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康复护理

2016-02-16 09:06谢倍英
微创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谢倍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深圳市 518100)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康复护理

谢倍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深圳市 518100)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6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试验组护理后平均尿量、每次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排泄时间以及Wexner 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后腹胀、便秘发生率为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结论 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康复护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肠道

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脊髓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高达90%[1]。目前,临床上对于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治疗方法包括自主排尿、辅助排尿、留置导尿、重建反射弧等,虽然能够改善症状,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2]。笔者取6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6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5.3~80.9岁,平均(55.30±2.74)岁;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6.2~79.8岁,平均(55.29±2.89)岁。26例为颈脊髓损伤,25例为胸、腰脊髓损伤,17例为圆锥、马尾损伤。入选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且均经过B超得到确诊。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传统的排尿障碍护理,告知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方法:①饮水计划。根据患者情况控制饮水时间以及饮水量。饮水时间从早晨6:00~20:00,每3~4 h饮水1次,排尿后1 h饮水1次。三餐进水量控制在500 mL,认真记录含水物质摄入,如粥、汤、茶等。②间歇导尿计划。患者晨起前、餐前、睡前实施间歇导尿计划。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每4~6 h自主排尿1次,根据排尿量及膀胱恢复情况调整导尿次数。当残余尿量<50 mL时,表明膀胱恢复良好,达到平衡则停止导尿。导尿完毕后立即拔出导尿管,两次插管之间叮嘱患者自主排尿训练。③膀胱锻炼。治疗过程中每天采用50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促发反射性排尿。正确地指导患者舒缩运动,指导颈椎、胸椎损伤患者关注膀胱充盈前兆,寻找排尿反射点,排尿前刺激会阴区、肛门以及大腿内侧,做假想排尿紧缩动作,排尿或导尿后缓慢深呼吸缩放腹肌、会阴肌20次[3]。④肌肉锻炼。患者在排便过程中,腹肌和骨盆肌肉的力量相对比较重要,应该正确指导其腹肌训练和吸气训练,如仰卧起坐等,促进肠道蠕动。⑤刺激肛门训练。治疗过程中应该指导家属定时示指和中指给予患者扩肛,刺激排便反射,促进其自主排便。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能自主排尿;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膀胱残余尿量<50 mL;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或膀胱充盈明显。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每次平均尿量、每次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n(%)]

2.2 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组护理后每次平均尿量、每次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排泄时间以及Wexner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每次平均尿量、每次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比较

2.3 腹胀、便秘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护理后2例出现腹胀,1例发生便秘,腹胀便秘发生率为8.8%,显著低于对照组(4例腹胀、5例便秘,发生率为26.5%)(χ2=5.35,P=0.041)。

3 讨 论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是引起患者排尿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预后较差[4]。

近年来,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康复护理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护理过程中采用膀胱综合管理方案,通过定时、定量饮水、膀胱冲洗等增加膀胱压力、刺激膀胱的同时,增加了对周围神经肌肉的刺激,从而能够产生兴奋,促发排尿感。同时,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配合一定的按摩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强化膀胱肌群收缩反应,从而能够加强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的相互作用,提高排尿反射神经敏感性。同时,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采用间歇性导尿方案,控制规律排尿时间,并根据患者的排尿情况循序渐进的动态调整导尿次数,从而能够减轻膀胱排空压力,减少尿液的残留、残余尿过多等,更加有利于膀胱周期性排空,帮助患者重建反射性膀胱,促进膀胱功能的早期恢复[5]。本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每次平均尿量、每次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最后,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够保证患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饮水计划,并且采用间歇导尿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膀胱容量,从而避免治疗时产生小膀胱,更加有利于膀胱节律性充盈和排空,降低了尿路感染发生率。通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能够动态了解膀胱情况,根据每一位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从而能够促进早期恢复。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则可以联合其他护理模式,发挥不同护理模式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提高临床治愈率[6]。

综上所述,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治疗过程中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1] 周 波,张 威,李 璇,等.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12(2):133-134.

[2] 张杏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干预性综合护理的临床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4,3(4):448-449,450.

[3]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Ⅱ process[J].Gut,1999,45 Suppl 2:Ⅱ1-5

[4] 张丽芬,王凤玲,代 莉.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60-361.

[5] 董杏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45-2846.

[6] 李长思,马跃文.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5):469-471.

谢倍英(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R 47

B

1673-6575(2016)04-0653-02

10.11864/j.issn.1673.2016.04.65

2016-04-26

2016-06-23)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