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2016-02-13 16:27陈少烽赖晓晴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校园文化建设

陈少烽,赖晓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800)



浅析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陈少烽,赖晓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800)

摘要:高职院校的职业竞赛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又一种教学模式,职业技能竞赛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把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带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校园良好的氛围,不仅有利于促进人才队伍的培养,更有助于提升校园的软实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竞赛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以赛促学

职业竞赛文化是一种技术技艺和能力能量的结合体,是一个能促进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更高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殿堂,能有力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校园文化是凝聚活力,充分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学校可以通过职业竞赛的开展,把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师生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锻炼和提高师生的思维、反应、协调能力,在学校内形成一种健康、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技能,呈现职业竞赛“搭台”,校园文化“唱戏”的画面。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本校商贸类专业为例阐述职业竞赛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柔性融合: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共筑舞台

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职业竞赛组织实施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促。为了使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柔性融合,我院搭建了职业竞赛平台,举办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技能竞赛质量,学生从各项校园活动中挖掘有潜能的项目进行研究,师生进行交流讨论,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和校园活动。职业竞赛项目取材于校园活动,校园活动展示于职业竞赛项目,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浸润,共同搭建舞台,营造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本校商贸类专业在探究职业竞赛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职业竞赛文化为引领的自主互助式的学习增值链,选择兴趣领域,教师组成学习导师团队,学生选择加入导师指导队伍,以团体化的形式,培养尖子参与研究项目或企业项目,团队进行学徒制式培育,在职业竞赛中,采取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深化产学结合、工学对接的教育模式。学生演示了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教师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形成学生“双角色”,教师“双素质”的新格局,打造独特的商贸类专业校园文化。

二、行动导向:以职业竞赛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生根据兴趣加入相应协会,开展自主互助性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增值平台,加入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协会,再结合专业导师的指导,在符合自己兴趣范围内,参与各项专业活动,借助这个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在校园内形成自主互助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1.根据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组建各类学生专业协会

学生协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专业协会是一个以创新驱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教学系统,建设好学生专业协会,可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专业协会为培育载体,激发学生参与职业专业竞赛的动力,引领商贸类专业的文化建设。

我校近三年十分重视学生专业协会的培育。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需求,在学校组织下,组建了多个学生专业协会,同时,协会招收的会员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点,突破了专业、院系的局限,突显出开放式协会发展模式,培养更多样的专业人才,塑造校园文化。

2.校内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共同指导专业协会

为了让学生在学生协会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各学生协会配备了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辅导员共同指导的导师团队,组建成为稳固的“三角”架构,折射出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专业发展动向这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协会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导师引导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互助学习,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导师则从旁引导,通过各类专业活动项目对学生加以培养。

(二)“分类指导、专业辅导、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

分类指导。根据各学生协会的不同特点,定制符合自身要求的发展方针路径,鼓励专业协会将活动与竞赛整合。

专业辅导。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企业导师三者联合,形成强大的导师团队,以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专业发展动向为基础,开展专业辅导。

自主互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会成员之间进行互助学习,相互交流,做好换届对接工作,形成协会内部的传帮带。

1.分类指导,鼓励专业协会将活动与竞赛相整合

学校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协会的发展有着不同宗旨和目的,有着不同的定位,如果进行“大而全”的笼统指导,会造成指导缺乏针对性、协会缺乏特色、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缺少积极性等问题。因此,可将社团分类指导,分别制定不同种类社团的发展方针、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

专业协会成长发展与专业密切结合,也是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专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将协会活动与各类竞赛相结合。一是结合专业开展各类专业技能活动,如ERP尖子班培训、会展达人训练营,将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的技能培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如节能减排科技与社会实践竞赛,营造良好科技氛围,组织选拔水平较高的项目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展示学校学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学校创新教育成果,通过协会活动积极培育科技项目,将部分成熟项目与企业项目有机对接。

在专业协会的分类指导下,确定了将活动与竞赛相整合的发展路径,即提高学生专业协会的质量和效益,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工学结合,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实现以“职业赛事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专兼职导师进行专业辅导,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各协会专任指导教师结合各协会情况,定期开展与竞赛相结合培训活动,如Photoshop培训、ERP培训、SYB创业培训、会展达人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竞赛相关的课程培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战操作能力,而且使他们接触到更多专业化的资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专任指导教师一方面给协会学生进行培训,同时通过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连同行业企业,搭建学生协会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如定期邀请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举办主题讲座,对应专业的学生在感受企业文化之余,更加深切了解到该专业的行业状况,帮助自己定位就业方向。同时兼职指导教师还定期来举办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经营培训等相关讲座,加强学生对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等情况的了解。

3.自主互助式学习,保持协会的活力与动力

自主互助式学习中,自主体现了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自主式阶段性学习。如ERP协会在培训中,通过前期面试考试、培训等,促使各协会成员自主选择ERP沙盘当中适当角色,如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等角色。

互助式学习,体现了协会以老会员带新会员,协会成员之间探讨学习的风尚,同时做好协会内部的传帮带,做好协会每年换届工作。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借鉴优秀的方法,交流创新的想法,提供合作可行的项目,不断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同时继续保持协会活力与动力。

三、文化渗透:以各类专业活动竞赛为契机促进教学

各类专业活动竞赛的设立都是紧跟时代新热点、新趋势、新技术,紧贴现代实际生产与生活,不仅要求参赛者的专业技能高,还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心理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把职业竞赛文化和校园文化渗透到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活动竞赛,也是检验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新方式。那么如何以各类专业活动竞赛为契机来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科技学术节、各类竞赛活动,搭建校内科技学术平台

学校作为育人单位,要着力打造科技学术氛围,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社团科技展等活动,积极做到每项活动学生反映热烈、参与度高、覆盖面广,营造一种崇尚科技学术的氛围。例如我校商贸类专业,通过近年的发展,已形成了ERP沙盘模拟大赛、“远华杯”会展综合技能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品牌活动。通过校内普及参赛,让更多参赛选手积累比赛经验,不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且选拔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科技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有效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

(二)搭建省级检验、冲击全国的技能竞赛平台

利用组织参加学校组织举办的校级技能竞赛,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全国级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在作品设计和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完成比赛,让学生体验进行创新的益处。以我校商贸类专业为例,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与社会实践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教师乐于指导的创新工作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并多次在全国以及省市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三)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职业竞赛和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入创业教育与创客文化,在学生课余活动中深度挖掘更多可操作性强的创新项目,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教育的学习氛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培育好的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例如:“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搭建这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在运营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大赛为契机,深度发展创业项目,形成校园创业文化。

总结:以职业竞赛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把学生专业协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学生参与专业协会的活动,进行自主互助式学习,并获得由专任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结合的导师团队的专业指导,延伸学生的兴趣领域。再结合专业协会“分类指导、专业辅导、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促进专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呈现递接式的人才培养现状,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这种模式的仍处于初步状态,需要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拓校园文化新视野,驱动校园的内涵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维度。

Brief Analysis on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Competition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CHEN Shao-feng, LAI Xiao-qing

(GuangdongTrafficVocationalTechnicalSchool,Guangzhou510800)

Abstract:the vocation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other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and practical ability.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eeply integrating occupational competition culture with the campus culture to dri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entives and create a good campus atmosphere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but is also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oft strength of the campu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s.

Key words:vocational competition cultur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motion of learning with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087-04

作者简介:陈少烽(1982-),男,广东中山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营销系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赖晓晴(1994-),广东东莞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践。

收稿日期:2016-01-12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校园文化建设
敢拼才会赢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软件人才培养“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