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2016-02-25 02:13贾文学禚慧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夜莺前置词语

贾文学 禚慧君

在教改的浪潮中,异彩纷呈的课堂让人有些迷失方向,阅读教学失去了本真的东西,大都华而不实,追求表面的东西太多。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于实在、简单、真切、扎实处露语文本色,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一、前置学,巧设计,实实在在为语文。

现在我们的前置自学已形成了固定模式。即: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读音。2、标:标出自然段,标出文章生字词。3、划:划出文中优美语句。4、写:抓感受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5、思:文中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6、查:搜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

这样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支架。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是前置学习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学生手中资料较多,把资料书中的内容密密麻麻抄下来,但缺少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很担心长此以往,学生滋生惰性。

也担忧前置自学的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反而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思维的碰撞。听了徐美花上的一堂课,给了我设计的灵感。《花的勇气》,徐老师课前让学生积累了描写花的成语,这样的做法一箭双雕:既积累了词语,同时也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其实我们的前置自学在设计时就应该少而精,适当设计些开放并有价值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为学文章内容而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前置学习实实在在为学语文服务。

二、抓主线,敢取舍,简简单单教语文。

在教学中,抓主线设计教学,牵一发而动全文,这样设计便于引导学生总揽全文,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准确领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在执教《夜莺的歌声》时就抓住了“夜莺是怎样巧妙地与敌人周旋”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地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这样课堂就简洁了许多,直奔重点,不旁逸斜出,不面面俱到,而且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夜莺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就是适时点拨,评价,鼓励,老师的思维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抓主线,敢取舍,这样的教学流程既简洁,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我们课堂就应该大刀阔斧,大胆取舍,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简洁朴实。

三、抓词句,细感悟,真真切切读语文。

课堂上抓文本,品语言,与文本展开对话,抓住语言进行细细品悟,这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那里一味泛泛而谈,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波澜。全县语文优质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上课伊始,一直到课堂结束,高老师一直牢牢抓住文本中的词句,让学生细细品悟。从题目入手,老师范读,让学生交流听出了什么,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自然听出重读的词语,这样再引导学生读出标题的味道,为整堂课真真切切读语文做好了铺垫。而且高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朗读的层次。如在理解奇丽的景色时,师生抓住了关键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然后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唤起情感的共鸣。第二层读学生带着惊奇,读出美丽。第三层,老师把文字转换成诗行,读出诗一般的韵味。第四层,老师引读。读出意境,读出耐人寻味。这几层朗读,都是在反复叩问、反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情感朗读。只有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地潜入文本,才能实现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真真切切的感情朗读就应运而生了。

四、析文本,抓双基,扎扎实实学语文。

连续听了几节课,感触颇深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在老师的课堂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语文的工具性有所忽视。以学生为本,以语言训练为本,紧抓“让学生学语文”这个牛鼻子,不好高骛远,不旁逸斜出,切实落实“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这应该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核心。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时,先让学生说出词义,告诉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理解了词语后,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是应接不暇的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生词,然后学生再在具体语句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词句融为一体,扎扎实实学习语文,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只有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实实在在、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真真切切教语文,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才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摒弃浮华,回归本真。

贾文学,禚慧君,教师,现居山东高青。

猜你喜欢
夜莺前置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夜莺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夜莺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一枚词语一门静
一万种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