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016-02-13 14:15孙明明樊卫宾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政治课支架

孙明明,樊卫宾(天水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孙明明,樊卫宾
(天水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之通过课堂实践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重要教学模式,目前已在包括高中思政课在内的多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高中思政课;分析综述

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最重要的三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中学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支架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更为普遍,许多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对其在课堂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刊发文章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分析其重要性及应用现状和使用的策略,提出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高中思政课中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支架式教学及其在教学中重要性的研究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芹在《“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中指出:“‘支架'(scaffolding) 原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施工的一种设施,俗称‘脚手架',在这里,用于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1]

对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没有较为统一、固定的概念表述,诸如“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源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思想”。较权威的是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文件,将支架式教学定义如下:“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就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2]

潘梅红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中指出,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政课中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使教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因材施教观,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挫折感,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此外,支架式教学还能提升交往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

高稳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认为,支架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一定程度的减轻教师的部分教学负担,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4]

众多的研究者从教师、学生、教学、社会等多维视角对支架式教学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概括总体上较为全面。从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学者和教师都认为支架式教学蕴含着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思想与理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既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支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相关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1.建构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弊端

殷珺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创造教育模式研究》中认为,建构主义的各类思想错综复杂,其中绝大部分的观点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因此其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该理论对课堂教学造成的权威分散化,以及该模式对学生外部技能训练重要性强调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因而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持客观、辩证的态度。[5]

刘鹏在《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中指出,建构主义思想派系众多,理论体系在内部缺乏统一性,学生对于“意义建构”当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千差万别的见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对知识相同或相似的认知,而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6]

整合各种文献和研究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和教师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借鉴其思想大胆进行尝试,也取得了许多实证性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如建构主义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却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延伸,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主义倾向。在实际运用中应正确借鉴建构主义中的精髓部分,并对其加以选择性应用。

2.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多年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教师、家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政课堂中也会存在一定阻力。

吴嫣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支架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教学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背离。[7]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绝大多数教师已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不相适用性,也努力试图改变。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理论的不完善,尤其是思想转变的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导致各类新型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阻碍。笔者认为,要想使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必须使教师在思想上得到真正的转变,这就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新技能培训,持续接触先进教学思想,观摩运用基于新形式、新方法、新理念的优质课,从而打破旧传统,迎接时代赋予的教学创新。

3.最近发展区的多重性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与即将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始终需要保持在这个区间内,然而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多重性问题。

刘杰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一文中指出,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最近发展区呈现出多重性,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支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8]

对“最近发展区”多重性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何种策略的问题,目前为止应该是研究难度最大、课堂实施中最需应对的问题,而相关文献资料中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却甚少,有些仅仅提到此类现象,但缺乏相应应对措施。笔者认为,教师在遇到问题节点时应善于通过提问、诱导、眼神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反应进行细致地观察,并恰当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机敏地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应对。

4.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不高

刘杰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一文中还提到,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由于时间有限等诸多原因,教师实际上无法全方位顾及全部同学,由此甚至造成了某些学生的搭便车式思维惰性,从而降低课堂互动学习的效率。[8]

由此可知,教学中尽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趋于完美,设置新颖巧妙,但实施过程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课堂活动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笔者认为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活动小组设置的科学程度。小组成员的分配应优劣混搭,小组人数设定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活动的效果评价应公正合理。学生活动时教师的行为也很关键,教师应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支架设置的方式,并确定引导的范围及力度。

(二)支架式教学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1.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分析学生,进行课堂预设

岑洪在《浅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一文中提出,教师如果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谋划在前。[9]

高稳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谈及,教师设置的支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整体水平,提供符合本班学生的支架,并鼓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知识探究。[4]

很显然,了解学情是提高高中思政课质量的必备条件,这对于相对固定的班级和教师配置而言,也并非易事。综合相关资料的论述,可以看出运用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认真进行课堂预设,这一步骤需要教师下大力气完成,加之课堂形势是瞬息万变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足预设的同时还需因课制宜、因班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架的设置、撤除支架的时机,有较强的灵活性、变通性。

2.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须恰当选择、搭建“支架”,且支架应具有动态性

潘梅红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中写到,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等因素设计支架。支架设置应遵循适度原则,由简入繁,并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指导。[3]

相关文献的介绍中支架的种类有很多,究竟采取哪类支架才能获得最佳效果,需要教师分析教材和学生,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置能体现课时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支架。例如,范例支架适用于难以用语言解释,但易于操作和演示的教学内容;图表支架适用于内容层次清晰,但知识点较多的教学内容等。当然,笔者也认为,并不是一节课中教师只能选择一种支架,有时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两种或多种支架进行教学,只要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且方便易行,各种支架均可使用。

除此之外,支架应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而体现动态性和渐撤性。陈炳伟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说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减少引导,促使学生逐渐加深自己对问题的探究、思考,直至教师拆除支架,完成学习任务。[10]

相关文献中指出,为了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准备调整教学策略,使支架随时处于动态应变状态,在需要时及时补充,选择最恰当的时机或任务节点将支架在不知不觉中撤离。有人认为支架式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会轻松。相反,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力高度集中,抓准时机使课堂效果在动态中演绎生成。

3.支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应合理、有效

岑洪在《浅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中认为,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求知欲,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真实、巧妙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情境设置形成的价值观冲突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9]

相关文献中对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做了系统的阐述,综合看起来应注意三点:第一,情境设置是否与现实生活脱节;第二,情境设置是否可以能引发学生兴趣并为其提供方向引导;第三,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从教学现状来看,情境设置一般都能做到合理有效,但是大多缺乏新意,很多教师的情境设计都是从教材或网络中获得,缺乏对身边、现实生活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4.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伟华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探索》中指出,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的评价,可以运用反思评价,从而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评价应诚恳并具有针对性。[11]

程立鸿在《建构主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出,对支架式教学效果应采取较为新型的评价机制,从而科学地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根据评价者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12]

诸多研究中指出,一直以来,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领下,除了考试评价以外,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由于高中教师自身压力较大,工作繁忙或课堂时间有限等多重原因使多元化评价无法落到实处。对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评价方式,在政策引导支持的同时,教师应首先转变传统思维,对学生进行及时、真实的效果评价。

5.教师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支架式教学强有力的保障

韩顺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支架式教学探索》中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通过录音、摄像等多种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等方式营造班级积极思考的氛围。[13]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的高低。相关文献均提出,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加强条件性知识和各项教学技能。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应出台激励措施使教师努力接受新型教学模式、方法,并勇于尝试,使教学风格个性化、实用化,这样才能确保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顺利实施,从而推进新课改的进行。

综上所述,专家和教师针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提出了多种策略和方法,其中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支架式教学更多的应注重对“收”和“放”的把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并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引导的力度和方向。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诱导”,并坚持适时、适度原则。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不能因某一教学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设计支架时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恰当的梯度。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要求其转变固有的听课模式、完成由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交流的思维转变及由单向传输到多元互动的转向外,还需要求其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真正明白“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单纯的接受课堂知识。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研究的评析

(一)对已有研究取得成就的评析

随着支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其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相关的研究从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入手,结合高中思政课及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支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及特性,认为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潮流,它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改善思政课长期以来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者在列举诸多优势的同时,也意识到支架式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过分重视情境化,学生所学知识片面化;过分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过分强调合作交流,造成不确定性因素过多等。此外,还包括诸如传统观念较难转变、最近发展区多重性问题难以把握、各方面压力使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困难等。总体上看,相关研究对上述问题的阐述较为深刻,概括较为全面。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支架式教学的相关论述中,研究者将支架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其实施的一般步骤等方面,都大致认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本人认为还有待继续探讨,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很多人都认识到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政课中,以此作为转变教师原有教学方式的重要性。然而,教学方式转变依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如何调整政策措施,促进教师观念的有效转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使其接受并适应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应对实际教学中“最近发展区”多重性的问题,研究者们的研究论述相对较少,还未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到目前为止一些教师只是描述他们的教学经验,并未将其研究上升到较完善的理论高度。

再次,在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也针对目前支架式教学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建构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致使支架式教学不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发现,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自主发现能力的问题;第二,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方式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性,从而存在教师如何发现并及时纠正的问题;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即支架式教学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的万能方法,因此存在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的问题。

总之,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模式在我国虽然已被广泛运用于不同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但目前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尚不完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更高效、更方便的使用,还有待教师和学者们持续进行讨论研究。

[1]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49-50.

[2]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87.

[3]潘梅红.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1-2.

[4]高稳.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30-33.

[5]殷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创造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31-33.

[6]刘鹏.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7.

[7]吴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2):191.

[8]刘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66-70.

[9]岑洪.浅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黑河学刊,2015,(7):119-121.

[10]陈炳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政治课教学,2013,(11):31-33.

[11]马伟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17-24.

[12]程立鸿.建构主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5-11.

[13]韩顺全.高中思想政治课支架式教学探索[J].青海教育,2009,(1):52.

〔责任编辑王景〕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un Mingming,Fan Weib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ncept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ooperative inquiry,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giving students some tim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build their own knowledge system,so that it creates the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Scaffolding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theory,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include se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nstructivism;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literature review

G426

A

1671-1351(2016)02-0124-05

2016-01-28

孙明明(1987-),女,河北邢台人,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政治课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