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

2016-02-13 16:2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高职学生

杨 颖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

杨颖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摘要: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之一,学生心理危机是学生心理上所产生的严重失衡。顶岗实习期间,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不利于学生的实习效果、就业态度。文本重点就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

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将专业化知识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最终形成高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虽然,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将顶岗实习的优势及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借助于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极易受到较强的心理困扰,甚至引发心理危机,极大地影响其顶岗实习的效果与质量。为此,就社会工作角度而言,有必要加强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心理危机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习任务的高效完成清除障碍,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状况分析

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极易出现如下心理危机情况:

1.认知偏差

在顶岗工作岗位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想、发展空间等个人目标与显现实差距较大,他们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枯燥繁冗的工作内容,不满足过低的工资薪水,致使身份转换出现问题,不能由学生变为员工,期望值也受到影响,从而开始心理厌倦。有的学生在步入顶岗岗位后,热情饱满、积极工作,但这种状态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很快会融入到社会的不良环境中,抱怨工作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没有意识到提升自我能力才是顶岗工作的主要目的,最终对顶岗实习产生抵触和反感。

2.心理易波动

心理出现波动是实习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就业和情感纠结等人生重大转折性难题,他们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在这个选择取舍的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面对如此困难的挑战,他们还不没有掌握较好的处理方法,内心会产生心理波动,一些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故实习期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十分必要。

3.适应力差

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欠缺,自我意识过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工作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诸如不能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分析

1.进一步丰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体系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多停留在两大方面:一是积极心理学,二是变态心理学。前者负责对正常个体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例如,个体主观的幸福感、人格、自尊等养成所开展的探索;后者负责对异常个体的心理情况及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例如,对个体变态心理、心理疾病等的诊断、治疗等等。本文所探讨和研究的心理危机,属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与失衡现象,属于正常的心理及行为反应,不属积极心理学,更不属变态心理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传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体系的研究视野。

此外,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体系的优化、整合,科学地对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进行编制,以全面、深入、系统地剖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危机情况,深入探索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规律与机制,明确高效的干预模式,对于优化和整合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若缺乏科学、有力、完善的理论作为指导,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危机中的个体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况。为此,必须加快制定系统、高效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对已有的危机干预经验进行总结和整合,并迅速地使其上升为有针对性、有效的科学理论,以更好地对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2.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一方面,就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可行性。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样,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危机干预属于一种较强的心理援助方法,包括心理咨询、科普知识宣传、心理剧表演等等,属于就个体不良的心理情况展开有效的干预与教育的方法。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两大类指标,一种是适应性指标,另一种是发展性指标。其中,适应性指标相对简单,所有同社会心理现象不相适应的均为心理不健康,包括嫉妒、焦虑等;而后者较为复杂,属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根本性指标。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旨在实现学生的发展性指标,即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开展科学、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十分有必要。

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必要要求。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实习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就业、择业素质,包括职业的态度、品德、价值观等等。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优化其职业心理素养,为更好地开展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分析

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制定完善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构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

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校园学生数量和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布置和安排干预工作,拓展和延伸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干预和协调学生顶岗实习期产生的心理危机和问题。在实际的干预过程中,应对干预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督促,使他们找出学生之间影响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并加以协调。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也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与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形成两个梯度的干预模式,用专业的心理干预知识和技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作为干预第三阶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心理危机与干预系统。

2.消除不良刺激,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具体而言,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顶岗实习期间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外界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请学生顶岗实习期所在实习单位同高职院校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的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同时,可采用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全面融入实习工作之中,寻找其应有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及时洞悉实习期可能存在的不良刺激。

首先,应构建起完善的协调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管理老师进行组织,召开协调会议,与会人员包括这期间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人员、高职院校及院系分管实习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及学生代表等等。会议重点就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正当要求进行民主、热烈地讨论,例如,学生在此过程中付出/回报间的矛盾,以保障其实习过程中的基础条件与回报得以满足,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单位所给予的应有的温暖与归属感。

其次,应组织学生全面投身到服务活动中来。例如,可以引导大家对承接实习的单位同事父母、子女等进行帮扶,向老弱孤寡人员奉献爱心,对低年级的学生展开宣传、教育等,使其更加珍惜学校的美好时光,努力、勤奋的学习等。同时,应注重引导大家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拓展学生间的互动范围,使学生能够在奉献中找到自我的个人归属感。

再次,应引领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习环境的优化、清洁工作中来,组织大家主动加入到岗位环保、执法等队伍中,为周边自然环境优化、环保工作献计献策,充分施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开发其潜力,展现自己的主人地位。

最后,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为顶岗实习期的高职学生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家深入地挖掘学校文化、体育资源,组织大家积极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大家的人际关系,缩短相互间的距离,增强友谊。

3.采用小组工作形式增强高职学生自我干预水平

从社会工作角度而言,小组工作方法主要指的是以二人、二人以上所构成的小组作为工作对象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构建高效的小组活动平台,采用支持者、调停者、引导者、协商者等多种角色,帮助其他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使大家在互动中彼此获取经验、改善人际关系,转变不良心理及行为模式,拓展自我潜能,最终实现小组各成员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的目的。由于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工作形式,对该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采用该方式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方面,应构建相应的活动小组。充分考虑到组员的人数、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就组员人数而言,应结合所参与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最多不超过15人,就组员结构而言,应结合组员间的相似性因素与差异性,以便其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并考虑男女比例。

另一方面,构建小组式多维互动平台。针对顶岗实习期学生工作的特点和性质,构建一个以互动为基础的交流平台,旨在增强学生顶岗工作的适应能力,保持较好的工作积极性。心理健康干预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完善顶岗岗位人员的搭配机制,确保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互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工作的潜在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工作氛围。

4.利用个案工作法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危机自助干预能力

个案工作法指的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沟通形式,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整、环境改善等多种服务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自我认识所拥有的资源与潜能,完善自身的人格与修养,增进社会适应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利用个案工作法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方面,疏通信息传播与反馈途径,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学生对象,对少数心理危机突出的对象应进行个案帮助,设法沟通信息传播、反馈途径,构建完善的反馈机制,科学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及行为动向。另一方面,为心理危机对象搭建求助平台,开通热线电话、援助网站等,公开手机号、邮箱、qq号等联系方式,以便学生求助。此外,应实现咨询、辅导、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自助干预能力,引导其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其自立与自强,继而远离心理危机。

一言以概之,心理危机属于个体遭遇对于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若采用一般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应对,会导致心理方面存在极为严重的失衡情况。特别是在顶岗实习期间,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心理危机,可能会对高职学生的实习效果、就业态度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我国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的研究仍处于自发阶段,因此,有必要针对这方面展开细致、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验。

参考文献:

[1]张艳该, 赵中利.离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3).

[3]丁志强,唐继红.社会工作视角下顶岗实习期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05).

[4]董芸.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状况分析与管理[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5]王宏伟,沈静,李萍等.顶岗实习期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构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6]俞慧刚.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

[7]唐继红,张骞.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05).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its Interference Measur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YANG Ying

(TianjinTransportatio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110)

Abstract:as one of the hot spots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means the serious imbalanc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During the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many students have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different extents, which is not beneficial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effect and employment attitude.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during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and its interference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period;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ference

中图分类号:G715:C9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117-04

作者简介:杨颖(1984-),女 ,天津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助教,从事旅游类及民航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高职学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