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6-02-25 18:35郭佳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郭佳(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郭佳(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语言文字和文化思维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在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能力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67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相关,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要充分了解一门语言需要充分了解它的文化,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而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能够反映文化。语言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要想理解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文化背景,要想了解文化又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达成。Heath提出: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文化学习。[1]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因此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本身的同时就要更加需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想法设法的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二、文化意识及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意识指的是包括对异族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得以适合能力等,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潜意识的认知活动,是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内容的一种领悟。[2]

文化意识的培养根本上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待各国文化的理解和态度。McLeod早在1976年就已经提出了教授一种语言就是教授一种文化的观点(McLeod,1976)。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这一理论已经被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所广泛接受。[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新的意义。所以,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4]对学习外语的人来讲,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了解和认识相同事物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尤其是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者冲突的事物行为的文化含义。当人们开始学习某种语言的时候,其实它所传达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种事物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chicken,鸡这一词在英语俚语中多象征“胆小鬼,懦夫”,如:He is not a chicken! He just doesn’t want to offend anymore! 他鄙视胆小鬼,他只是不想得罪任何人。 而汉语中鸡则多指吉祥的含义,比如:闻鸡起舞,金鸡独立等。又比如,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尊贵,象征着帝王。皇帝被称作是“真龙天子”,生活中百姓用来祝福的词汇也有诸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生龙活虎”、“望子成龙”等等。而西方文化却认为dragon是邪恶残忍的,是恶魔的化身,两者对比鲜明。因此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够掌握和理解好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导入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日前,越来越多的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文化因素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若是把握不好语言和文化的整体内涵,就很难学好语言本身,也给语言的后续学习带来了阻碍,从而使得语言学习失去意义。语言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有必要使得英语文化知识的讲授进入到课堂中间去。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讲授语言知识要点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1.直接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由于较少接触该语言环境,在碰到和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难以理解,他们总会错误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外国文化和行为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直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精选一些典型的实例或是内容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将其恰如其分的引用到课堂中间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文化背景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也能够加深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导入文化意识

教材中的内容包含了各个文化背景之类,如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社会问题、人口就业 、价值观等。其中有很多篇章就包括了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精读第一册的《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文中,通过主人公托尼一生的奋斗故事传达出了美国梦的内涵和精神,充分表现出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念以及作者所在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因素。这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读者需要领略的文化意识。所以我们因该把美国梦和中国梦做一个对比,通过两者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3.通过多媒体资料导入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切可以得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出让学生感同身受的语言环境氛围。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相关的文化电影、电视、纪录片、名人演讲、音乐、网页、图片等把学生引入到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氛围中,以此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惯的了解。这样便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材料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融会贯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学习的要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介绍,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异国文化内涵。比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中提到了“芭比娃娃”,教师就可以将芭比娃娃的历史渊源和延伸、有关芭比娃娃的电影、广告甚至音乐等内容分别播放,全面生动而又全方位的介绍芭比娃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的影响,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随文解说短语和词汇进行文化导入

课堂文化的导入集中发生在教师对课文的随文解说部分。词汇和短语等与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明确文化导入目标,适当扩展文化背景内容,交际常识内容等,学生就会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比如在讲到“recall”一词时,要告诉学生它表示回忆某事,并给出相关例句。其次将其和其它两个相近常用词汇如“remember”和“remind”相对比。并阐释三者的细微差异和例句。指导学生适当的扩展词汇的外延,挖掘词汇的内涵意义,进行文化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词汇、应用词汇。

5.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导入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以几种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及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达到效果。比如学校可以请相关的文化学者专家来做专题的演讲和报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或访问学者介绍访学的见闻,这些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加文化的交流互动,领略异国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增加语言实践练习的经验。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演讲、角色扮演、访谈、一分钟文化演讲等练习活动。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凭借教师一己之力是无法将所有文化背景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为了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课外阅读,包括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英语报刊杂志,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APP软件高效快速的浏览和收听最新的新闻内容,促使学生积累有关英美文化的常识、民俗、习惯等知识,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束语

当今大学英语教育追求实用,语言已经成为工具化、技能化的学科。学习一门语言必须要深知其传递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否则语

[1]张磊.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世纪桥,2008,(4)

[2]付博.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5,(10)

[3]McLeod,B.The Relevance of Anthropology to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76,(10)

[4]孙娟.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及其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吴钧(1969--)男,浙江湖州人,本科,国家体操一级教练研究方向是少儿竞技体操训练理论实践。言学习将毫无意义可言。要想正确使用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势必要深入的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传统、民俗习惯等。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密不可分,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在语言教学的有效性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两者的培养结合起来,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目标语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