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16-02-13 16:27芮志彬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

芮志彬

(天津市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0122)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芮志彬

(天津市职业教育中心,天津300122)

摘要:2015年底,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领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面对新形式和新任务,职业教育须积极应对,主动调整自身发展与经济领域改革中不适应的因素。文本从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入手,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从服务对象、具体需求、核心任务、具体做法等几个维度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实现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供给。

关键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创新驱动

最近三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发展速度增长的难度也随之增大,GDP增速逐步放缓并进入下行通道。经济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3%,2015年为6.9%,2015年GDP增速也是创下近25年以来最低,首次下降到7%以下。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速度在逐步降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所以说经济增长的难度是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且敏感的时期,同时社会改革发展也进入了阻力区和深水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不相适应比重在不断加大,更加协调、有序发展成为必然。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为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转变发展观念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应看到单纯靠拉动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客观发展改革的需要,而以供给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整体体系中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主旋律。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必然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刻领悟与思考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必将对职教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一、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前提

教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所以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社会活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很明确: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就是培养人。人是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所以改革要想有成效,就要将“以人为本”放到首位。

1.搞清职业教育服务对象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在悄然发生变化,摸清情况是发展的前提。供给侧改革首先强调对劳动力要素的改革。调整人口政策,农村城镇化改革,产业调整,技术的升级进步所带来的各类人员岗位变动等,都不断影响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构成。未来职业院校的服务对象可能不仅仅是应届的在校学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产业工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城镇人口等都将是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

2.重新规划提供产品与服务

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调整应与经济供给侧改革紧密联系,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对象在调整和增加,教育提供的服务也必须随之调整和增加。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传统产业将发生深刻,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的比重将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相应地上升,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比重将会不断加大。同时由于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健康、医疗、养老等产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市场规模将不断加大。受土地要素改革、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建筑设计、家居装潢、现代农业等产业必将得到加速发展。在创新要素、技术要素、金融领域的改革将促进技术不断升级,一大批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创意企业将如雨后春笋得到迅速发展。结合上述分析,职业教育为教育者提供的教学产品与服务,必将随着产业发展的调整而重新进行结构性的规划。

3.给予自由平等发展的机会

教育,是为人的平等发展提供均等的机会。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为更多的普通人提供均等受教育机会的任务。职业教育的功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它能够更为直接地为受教育提供者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培训,从而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地掌握一技之长并且更为容易地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应为更多的改革相关者提供机会,如为城镇新增人口、农村专业劳动力、企业转产再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提供更多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为他们提供在社会竞争中平等发展的机会。

二、提升质量,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升供给的质量,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同样是提升质量。提升发展的质量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因为质量不断地提升就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不断增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归根到底,职业教育提升质量也是围绕人的技术技能素质提升的问题,提升一个人素质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职业教育要考虑提供的手段和方法。

1.从提升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着手

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归纳总结主要有专业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水平、教材编写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实训基地条件、院校文化建设等,这诸多因素都可以归纳为职业教育供给要素。职业院校在进行这些要素建设时,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供给。如,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如何,是否符合产业升级要求,实训车间的设计有没有及时地进行升级、完善、改进,甚至是添加产业升级需求的新型设备。又如,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否按照企业最先进生产工艺选用的教材,教法是否结合了企业升级后的生产内容等。再如,职业院校是否可以提供优质舒适的校园环境供学生学习生活,是否能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供学生选择参加等。仅举以上几例,其他要素提升质量也都要加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用改革的思维指导专业教学各项要素的提升,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培养出更多更好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丰富职业教育供给结构

丰富,首先是要提供丰富、多元、可供选择的教育资源,主要手段有购买、引入、整合、调整等。资源是提供供给的关键,没有资源一切无从谈起。要适时打破职业教育原有的培养模式、课程资源、考评体系。要改变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单一、陈旧、匮乏的局面,让受教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的可选,有的可学。其次是打通、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增加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生等学历层次,为有升学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上升空间。扩大普通本科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数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本科、硕士的培养形式。第三是搭建普职融通的立交桥,让受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可以自由选择,优化相关规定的分配比例,为有需要的受教育者提供更多选择方案。

3.真正做到精准培养

精准培养是职业教育结合社会需求提供的一种精准供给,这种培养手段的好处是大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效率,有利于解决相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成本。职业教育是为国家提供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的教育,它所培养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且非常强调动手能力。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的产业领域,培养的产业工人,担负的工作已不仅仅是低技术附加值的工作,很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键岗位都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员,如航天航空产业、高速铁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这些产业都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精准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趋势,及时调整完善合理设置专业建设体系和课程建设体系,将原有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专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专业转变。

综上,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一个受教育者的培养,就需要职业教育的院校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真正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升级,就业企业需求的精准供给,而不是泛泛地、传统地、毫无针对性地供给,忽视了这些,对受教育者、就业企业甚至学校都是没有益处的,很可能做了许多无用功,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最后的结果是各方都不满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只有从源头供需关系入手提升培养质量和精准度,才能使各方受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

三、创新培养,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升级

创新培养是对人的教育活动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职业教育的创新培养,关系到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甚至关系到更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创新也是职业教育在供给侧改革下打破现有诸多发展瓶颈的最有效的途径。

1.创新意识的建立与强化

创新发展是供给侧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改革要素之一,任何改革都是求变求新的一个过程,应该说创新是驱动改革发展的引擎和原动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自觉主动地建立和强化创新意识,随着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利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出台,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国家层面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非常坚决,同时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当前形势,需要职业教育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强化创新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政策,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激发自身发展的更大活力。

2.切实落实“双创”重大国家战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到现今阶段供需关系的客观体现。“双创”的提出体现了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是人对于需求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对于一种产品或是服务不再单一满足一种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多个性化的需求。面对这种需求,各种新的供给方式自然随之产生。结合分析,职业教育的院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更加重视并支持此项工作的建设开展,培养 “双创”专任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堂,设立校园“众创空间”。满足受教育者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合理需求,注意保护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场地、资金及政策的帮助。

3.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驱动战略

职业教育面对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挑战,应勇于承担起改革发展的重任,主动谋划实施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训为支撑”相结合的技术技能创新体系。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技能领军人员的引进,注重加强自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新举措,要认清此次改革不同以往只重视需求一方,而是从供给角度出发,更加注重人本身的感受,搞清弄懂发展改革中供需关系,积极调整不适应发展的因素,以问题为导向,逐一针对解决,这样激发出的改革动力才是更为本真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已经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吹响号角,职业教育应积极应对,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为完成“十三五”开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各项任务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超,顾潇啸.关于“供给侧改革” 看完这十个问题就懂了[N].凤凰财经,2015-12-01.

[2]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谋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4-01.

[3]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Thinking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RUI Zhi-bin

(TianjinVocationalEducationCenter,Tianjin, 300122)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15,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oposes to implement supply side reform in economic field for the first time.Confronting new situation and new tasks,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respond actively by adjusting the unsuitable factor in self-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economic field initiatively.Starting from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n our nation’s economic field, and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 requirement of educatees, this paper conduct deeply thinking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from the aspect of service object, specific requirements, core tasks, specific practice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supply for educat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riv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018-04

作者简介:芮志彬(1983-),男,天津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技能大赛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经济管理方向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3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