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

2016-02-25 17:57孟凡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塑人格道德

孟凡琦(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

孟凡琦(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已经出现了诚信丧失以及认知模糊等的道德人格缺失现象,并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重塑,不断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日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德育工作逐渐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本文就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展开详细论述。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缺失;重塑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而使得网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也密切相关[1]。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可以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借助网络对资料进行查找,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日益扩大。然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网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现象不断增多,存在侵犯他人隐私以及浏览黄色网站等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缺失的表现

1.大学生情感淡漠

目前,网络社会逐渐发展为大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平台,可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然而长时间发展下去,大学生就会出现迷失自我的症状,变得非常自私,甚至丧失了面对日常生活的能力,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还会损伤自身的健康发展[2]。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上网成瘾而,难以分辨现实生活以及虚拟空间,进而出现惟我独尊以及情感淡漠的问题,还会使大学生人格异化以及人格分裂等。

2.大学生诚信缺失

网络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非常令人担忧,网络社会所具有的人机对话性以及主体虚拟性等特点,使传统形式的道德行为规范受到了严重削弱,甚至已经消失殆尽了。此外,网络道德所存在的无主体特征,会引起网络主体无道德化,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会更加放松自己,甚至会出现放任自流以及为所欲为的现象,诚信缺失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3.价值观模糊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多元化致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内容不会受到现实道德约束,多种错误信息会充斥到网络当中去,这时,欺骗、色情以及暴力等内容也会在网络中涌动,最终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产生巨大冲击。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若是进入到了无主体的环境中,则之前所固有的道德舆论与道德纪律等也会崩溃,甚至会导致传统道德基础日益消解,出现价值观模糊的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重塑

1.强化大学生认知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只有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可以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善待网络。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通常情况下会认为网络能够替代现实,现实生活与网络之间是毫无关联的,最终引发诸多道德失范问题。实质上,网络交往属于现实交往活动的延伸以及补充,网络交往结果与交往方向都是现实化的,必须受到道德以及法律的严格控制[3]。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施相关的网络认知教育。借助开设选修课以及德育课程等措施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始终坚持新兴网络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增强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层面的认同感。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监督,将网络道德规范有效融入到管理制度当中去,并通过法规形式来明确网络主体所具有的责、权、利,正确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网络社会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蕴涵着非常丰富的道德关系,在道德关系基础上还会衍生出大量道德原则以及认知规范等,最终构成网络中的道德情感。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正确道德认知前提下进一步坚定自身道德情感,然后通过正确方式来有效抒发道德情感,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高校德育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德育工作人员应明确角色定位,逐渐从专业化理论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成长的践行人员,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还可以借助微博以及论坛等手段,实现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紧密化。其次,高校德育工作人员应该把情感教育逐渐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去,借助文化艺术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以及志愿服务平台等的搭建,积极引导学生与人交往,促进学生在网络道德人格上的重塑[4]。

3.协调社会力量,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高校针对网络道德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必须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重塑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必须要集合全社会力量,不断强化大学生道德人格重塑。具体来说,国家应该对网络立法进行不断健全,并完善相关的网络管理规定,此外,网络监管部门应强化网络信息监管,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对信息污染进行严防死守。而且,网络建设部门也必须要引进以及研制一些新的网络化控制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科学运用的前提下,为学生构筑高效化的道德防线[5]。学生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加强家庭教育,积极引导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社会各界群众应加强自律,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化范围内整体文明意识日益提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强化网络道德中的舆论化建设。重视社会舆论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形成惩恶扬善以及扶正驱邪的道德动力,借助全社会合力,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重塑,形成良性的网络建设互动局面。

总而言之,网络道德主要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遵循网络规律,依靠舆论氛围、内心信念力量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道德规范总和。若是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偏离了行为准则,则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育,对于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针对性重塑,从根本上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

[1]王惠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途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3:70-71.

[2]王玉荣.基于网络文化传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偏离及文化矫正[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83-185.

[3]俞亚萍,邵丽珍.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66-68.

[4]孙宁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及成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23:46-48.

[5]方楠.“双面”人格在现实与虚拟社交空间的呈现——当代大学生人格异化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1:106-109.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6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特点研究,项目编号:2016JDXSZX02

猜你喜欢
重塑人格道德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重塑未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