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的职工经济技术工作创新

2016-02-13 16:27王艳霞郑永强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劳动竞赛供给侧创新

王艳霞,郑永强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天津 300380)



供给侧改革下的职工经济技术工作创新

王艳霞,郑永强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天津300380)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路径之一,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应从精神、制度、激励等各角度完善工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工人技术的渐进创新,促进技术体系的变革,进而优化供给侧结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关键词:供给侧;劳动竞赛;创新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路径之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则是供给角度的劳动生产率,Y=AF(L,K,H,N) ,只有技术(A)、人口(L)、物质资本(K)、人力资本(H)、自然资源(N)、外部环境F()的不断提高、优化才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的生产供给角度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我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自然资源遭受破坏亟需保护,加之收益递减效应,国际经济环境不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必然之势;二是国内生产的产品由于质量落后等原因不被国人认可,不能得以及时购买消化,消费和供给出现结构偏差,GDP增长受限。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当前的关键不再是单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刺激消费,而是从供给角度提升K、H,尽可能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化,而物质资本增加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又依赖于技术的突破。因此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创新技术,进而实现创新产品、创新经济结构,矫正要素的错位配置,实现供给结构对当前快速变化的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生产率,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之一,是市场创新的动力;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创新的源泉。具有经济建设职能的工会,应多角度鼓励员工经济技术工作创新,从源头上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扩大有效供给,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培养创新意识,建立培育职工经济技术工作创新精神的长效机制

理念引导实践活动,欲收割创新之红利,必先播创新之理念。当前,我国部分工人思想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源头活水不畅,影响了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进程。

2014年,深圳市总工会建立了“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实验区”过程中,将新招收的首批职业化工会干部派入工厂见习。其中的杨宇辰同志在伟创力公司发现,工人群体也进入了自媒体时代,闲暇时间他们多沉溺于电子产品和虚拟世界,之间很少有语言的交流沟通,甚至陷入赌博不能自拔。关注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不在乎长远利益,更没有长期的职业规划。在这种错位的思想价值观念误导下,工人不仅很难完成自身工作,更遑论技术创新研究。

纠正工人的错位价值观念是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我们可用以下形式来转变工人的意识观念,从下到上、由内而外地推动经济技术创新。

1.加强班组创新文化建设

班组作为企业基层细胞,是一种管理模式,其文化特质在企业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中衍变。班组文化由改革开放前的追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后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现代班组文化建设,则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为导向。班组文化的内涵在政治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面临经济新常态环境的压力,班组文化建设更应与时俱进,积极相应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理念——创新,只有大众创新的班组文化建设才能引领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摆脱困境。“创新”班组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紧迫的工程,有赖于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戮力践行。

2.搭建创新培训平台

职工素质培训工程是实现职工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为职工创建培训平台、搭建培训“梯子”,才能有效地把队伍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岳为,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准备大队质量监督组组长,曾获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石化劳模等荣誉称号,在经过培训和自我学习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草根”工人到创新“大咖”的华丽转变。其创建的工作室截至2016年2月,先后完成课题178个,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100余条,累计创效1800余万元。要重视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更新培训内容,在“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基础之上,加大技能和学习力的培训,传授先进技术与方法;注重创新培训形式,开展技能比武,师徒结对、专家宣讲、岗位轮换,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大讲堂等平台形式,培训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二、 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培养工人经济技术工作创新制度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创新”的发展理论,以创新发展解决社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劳动竞赛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载体,劳动竞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而是要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技能。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劳动竞赛的精髓,还要大胆创新发展新时期劳动竞赛理念及模式,把劳动竞赛内化成一种有效激励职工的长效创新制度。

1.纠正劳动竞赛认知偏差

当前,部分产值少、技术门槛较低的中小型非公企业主,对待劳动竞赛活动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组织竞赛导致物质生产成本提高,导致跳槽或要求加薪等潜在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部分企业的职工,对劳动竞赛也时常抱有错误认识。认为参与劳动竞赛,虽然有利于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但间接加重了自身的劳动强度,且某些企业确存在借助劳动竞赛变相给员工压任务的现象,导致这部分职工会因为缺乏自身追求与物质刺激等原因而回避参与劳动竞赛。事实上,劳动竞赛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职工素质的同时,还体现出了增加凝聚力,维护好企业——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作用。必须引导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让创新在全体职工中蔚然成风。广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社会氛围,发挥劳模先进引领作用。工会工作者应当积极宣传劳动竞赛的意义及影响,强化对提升职工自身素质的正面效应,让职工意识到劳动竞赛是维护其自身的参与权与培训权的直接体现,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宝贵平台,及时扭转各主体对劳动竞赛的认知偏差。

2.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工作亟待提高

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创新制度的建立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劳动竞赛的经费问题,企业为控制工人参与竞赛的机会成本及报名费等其他支出,要么转嫁费用,要么消极对抗。二是职工频繁流动,劳资双方对竞赛兴味索然。二者最终导致劳动竞赛群众基础缺失,源头上限制了经济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

首先工会要引导企业培本固原,多措施下调工人流动频率。2016年初,宁波企业采用“开门红包”、报销返程车旅票、高管门口列队迎接等多种温情方式激励职工返岗,据悉阿帕奇机械有限公司外地职工返岗率超过90%(工人日报2016年2月24日)。因此,各级工会要给予资金支持。为调动各级工会的积极性,无锡市总工会每年拿出上百万元,对当年度已结项、经评议获得“特优项目”和一、二、三等次的项目,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予以工作经费补贴(工人日报2016年2月24日)。同时各企业应明确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创新性和效益性特点,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3.竞赛成果转化是经济技术工作创新机制的核心环节

及时总结竞赛的经验和成果,对职工的技术提升给予肯定,助燃职工创新热情;汲取竞赛的问题教训,协调各部门竞赛配合,推进劳动竞赛的持续性;推广和应用竞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各级工会和企业应从资金、知识产权、市场引导等各角度加以支持,破解劳动竞赛成果转化的实践困难。对于能推进产品研发、工艺革新等过渡性的竞赛成果,要加以肯定。

“职工岗位技能竞赛与企业生产的无缝结合,催生出众多属于‘中国创造’的创新成果。”长客股份公司总经理安忠义曾表示,工会只有找准企业技术进步、生产经营和职工成长的结合点,把重点、难点问题搬上竞赛平台,才能实现比赛解决实际问题、产出经济效益的大作用。

4.高扬“工匠精神”

热爱所做的事,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这是大国工匠的鲜明特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实质就在于强化“工匠精神”。技能型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是先进制造业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

在资源日渐匮乏,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引导下,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据统计,截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它们的长寿秘诀就在于日本精益求精、瑞士精心打磨、德国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而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而职业院校招生却步步维艰,劳动力市场存在供减少需增多的悖论。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对学生和家长宣传教育,不要片面追求高学历,追求短平快,而忽视学生本身优势;其次对技工院校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设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

三、培养工人创新奖励长效机制

积极落实激励措施,将创新从精英工程变为职工活动,要改变以往单纯侧重经济奖惩的模式,实现职工经济技术工作创新,首先要求企业激励机制创新。

根据职工主体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有效满足职工的心里预期和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从事工作时间相对较短的青年职工需求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优越,迫切需要的是存在感和价值认同感,奖励方式应主要偏重于精神激励,如命名激励、称号激励、宣传激励等。另一种是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家庭贫困的职工,可多采取奖金、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方式。中年层次职工,对于自身形象和职业晋升的需求较迫切,可采用形象激励、评模评先、职级提升等综合激励方式;对于管理层和操作层次的员工,可通过产权激励如员工持股等方式,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创新的可持续性增强。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离不开家人和工友的支持,激励范围可扩大化,如拨付旅游基金,要求携带家人旅游,扩大集体奖励等活动,将创新成果在职工家庭和工作集体中体现出共享,减少职工创新后顾之忧。

奖励要融入企业文化和道德文化,增强员工的爱集体、爱国家的家国情怀,以提高职工的精神素质,以更高的人文情怀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五一”劳动节讲话中提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实施素质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培育基层首创精神。通过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工作的创新机制,激发工人技术的渐进创新,促进技术体系的变革,优化供给侧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提升,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参考文献:

[1]申继臣,孟令军.工会经济技术工作[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2]杨宇辰.重建工会的根基(下)[J].中国工人,2015,(10).

[3]长客股份:“军令状”催生创新成果[N].工人日报,2016-02-23.

[4]何顺红.国有企业工会创新劳动竞赛活动的思路[J].人力资源,2011,(03).

[5]由宝义.劳动竞赛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石油政工研究,2013,(05).

[6]李志强.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打造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J].山东工会论坛,2014,(12).

Innovation of Economic and Technical Work of Staff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WANG Yan-xia, ZHENG Yong-qiang

(TianjinTradeUnionManagementCadreManagementCollege,Tianjin300380)

Abstract:The reform of supply side is one of the approaches for China to adapt to and lead the new trend, and its essenc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ow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Workers are the source and power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so it is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staffs’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stimulate the workers’ gradual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chnical reform form the aspects of mentality, system and incentives, so a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upply side, adapt to and lead the new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supply side; labor competi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125-04

作者简介:王艳霞(1980-),女,河北人,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讲师;郑永强(1984-),男,河北人,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助教。

收稿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欢
劳动竞赛供给侧创新
第三届“中铁六局杯”劳动竞赛启动
北汽集团工会助力营销劳动竞赛开展
国有企业工会创新劳动竞赛活动的思路探讨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采油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路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