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的意义谈片

2016-02-25 02:13缪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于勒花木兰有益

初中学生既有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也有阅读感悟创新的能力。赖于他们的能力,可以对文学作品产生有益的感受,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作为教师必须思考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有益启示的相关问题。

一、作品可能产生的创新感悟之处

新课程的建设从当今意义上讲是比较开放和颇具活力的。现在的阅读教学,人们大都比较保守,总以为学生能感悟的与教师所设计的乃至与资料所讲的吻合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谋而合就满足了。很少给学生创新感悟的机会,学生也就很难感受到文学作品更多的有益启示。学生对一篇文学作品的阅读感悟就局限在那么点点滴滴上,怎可去接受到更为广泛的启示教育呢?譬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感悟汉乐府中的《木兰诗》,老师常常让学生感悟花木兰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都从花木兰的赫赫战功上去感悟其民族女英雄的形象,学生也只能接受到花木兰英勇无比的启示。殊不知花木兰就仅仅如此?假如老师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多视角解读文本,多给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够围绕“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去挖掘出木兰的柔情美,学生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英雄的雄壮美,而且还包涵着英雄的柔情美;如果让学生围绕着“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学生所感悟出来的就是极为地道的柔情美。当学生能感悟到作品诸多表现木兰的柔情之处时,那学生所受到的有益启示将会更加的广泛,就不仅仅能感受到木兰的“忠”,还能感受到木兰的“孝”。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感悟,我们必须多去思考,让课堂教学出现那么许许多多的“哈姆雷特”,哪怕就是半个甚至就是很小的“哈姆雷特”。

二、自主可能产生的创新感悟之处

我们似乎是在过多地怀疑学生创新感悟的能力和水准,我们也似乎在比较多的保护着自己的面子,担心自己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殊不知,这样的阅读感悟给学生怎样的结果,说不定就完全可以是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悟产生并获取有益启示,还必须思考学生自主可能的创新感悟之处。当阅读教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完全可能有创新感悟的地方。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生的感悟就是那样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有学生说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我”。是“我”看到于勒的身世是那样的悲惨,是“我”看到于勒的生活是那样穷困,又是那样的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如果作品的主人公“我”不去抱着对于勒的同情,能够去看到这些?所以,学生有板有眼地这样说:“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去同情的,我们必须去同情所值得同情的人们。”还有学生说:“于勒很值得人们去同情,说他是败家子,对其是很不公平的。一个人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思想,不完全就是其本身的责任。对一个人,对一桩事儿,需要作比较客观的分析。如果菲利普夫妇不是那样的对待于勒,于勒也就不会完全这样。”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不能只局限于教参,应多思考学生自主可能产生的创新感悟,重视并激励学生自主产生的言之成理的创新感悟。

三、合作可能产生的创新感悟之处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有益启示,是由语文课程之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着其学科课程的教学需要把握住这样的教学真谛。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一个人的智慧是极为有限的,一个学生的智慧就更有限了,现在的初中学生是那样的封闭,阅历那样的贫乏,对文学作品所能产生的有益启示也就显得极为有限或浅薄了。因此,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有益启示极需要学生去进行相互间的合作。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其中就涵盖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互为作用和互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三者也是缺一不可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提倡学生间的合作,需以自主为基础,需达成探究的目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能去做表面文章,应当去做比较实在的事情,形成课堂学习学生比较真性的合作。对学生的合作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也不应当就完全需要去搞小小组或者就是小组之间的合作,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阅读感悟所生成的资源去让学生合作探究,也是促进学生受到文学作品有益启示的较好途径。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学生对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哪些有益启示,经过学生广泛阅读和充分合作后,不仅仅意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且意识到诸葛亮的赤诚衷心,更为主要的是意识到《出师表》的文学地位和价值,还有学生产生如此之感悟,自身的写作也完全必须写出对人们有影响的文笔来。

缪健,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猜你喜欢
于勒花木兰有益
独处有益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花木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花木兰
安阳有个“花木兰”
静坐有益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