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念引领素质提升之路

2016-02-24 14:58杨建忠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素质

杨建忠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主流意识,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随着文化的自由化,世界文化加快融合,受教育者们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素质教育实际上越发艰难,所以强化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愈发有意义了。与此同时,在教育中树立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创新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最终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的人格,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正是现代教育必然的选择,因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主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这就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要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宋代教育大家朱熹早就意识到受教育者往往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总结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很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

因此,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能否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行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现代教师必需学会的教育方法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

首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处于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历史血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会握在别人手上,我们就会受制于人。

面对挑战,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国家教委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我们教育部门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突出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其次,在因材施教中构筑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对新生事物不断探研,对真知不断地执着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脑中富于创造性的区域,如果不把抽象的思维跟双手细而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开发,就会处于沉睡状态。尤其是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青少年成长的阶段,是个性成长、兴趣形成、思维培养的时期,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我们既要注重为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发展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教育工作要创造学生创新、创造的氛围,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千方百计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发展创造力。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从重视正确答案的得出到重视研究方法的创新,从重视现成结论获得到重视获取知识过程的转变,开启学生的心智。

与此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发展个性,张扬人的独立自主性、创造性,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展所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因材施教中推进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还要在某一门学科上有突出的兴趣和特长,以凸显其才能、尊严、自信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以个性的色彩加入到所在的集体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因材施教原则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正在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成才。但每一个人成的“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素质是不一样的,个性特征素质不因为教育环境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素质教育应是因人、因材施教,充分地发挥其特定个性所决定的素养,发挥其特别潜能。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应顺应时代需求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别,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教师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因材施教又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采取的措施,将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我们知道,只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我们国家未来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才能达到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1989

【2】赵晓悦.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M】.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