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复述的三个妙招

2016-02-25 02:13李才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复述课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了,下面笔者主要就自己在复述课文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促进复述。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常常配备一些插图。对小学生来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总是爱被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所吸引,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以帮助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长城》一课时,课后有一道习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整个课文内容,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要对课文有基本的概述。在教学时,怎样才能使学生出口成章,尽快回答完这个问题呢?笔者主要采取了复述引路的方法。为了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教师让学生首先仔细阅读每一句话,并且和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起来,找出对应的内容,并说说课文是如何细致地对长城的每一处地方进行描写的,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的说一说,这样教学,不及降低了学生的复述难度,而且也完成了课后习题,这样学习简单轻松,提高了学习效果。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对于《长城》这篇课文来说,结合教材中插图较多,并且与文本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在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采取借图复述的方法,这样复述课文,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复述效果显著。

二、提炼词语,积累内化,高效复述。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词语不仅本身包含着深刻的意思,而且与全文思想内容或者行文线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从提炼词语入手,找出文中关键性或者代表性的句子入手,连词成段,连段成篇,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这是一篇按照作者游览顺序描写的课文,在教学时,笔者就采取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复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每段话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并且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词语,就这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提炼出了“罗甸、溪流、动口、外洞、内洞”等词语,在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如何围绕着这些词语进行描写的?怎样才能抓住这些词语把内容扩充完整?就这样,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连词成段,连段成篇,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课文复述,并且为教学拓展活动中的“我是小导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材中,像这样每段话独立成段,段与段之间联系起来又是一个整体的文章有许多,要想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课文复述,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炼出有价值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复述奠定基础。

三、段意叠加,接力识记,优化复述。

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虽然不再要求教师逐句逐段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但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点还是必须的。在复述课文时,有些课文的篇幅很长,看似复述课文比较困难,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许多段落的内容之间虽然相互展开,但是其内在联系还是比较紧密,因此,在复述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一段一段内容的主要意思展开,再串联到到一起,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文本复述。

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结合每段话的特点,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把段意连接起来进行复述的方法。例如课文第一段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搭石;第二自然段讲了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第三段讲了“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的由来;第四段讲了人们如果经常到山里来,会遇到怎样的情景……。在学生复述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段话的段意说一说,然后,在想段意的基础上扩充文本,围绕着段意把这段话的内容说一说,就这样,围绕着段意把相关内容串联在一起,就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对课文的复述。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死记硬背段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适当的了解与掌握还是必须的,只有当学生对每段话段意真正把握的基础上,复述起课文来才更加轻松自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找准复述的突破口,让学生复述起来有据可依,有路可循,从而使学生的复述显得更加轻松。

李才举,教师,现居山东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