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存在问题与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2016-02-15 22:17杨芮涵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5期
关键词:子弟学校导向农民工

蔡 澄,杨芮涵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随着农民工大量地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同样处于边缘化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如果不及时解决好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问题,此类学校只会是提供给农民工子弟可以暂读的场所,而不是担当教育职责的学校,教师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教师,只是帮助照料农民工子弟的人。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来自自身条件、学校、政府各项措施的不到位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

第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身缺乏学习动机和规划。具体体现如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大部分专业素养薄弱,这些人当中有些是进入教学一线后才考取的教师资格证,有些是刚毕业的专科生,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只是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当成未来发展的跳板;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大多数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只是对教师的工资和食宿达成口头协议,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制或者聘用制,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可以在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的情况下随时离开,导致教师流动频繁,稳定性较低。[1]

第二,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教学及学习资源不足。教学环境落后,多媒体技术使用较少,还是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教学形式;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缺乏条件支持和外在的引领。据调查,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经常会组织免费的教师培训。但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名额远远低于公办学校,甚至有的教师都没有机会参加教师培训。[2]这些现状严重阻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没有建立学习型组织,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忽视教师团体的凝聚力,缺乏团队学习意识。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对学校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向心力和为组织奋斗的共同目标。

由此可见,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学生。对此,除了教育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外,教师自身发展也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一条适合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教师自身个性的发展道路。

二、自我导向学习对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最早对自我导向学习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塔夫,他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学习者制订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学习。[3]诺尔斯在其专著《自我导向学习》中将自我导向学习定义为,“一种没有他人帮助,由个体自身引发以评断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的结果的过程”[4]。此后,很多学者如朗、戈瑞森、格罗欧等都从不同的领域对自我导向学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结合教育研究者的观点,笔者将自我导向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发展或者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利用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和自我反馈并能够付诸实践的一种自学的过程;自我导向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自我发展的需求。自我导向学习的学习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学习过程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探索的过程,学习方式适合自身发展需求,学习活动体现强烈的责任意识。所以自我导向学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增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学习是自我主动建构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正如诺尔斯所说,自我导向学习是由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引发的过程。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需要、兴趣、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制订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样在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伴随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促使教师在自我学习的道路上,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使学习不断继续。

(二)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从“生手型”到“熟手型”再到“专家型”的成长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职前职后的专业学习,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但是,这些学习和训练具有统一性、集体性,培训的形式比较固定,主要是采用集中面授、专家讲座等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独立的、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在这种单一形式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很难满足自身的需要和个别差异,培训的效果也有待考查。有研究表明,成人的学习多为自我指导的个别化学习。[5]成人与未成年不同,他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具有独立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导向学习正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发挥了教师学习的主体性。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学习形式,教师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需求和动机,不断给自身补充“能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率。

(三)增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专业认同,减缓职业倦怠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认同是对“我是什么样教师”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这类问题的思考、认识及相应的评价,是对自己教师生涯的思考和设想。这就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并不断内化形成积极稳定的教师角色。自我导向学习作为一种具有个体特征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在确定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等主动的学习中不断探究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自我认知。因此,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且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自我导向学习中不断加强对自我以及教师职业的认识,将两者结合,做出正确的职业定位,加强教师的专业认同,这样不仅减缓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

为了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导向学习。下面就促进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一)诊断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与适当的学习条件和相应的帮助是密切相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因此不同教师在学习上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上的需求是指学习者当前的教师素养与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因此,提高教师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的支持。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为保证其自我导向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政府和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对学校的教师有充分的了解,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提供帮助。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有各自的家庭、生活、工作等,所以教师的需求不单单指学习上的需求,还包括工作、生活等方面,所以应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次要矛盾,让他们协调好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上的时间。

(二)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培养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

格罗欧指出自我导向学习具有四个阶段,是从低自我导向阶段不断向高自我导向阶段发展的。[6]所以,我们可以以这四个阶段为起点,逐渐培养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在第一阶段即低自我导向学习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学习还处于依赖阶段,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确定学习内容、告诉他们怎样学以及什么时候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辅导,对自我导向学习的步骤及过程有初步认识。第二阶段即适度自我导向学习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具有自我导向学习的意识,也会主动做一些能够看到目标的任务,并充满信心。这一阶段,专业人员应该适时放手,让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己去制定目标,进行自我导向学习,专业人员应该起着激励者、向导者的作用,并对其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计划制订、学习资源选择等进行评价反馈。第三阶段即中间自我导向学习阶段,在前两阶段的专门培养和训练之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导向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教育资源、评价学习结果,经过此过程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专业人员这时应该起着促进者的作用,调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他们自发地学习,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价值。第四阶段即高自我导向学习阶段,此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已经成为高自我导向学习者。

(三)加强与民办及公办学校教师的交流,争取资源共享

巴班斯基曾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发挥学习者的最高水平,使学习结果更加富有成效。[7]对于缺乏学习能力、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意识较差、缺乏内在动力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而言,更加需要外界提供支持因素,帮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首先,学校可以与民办及公办学校定期组建教师分享会,内容可以包括生活、教学、学习等方面。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一方面教师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体谅,得到认同,抒发情绪,调整自身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其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自我反省,以便在日后的学习或者教学中加以改进,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其次,教师之间有相同学习目标的,可以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制订更加完备的学习计划,达到资源共享,对学习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使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活动。最后,学校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支持,帮助教师创设一个安静的、宽松的、自由的、舒适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提供保证,建立专业的学习社群。

(四)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

在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可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但是,学习是漫长且艰苦的脑力劳动,仅仅靠个人的内在动力是不够的,很多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安于现状,久而久之产生惰性。桑代克说过,“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身体状况等”。因此,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还需要外在监督和强化。首先,应建立监督机制,这里的监督并不指监督教师是否进行自我导向学习,而是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认知的监督,监督其是否能正确认知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制订正确的学习目标及其学习计划,以此保证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的效率。其次,加强制订评估机制。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当人们某种行为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反复出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中,当其学习的结果或者行为能够受到外界的积极评价,又或者意识到这种行为能够促进自我发展,那么将会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经历长期的、复杂的、持续的过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最主要还要依靠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群体自身的力量,树立信心,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多元化、多样性的自我激励和评价方式,增强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带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芳坪,刘军.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8):37-39.

[2]张兴杰,游艳玲.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9(2):77-81.

[3]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117.

[4]高存艳.成人教育哲学流派的自我导向学习观[J].继续教育研究,2003(6):42-44.

[5]张译文.成人自我导向学习之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2):78-79.

[6]刘奉越.西方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2014(2):28-33.

[7]徐君.自我导向学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3):17-22.

猜你喜欢
子弟学校导向农民工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偏向”不是好导向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线建设时期的子弟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
新时代民工子弟学校运行机制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