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高校青年的别样青春

2016-02-15 02:42唐映红
同舟共进 2016年1期
关键词:乐山青年人毕业

唐映红

乐山,是一座位于中国四川省的地级市,属于众多三四线城市中的一座。它相比于沿海,是一座典型的内地城市;而相对于北方,又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城市。

乐山中心城区有50万人左右,其中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加起来超过4万人,占了整个中心城区的近一成。如果只算18到22岁的青年人,三所高校的学生人数远超本地同龄人,成为这座西南小城青年人的主体。

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普及的今天,乐山高校的青年人虽然偏居一隅,从生活方式上看与其它城市,包括那些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并没什么明显差别。他们到沃尔玛购物,到肯德基吃饭;通过互联网与北上广的青年人共享即时的讯息,转发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同样的点赞、吐槽或讨论;他们到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参加动漫展,可能比昌平或者奉贤的大学城里的青年们去参加同样规模的动漫展更为便捷。他们甚至与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青年人一样,追同样的美剧,听同样的流行歌曲,粉同样的超级明星。

尽管如此,他们在饮食、时尚、运动和娱乐等生活方式上,与其它地区的青年越来越趋同的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信仰等却越来越隔阂。他们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青年相比,虽享受着同样的自由,却在无形中受着某种束缚;虽同样地爱国,却少了一点激进和热情;他们有着同样的青春与梦想,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更显苍白;他们还未真正地长大成人,却将突然独自面对校园外陌生的社会。

【“格式化”的校园生活】

由于乐山城区最好的高校也只是二本,且不在中心城市,因此招录的生源相比一本院校,社会中、低层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更大。家境条件好的家庭,如果孩子不能顺利考取一本院校,那么很可能继续复读一年,或在家庭的安排下到境外游学。所以,乐山高校的青年人与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比起来,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似乎更少。

相比于中心城市高校更为宽松的管理,地方基层高校的管理通常更为简单和缺少人性化,依然延续着一些类似高中的方式。比如学生需要早、晚自习;上课查课;课堂上缴手机;学生业余参加讲座要计考勤和学分;学生不能在学校宿舍之外租房外住,甚至对低年级学生实行“恋爱实名登记制”。即使是学生宿舍,也纳入到严格而细致的管理中,寝室卫生被强制要求每周检查,“垃圾箱里不应该有垃圾”之类的卫生标准让人啼笑皆非,检查的结果甚至与奖学金评选挂钩。

如果说有些管制并非出自学校本意,另一些无理要求则来自商业的考量。像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Wi-Fi,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付费的网络账户;要领取奖学金、助学金必须要重新按照学校要求办理某银行的借记卡;禁止餐饮送外卖,等等。

学校条块分割的各个部门将学生看作不同的资源或者工具,而不是有个性、有权利的个体。对后勤创收部门来说,学生是“消费者”,如何把学生市场开发出来,成了明里暗里各商家争相追逐的“肉猪”。对学工部门来说,辅导员为了搞好对学生的管理,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提前回校报到,任何外出,包括教学见习都要求签署“安全承诺书”。

在种种束缚之下,地方基层高校的青年学生们大体上过着“格式化”的青春,各种有必要没必要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好在进入高校的学生们此前在高中校园早已被“格式化”过一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适应格式化的青春,并且从中一样地找到快乐,习惯了用规定动作挥洒青春的热忱。

【热情不高】

乐山高校的青年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相当比例是由留守儿童成长而来,而城市家庭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至于每每当有限名额的“贫困生”资助名额下发到每个班级,都免不了一番竞争。有些班级采取的方式是让每个申请的学生上台“晒穷”,然后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在台下评分。

对社会底层家庭的青年来说,到高校读书某种程度上是一次“赌博”,耗费不赀的四年求学,能否在毕业后挣回来,不仅是压在他们心中的重荷,也是他们的家庭无法回避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激情洋溢对于面对着渺茫前途的学生来说不啻是一种“奢侈品”,它需要有从容的心态,有足以使他们摆脱不安和窘困的充足资源,有支持、鼓励他们自由发挥的氛围。

少数家境不错的青年学生,因为父母能为他们解决毕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在校园里就显得更为潇洒和心态优越,不必为未来犯愁——可要挥洒激情却也并不容易。社团本来应该是青年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洋溢青春激情的地方,可惜,社团的活动并没给他们太多空间,不仅每个社团必须有指导老师,而且还得挂在某一门课程下面,活动需要报备。

尽管每学期各种各样精心组织的学生活动不少,那些学生干部们也全力以赴地筹备、张罗着,活动的海报贴满校园,宣传横幅和提前祝贺活动圆满成功的横幅悬挂在校园上空,校园广播也连篇累牍地“爆料”各种花絮,甚至地方媒体也跟进报道,唯一遗憾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以至于需要组织者给每个班级下发必须达到的参与人数的指标,对参加的学生不仅要签到,而且可以折算成校选课的学分。所以,每次活动,许多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们最头痛的事情,就是要说服足够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去。

【压力满锅】

现在的高校青年,从他们一进校开始,就业就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毕业后做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成为贯穿整个高校求学生涯的最大压力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90后大学生是比80后更不恰逢其时的一代。80后毕业时,就业形势尚没有那么窘迫;而90后进入高校,就业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要知道,对那些社会中、低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无法“拼爹”的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就业的起跑线上输掉了人生。中产阶层家庭的学生还能仰赖父母的资源谋求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富裕阶层家庭的学生则很少会在乐山高校这样的地方基层学校就读。

不仅是就业的压力问题,对于在高校就读期间18到22岁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毕业还将面对婚恋压力。社会中、低层家庭的男生,校园爱情最终要碰上买车、买房的坚墙;普通资质的女生,也会忧心毕业后能否有机会相到合意的结婚对象。可是,在大学毕业生起薪低于有四年工龄的农民工的就业大背景下,要一对年轻的校园情侣在毕业工作后数年内买房结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一个青年学生,父母不仅不能为他提供择业、择偶的资助,反而要指望他毕业后能资助家庭,那么他四年的高校求学生涯注定是压力满锅,艰辛蹒跚的。就算是家庭条件尚可、父母能够给予资助的青年学生,当他们工作后,还将面对承担父母养老的重任。即使在父母的铺垫下顺利成为公务员,或跻身竞争激烈的金融机构,但在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未来前景也同样是难以卜算的。

多年来,一些社会政策的后果,相当部分都将由这一代的青年学生来承担。如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他们必须要独自承担起对父母的赡养责任;社会养老政策的捉襟见肘,又将养老责任推给了作为子女的他们。

对一些贫困家庭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求学四年,将家庭经济掏空,而毕业之后就业维艰,又无力偿还给父母的困境。越是底层的贫困青年,越是容易陷入就业维艰的泥潭。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潮流,在就业不彰的形势下,鼓励创业实在需要谨慎考虑。

【冰火两重天】

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青春期是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应该更多地发展自己的人际社会功能,以及建立在社会互动上的健全人格。所以,完善的高中教育应以鼓励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导向,通过各种聚会、运动、舞会等社交活动帮助青少年发展社会技能,学会与他人共处、交流。等青少年入读大学时,他们就已拥有了充分、积极的社会性发展;这也为他们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奠定了发展型的人格基础——校园不仅仅是他们求学的园地,更是他们各种成长的舞台。到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他们也会熟练自如地适应和驾驭各种社会角色。

但我们高校的青年学生,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涯,大多数被沉重的课业和高考压得喘不过气来,遑论发展人格和社会l生。因此,同样的18岁进入高校,迈入成年,我们的青年学生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社会性发展至少晚2~3年。少有机会学习如何与那些观点、态度不同的他人交流、共处以及消弭分歧,而更像是由学校和家庭联袂培养的“巨婴”。例如,女生在毕业前极少能从老师那里获悉公务员、教师和白领职员可能面临的职场性骚扰,更没有人教会她们如果面对性骚扰应该怎么办。高校即使在这方面要做点什么,那也是鼓动他们在婚前守贞的承诺书上签字,而不肯向她们讲授如何使用保险套。

所以,许多青年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迈入社会之后,才会惊觉校园里描绘的社会,与他们置身其间经历体验的社会有径庭之别。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或者把他们塑造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他能跻身精英阶层的话;或者把他们培养成愤世嫉俗的愤青——如果他们处于失落和沮丧中的话;更多的青年人努力去适应、理解身处的社会情境,在高校毕业后再回过头来补上高中就缺失了的社会性发展因素。

当然,也不乏出类拔萃的高校青年,他们早早就懂得规划人生,博学广知、视野开阔,有理想和担当……但对于相当部分的学生而言,在独自适应和面对复杂的社会前,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碰壁,象牙塔里莘莘学子的历练和洗礼之路还很长、很远……

猜你喜欢
乐山青年人毕业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我们今天毕业了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