出不凡的成绩。在芝加哥Harold Washington图书馆,人们已经开发出卫星跟踪器的原型,而在Fayetteville图书馆,也有两名研究生建立了一种新的脑干模型,并且将其授权给了一家医疗设备制造公司。[4]

3 结论

人的本能是交流,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Labrary是一个提供给访客和学生创作者交流的空间,其不仅在于展示知识,还在于在访客和学生创作者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新知识,具有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特征。Labrary项目体现出新时期图书馆服务新形态的理念:图书馆不再只局限于存储信息知识,借出图书信息资料等传统服务方式,它还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场所,在交流中产生新知识,也是创造信息知识的机构,也许未来图书馆可以称之为知识馆。[5]

[1]JenniferKoerber.TheHarvard Labrary:ADesignExperiment in Library Futures[EB/OL].[2015-10-16]. 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2/12/future-of-libraries/ the-harvard-labrary-a-design-experiment-in-libraryfutures/.

[2]百度百科.Tumblr[EB/OL].[2016-08-02].Http. baidu.com/.

[3]Library Test Kitchen.Library Test Kitchen[EB/OL].[2015-10-16].http://librarytestkitchen.org/.

[4]钟舒婷.这年头,在图书馆做手工才是正经事[EB/OL].[2015-08-22].http://www.ifanr.com/4 50169.

[5]吴建中.知识是流动的: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新课题[J].图书馆杂志,2015(3):4-11.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Labrary Project of Harvard University on the Library Service in the Digital Reading Era

Chen Ya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rnet have changed people’s reading habits and the Harvard University Labrary project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 digital reading era.Labrary,a space provided for visitors and students to create and communicate,not only demonstrate knowledge,but also generate new knowledg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sitors and creators,which makes Labrary featured as a communication space.In the digital reading era,the service mode of the library is changing,and has already achieved some success.Labrary reflects a new concept and form of library service in new era:the library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storage of information knowledge,but that the library is a place for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produce new knowledge as a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hat can create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Reading Habit;Library Service;Knowledge Communication;Labrary Project

G252

B

1005-8214(2016)12-0066-03

陈雅(1980-),女,广州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2016-01-30[责任编辑]张雅妮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交流图书馆
如此交流,太暖!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图书馆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去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