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对大同的掠夺和奴役述论

2016-02-23 07:04□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矿工劳工日军

□史 良

( 山西大同大学 浑源师范分校 ,山西 浑源 037400)

抗战时期日本对大同的掠夺和奴役述论

□史 良

( 山西大同大学 浑源师范分校 ,山西 浑源 037400)

从1937年9月日军侵入大同,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撤离,在此期间,日军对大同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奴役。为达到侵略目的,日军实行了“以人换煤”的政策来掠夺煤炭,残害劳工。同时,日军又肆意杀害大同人民,制造一系列惨案,对大同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日军的侵略行为给大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面对近年来日本政府否认历史,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抗战时期;日本;大同;掠夺;奴役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地区形势危急,日本攻占北平后,随即侵略大同。1937年8月下旬日军占领南口,9月初侵占张家口,之后向山西逼近。6日日军向天镇发起进攻,7日日军绕过天镇向阳高东关进攻,9日占领阳高。11日,天镇陷落。11日夜晚,傅作义部第35军炸毁了大同市御河大桥,12日晋绥军全部撤离大同。“13日晨,日军逼近大同城下,中午12时完全占领大同。”[1]14日,侵占广灵, 16日,步兵第21联队侵占浑源;18日夜,攻破左云城;20日,侵占灵丘、应县;28日,占领朔县。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了大同矿区的各大煤矿。在随后的八年里,为了掠夺煤炭,日军残酷地奴役和迫害大同矿工。同时,日本为达到侵略目的,在占领大同及周边地区后,到处屠杀大同人民,制造了包括阳高惨案、天镇大屠杀、朔县“九·二八惨案”等一系列惨案。

日军侵略大同,其目的是要将其作为南侵的“大后方”,尤其是他们看中了这里的煤炭资源,急需以大同的煤来补充战争消耗,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占领大同市后,侵略铁蹄很快踏入了矿区,开始他们的掠夺计划。

一、日军对大同经济资源的掠夺

山西素有“煤海”之称,而这“煤海”中的“煤都”当属大同,大同煤炭质量好,储量大,早已享誉海外。日本对大同煤炭资源垂涎已久,蓄谋掠夺。从20世纪初开始,就来到大同对煤田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勘探,并对大同煤炭的“开发”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部署,同时也制定了具体的煤炭掠夺计划。“早在1918年8月中旬,日本产业部工程师门仓三能,随同技术员掘内米雄(担任测量),龙岗升(翻译)来到大同,对大同矿区、怀仁、山阴、朔县、代县、平鲁、右玉、左云等地的矿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历时四个月之久,实地调查矿数有77个,然后写下了《山西省大同煤田调查报告》”[2]。当时,日本工学博士抚顺炭矿矿长久保孚称《调查报告》为现今最值得信赖的资料。这份《调查报告》也是日本最早对山西乃至大同进行的煤田调查报告,从而为日后侵华掠夺大同煤炭资源做好了前提准备。

到1942年,日本就已经控制了主要的八大煤矿,即:永定庄矿、裕丰坑(煤峪口)、保晋坑(忻州窑)、同家梁矿、国宝坑(白洞坑)、宝藏坑(四老沟)、白土窑(八宝矿)和昭和坑(鹅毛口),日军不仅垄断各大煤矿,而且对小煤窑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日军将庄瓦沟、大清窑、马口窑、马家梁、苏家堡、和尚咀、黄土沟、梅家坟、杨树湾、小窑沟等十七处煤矿没收归“兴亚公司”掌握,其余地势偏僻,交通不便的所有小煤窑,一律下了禁令,不许开采。”[4]由此可见,日本当时是赤裸裸地、公开的、毫无顾忌地掠夺大同煤炭资源。

从日本霸占大同煤矿开始,到日本投降,“满铁”一直是大同煤矿的主要经营者和掠夺者。1938年6月间“满铁”通过“兴中公司”第一次将35万吨大同煤炭运往日本。之后日本更是加快对煤炭资源的掠夺,“煤炭产量由1938年的91.36万吨增加到1941年的221.38万吨,3年翻了近1.5倍。”[4]为掠夺更多的煤炭,日本翻建铁路,改窄轨为宽轨。从1941年至1945年日本掠夺的这些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侵略战争中,日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一种强盗行径。从1941年到1945年,虽然实际掠夺量仅占掠夺计划的42.2%,但掠夺的煤炭数量达到了1084万吨。具体的掠夺状况见下表:

表1:1936年—1942年大同煤矿各矿煤炭产量表 单位:万吨

(注:资料来源: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 《大同炭矿劳动概要调查报告》附表; 《昭和十八年度大同煤矿经营概况》, 日文档案抄件,2024,165。转引自谢学诗 《满铁与华北经济 1935-1945》,第339页。)

日军除了掠夺大同煤炭资源外,八年里一直绞尽脑汁地搜刮其他物资。在进入大同初期,他们首先强占各商店铺面,抢劫当地商店物资,自己开设各种商店,倾销日货。在阳高,“日军在增盛源住了两天,将该店货物洗劫一空,仅大米就拉走10吨多。在德源祥抢走大米5吨多、赤糖5.6吨、纸700刀、饼干三大箱、冰糖800公斤、火柴5箱……”[5]。应县沦陷后,“艰于运输,难以经营,本县商业益形凋敝。许多商店都关门歇业……偌大县城,仅此手推肩挑之小商小贩点缀市面,稍大点的商店则寥寥无几。”[6]日军还成立了各种侵略性的经济组织,例如:“晋北输入组合”、“大同食料品公司”、“雁北实业银行”等等。日军迫使大同各商店的进销货物必须受“输入组合”的限制,外地运来大同的粮食都被“食料品公司”所掌握,有关农畜产品的收购也被“满蒙贸易公司”全部垄断。从此,大同仅有的几家大商号全被挤垮,市场上日货充斥,国货滞销。由此可见,日本的掠夺不仅是为了得到物资,更是为了搞跨国大同经济,灭亡大同,实现其侵华的根本目的。

二、日军对大同人民的奴役

日本占领大同后,为了实现其掠夺大同煤炭资源的计划,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招骗,强掳募集劳工,抢抓农民到煤矿上来,进而对煤矿工人残酷地奴役。除了奴役大同矿工外,日本还对大同人民进行野蛮的统治,为了震慑人民,曾制造了数次惨案,共杀害上万余人。

(一)日军对大同矿工的奴役

日军对大同煤矿的掠夺,是以对矿工野蛮迫害和蹂躏为前提的。日军为了募集劳工,他们通过诱骗招募、抓捕游民、押解战俘、地区摊派等各种手段招募劳工。他们对这些新进劳工不加任何培训就投入到煤矿生产中,强迫工人在恶劣的生产条件下出煤,致使很多之前从未有过煤矿工作经验的矿工,在根本不熟悉自己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下井干活,从而导致初期矿上事故频繁发生,死亡人数大大增加。日军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对煤矿本应更换的安全设施或者进行安全检查的工作根本不予考虑。《大同煤矿劳动概要调查报告》中有记载:“大同煤矿作业环境恶化,为节约必要的坑木等……根本谈不上采煤粗放化以至安全等考虑。另外,煤矿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高涨,对必要的设备等闲视之。”[7]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同煤炭的掠夺,这就急需更多的劳工。日军通过伪蒙疆政府在大同煤矿周围的一些农村组织开展“爱护村”运动,由当时华北劳工协会实施统一的“摊派强征制”,来补充短缺劳工。所谓“爱护村”运动,就是“在煤矿周围地区公开强征义务劳工,凡属18至50岁的男性‘良民’组成‘勤劳报国队’到煤矿服劳役。开始每期3000人,一期共3个月,后因华北劳工严重匮乏以及日本实施‘多产迅速’的需要,每期增加到6000人,一期延长至6个月”[8]。“爱护村”运动的劳工都是通过军队和伪政府摊派到每个乡、镇的每个村、以致每户。被强征到矿山的劳工根本没有进行什么专业的训练,而是直接派到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井下服劳役。以致大部分劳工不到期满,早已死在矿山。1942年日本从左云县王村一带强制征来的“勤劳报国队”共500多名劳工,不到半年仅剩四五十人。这场运动一直延续到1943年,在这短短两年的“爱护村”运动中,成百上千名大同劳工被日本侵略者奴役而死。

日本对大同矿工的奴役不仅体现在强制征工和恶劣的作业环境上,还体现在克扣工人工资,生活待遇低下方面。当时日本实行的“划地区摊派强征制”是通过组织当地农民经过短期训练后,强制其轮流到矿山义务服劳役。此制一开始在大同县实施,后来逐步推广到晋北十县。当时,劳工分为四种:里工(常佣方)、外工(常佣夫)、承包工、临时工。里工是技术工人,由会社直接雇佣并支付工资,是直属工人。外工则多为井下采煤工,由把头招募并支付工资,会社同工人的关系是间接的。其中,外工的生活状况尤为凄惨。大同煤矿的外工,大多是“划地区摊派强征”来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矿上几乎没有自由,生活的地方如同监狱。房内仅有的几个用来采光和通风的窗口也被木板钉住,许多工人没有行李,只能用甘草、破麻袋片当铺垫,没枕头就用砖头代替。工人吃的多是黑豆面,有时还给工人吃高粱、糠、花生皮磨成的混合面,称为“兴亚面”,他们没有工装,矿上只发给鞋帽,还要扣钱,有的矿工衣服烂掉,就用麻袋片,洋灰袋纸片绑在身上御寒。至于工人的工资,据调查,1942年,常佣夫的日工资平均为1.58元,每人平均生活费1元多,生活费大多用来买把头发行的饭票,每月结算两次,把头扣除饭钱,铺底金(房钱),工人实际上拿不到工资,而且赊账者很多,高达50%以上,就算个别人略有结余也拿不到现金,而是“引换证”。这种“引换证”只能在矿上替代钱币流通购物,在大把头开的“工人卖店”里买东西,到了煤矿之外就如同废纸,一文不值。常佣夫们生活在如此环境中,给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出现了大量的患病者、事故负伤者、死亡者。

随着日本陷入太平洋战争无法自拔,极大地消耗了财力物力。因此,日本对大同煤炭等重要战略资源“开发”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煤矿上的劳工也远远满足不了掠夺者的需求。为了增加煤炭产量,日本掠夺者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为此,他们在大同煤矿采取了“赶煤”的方式,第二天的出煤量一定要赶上超过前一天的出煤量。并经常组织工人开展“努力出煤日”活动。这样,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体能大大消耗,长年累月在井下“赶煤”,很多矿工因为劳累过度而致死。据一位老工友回忆:“这一天矿方在工作6小时后,提供一顿所谓的班中餐,每个工人免费发三个发黑的‘兴亚面’馒头,然后喝点井下的淋头水,使工人维持体力,继续干活,因此,工人的身体遭受到严重的摧残。”[9]“1943年1月29日《晋察冀日报》刊载:‘大同煤矿5个月内日寇虐死矿工2400人’。”[10]

在日本侵占大同之前,大同煤矿矿井多为三班制。到后来,为弥补工人数量不足,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来增加煤炭产量,就把煤矿上多年形成的“三班制”改为了“两班制”。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下,劳工经常出现干活中暴毙而亡的,有的是受不了折磨而吊死在井下,这种非人般的待遇在那个战乱时代恐怕也很罕见。在《大同煤矿劳动概要调查报告》中记载:“从三班制向两班制的转变,工人被强迫地在两班制下完成三班制的工作量,对工人来说,似乎是相当痛苦的,他们如果不是每隔四、五天休息一天,就不能消除疲劳。”[11]

1943年夏天,煤矿上开始流行一种叫“忽利拉”的传染病,并且死亡率特别高,当时,煤矿上每天大量的死人,为了防止“忽利拉”的传播蔓延,凡是得了“忽利拉”的,日本人不实行医疗控制和治疗,而是通过“烧人场”和“炼人坑”烧掉,进行彻底控制。当时的煤矿上每天要烧几十个人,但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病人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放弃了检查,凡怀疑有病的一律烧死。那一次,忻州窑整整烧了40多天,有1000多人被烧死。

综上所述,矿工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恶劣,再加上两班制的作业制度,工人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在这种险恶的劳动环境下,使大批工人生病、残废、死亡。日军把这些矿工扔到附近山上、山沟或直接填埋在煤窑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大同煤峪口南沟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的劳工干尸现场。据统计,8年抗战期间,日本在大同掠去1400万吨煤炭的同时将6万多名被奴役致死的中国矿工丢进万人坑,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残害大同矿工的铁证。

(二)日军残害大同人民

1937年,日本占领大同后,为了方便统治,遂成立了“伪晋北自治政府”,以华制华,掩盖其侵略本质。随后日军又制定了侵略的“总体计划”,而这“总体计划”总是先把镇压和屠杀作为其先行手段,1941年日军将雁北划为“蒙疆自治大同省”,将整个蒙疆地区又划为“高度反共区”、“反共特区”,加紧推行各种侵略政策。

1937年9月28日,日军攻陷朔县,对手无寸铁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抓来,把他们押到南门城外的城壕堰上,将刺刀从人们的背部穿至胸前,又把尸体挑进了城壕;“从28日朔县沦陷起,日本兵在城内奸淫、抢掠、烧杀了整整三天。据事后统计:被害居民达3600多人,加上无据可查的受害者,日本制造的‘九·二八’惨案,被害者达4000多人。”[12]此外,日军之前还制造了天镇大屠杀,阳高惨案,灵丘惨案,左云城惨案等等,杀害百人以上的惨案6起。日军不断四处扫荡,推行三光政策。1938年10月,在刘宴庄进行大屠杀,一次就杀死130多名无辜群众,并烧毁所有房屋和财产。同时,在鸦儿崖屠杀群众31名,烧毁房屋120余间。日军足迹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几乎所有房屋成为废墟。据不完全统计,至1938年底,日军到来一年多,就先后6次对四郊农村进行了扫荡,3000多名无辜群众遇害,被日军烧毁的房屋和抢劫的物资的数量,就无以计数。日军还到处设立宪兵队、三角部队、警察、特务等进行公开或秘密的活动,其中的三角部队专搞特务活动。1943年,日军三角特务部队从灵丘抓回500多名抗日军政人员的家属,除部分逃跑外,大部分人惨遭杀害。

日军还残杀大同知识分子。日军盘踞大同时,经常从各地区、各机关抓捕知识分子,然后以“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罪名将其杀害。日军曾在1941年一次性逮捕了爱国知识分子150余人,惨遭杀害者70余人。从1941年冬至1942年夏的半年期间,日军在大同杀害了800名知识分子,分为四批。前三批约700人被活埋,第四批被日军用火车拉去,后杳无音讯。田利军先生的文章《抗战时期日本在山西大同的“坑儒”》中写道:“1943年秋天,大同日军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第二次大屠杀。这次先后被捕的知识分子1700余人,其中500人被砍头、活埋,其余1200余人被囚禁。”[13]日军还推行了奴化政策。他们宣扬“中日同文同种”、“日华亲善”等伪善的口号,企图使人们感谢“友邦”、“忠君爱国”。设有专门的日语学校,其他各种学校也都以日语为主课。“1938年,左云县日伪县公署为推行奴化教育,首先在城内东街原两级小学校址办起以日语为主的初高两级小学一所(后改称实验小学)。”[14]后来,随着占领区扩大,奴化教育发展到乡下,1944年左云县有此类学校近百所,1944年春,日军为解决日语师资,遂成立了“日伪师范练成所”,学制一年,其他各县的情形大体相似。以上是日军在大同的禽兽行径,实际上是一种灭绝政策。日本对大同人民如此惨无人道的迫害在现代战争史上钉上了耻辱的一页。

(三)日军侵略大同的严重后果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给大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一,日军在侵占煤矿时期总共掠夺了1400万吨煤炭,从源头上直接影响了大同日后的经济发展。日军侵占大同煤矿的几年中,始终将煤炭的开采、生产和运销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留下来的微乎其微,致使大同地区出现“煤荒”。人们买煤需要一大早起来排队,等上半天也只能领取少许的煤。然而这些煤大多是煤渣,煤石掺合起来的,无法供人们正常取暖。生活在“煤都”的人民竟然冬天里无煤可烧。第二,日军为了掠夺煤炭百般奴役矿工,使大同煤矿变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导致遇难矿工达6万之多。同时,日军四处抓壮丁,让他们去当战场上的炮灰,并且又肆意杀害平民百姓,造成大同人口锐减。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阳高时,全县人口11.5万,1940年就降到了10.4万。”[15]第三,在农村,土地被日军强占,劳动力又被日军掳去,农业已基本荒废,农村经济凋敝;在城市,大小工厂均为日军占领并为其服务,商铺被霸占,贸易也被垄断,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老百姓的生活每况愈下,日军制造的这种经济倒退和财富损失也大大影响了大同战后的发展。

三、结论

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大同的煤炭资源用以支持其对华的侵略,通过对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大同煤矿开采的历史考察,让我们对以科技调查人员为主题的日本侵略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当年大同矿工劳动生活的研究,目睹现存的累累白骨的“万人坑”,使我们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残酷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的事实真相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当年所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的一些政客和右翼分子异常活跃,似乎又在蠢蠢欲动,他们美化对华侵略行径,否认这段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特别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内阁政府上台后引起的“钓鱼岛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和重视,这不禁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时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

[1]大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同市志 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4][9]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编辑办公室编.黑与白——掠夺与迫害的罪证[M].大同:方志出版社,2010.

[3]徐增祥.日军统治大同记略[M].太原:山西文史资料出版社,1965:120.

[5][15]郭海.阳高县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509.115.

[6]马良.应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82.

[7]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大同煤矿劳动概要调查报告》[R].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1941.赵春水.日本对伪蒙疆地区龙烟铁矿和大同煤矿的调查和掠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

[8]林卫勇,李博.万骨遗恨[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47.

[10]大同煤矿五个月内敌寇虐死矿工二千四百[N],晋察冀日报,1943-01-29(1).

居之芬.论抗战时期日本对大同煤矿“开发”掠夺计划的实施.[R].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11]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大同煤矿劳动概要调查报告》[R].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1941 .

[12]武喜荣.朔县“九·二八”惨案[P].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第26辑,1983:64.

[13]田利军.抗战时期日本在山西大同的“坑儒”[J].文史杂志,1997(4):59.

[14]山西省左云县志纂委员会.左云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709.

本文责编:赵凤媛

An Overview on Japan’s Plunder and Slavery to Dato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Shi Liang

(Hunyuan Normal Branch School,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Hunyuan, Shanxi, 037400)

From September 1937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Datong, to the August 1945 withdrawal of the Japanese surrend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Japanese troops conducted a brutal plunder and slavery to Dat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ggression, the Japanese troops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people for coal” to plunder the coal and destroy the labors. Meanwhile, the Japanese troops killed wantonly Datong people and made a range of massacres, and committing those crimes that are too numerous to record on all bamboo strips to Datong people.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has caused serious consequences to Datong. Facing the reality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denied the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and attempted to recover the militarism,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Japanese troops’ aggression behavior in Datong during anti-Japanese so as to make people engrave history and cherish peace.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Japanese; Datong; plunder; slavery

2016—06—20

史 良(1966—),男,山西应县人,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讲师,在职硕士研究生。

K264

B

1008—8350(2016)04—0108—05

猜你喜欢
矿工劳工日军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矿工老李
目击
誓词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