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情绪与情感体验

2016-02-25 02:13孙进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溪男孩儿子

“老师:

我们想问一个问题:只用家庭去衡量一个人对吗?

是这样的,前天放学早,林越溪和金泓序去吃东西回家晚了,让母亲担心,是不对的。安老师知道后,分别批评了他们俩。但安老师当时却对金泓序这样说:他(林越溪)是单亲的孩子,尽量少来往。反正大致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个必要去打击我们这一‘类’人吗?

我们相信你,这完全是私人的交流。我和小溪(林越溪)一样,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溪的母亲很忧愁,因为这件事,昨天和我的母亲谈了很久……

杨东涵”

一个平常的下午,当语文课结束我正要离开初三(三)班教室时,一个男孩快步走到我面前。他微笑着递给我一个折得“很规范”的纸条,并轻声地叮嘱我:“孙老师,回办公室再看吧。”我意识到,他的笑容里有点紧张。

是的不错,随后在我面前一张约四指宽的字条上,呈现的就是上面的那段文字。而那个略显紧张的男孩就是字条的作者——杨东涵。

事情的“前因”由纸条内容可以大致推测,并不复杂。然而其“后果”却因为班主任老师在处理过程中,也许并不经意但确实是不恰当的话语引起了小小的涟漪,引人深思。班主任安老师大概不会想到,她的“分别谈话”在被两个“年轻的当事人”相互“交流”后,又给“第三者”——两人共同的好朋友杨东涵知道了。三个男孩中,林越溪和杨东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两个人都和离婚的妈妈一起,不太容易地生活着。

我所说的“不太容易的生活”指的并不完全是物质方面的。因为我记得有一次小溪(即林越溪,班里的学生都这么叫他)在他的日记里提到,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妈妈身边现在有了一位叔叔。不久,在闲谈中小溪说起,他现在已经和父亲在一起住了,很久才能见到妈妈一次。而且,爸爸这里还有一位“不太友善”的阿姨……我看见小溪的眼神在他那可爱的卡通版近视镜后面静静闪烁。至于林东涵,我觉得他的母亲似乎对儿子过于紧张了。因为仿佛害怕一切可能会带给儿子的影响,她小心翼翼地“编织着一个透气的背篓”,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努力地把她自己填充在儿子所有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因此,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正经历着青春期的儿子的反抗……

紧接着,男孩子们的单身母亲们似乎是必然地,在事件背后流露出了自己的担忧……

夜色降临,柔和静谧,我坐在书桌前慢慢思索:他们都已经是“大男孩”了,我不能够仅仅用一些“大而空洞”的言辞去短暂地安慰那颗期待的心。渐渐地,我的眼前显现出杨东涵和林越溪平日里那腼腆而热情的笑容,两个好男孩,很懂事,但成绩的确不够好,而且——都很敏感。

我花费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给杨东涵写了一封确实很长的回信,其内容大致可归结为三点:

首先,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有时候出于需要,可能会使用比较激烈的言辞,亦会说出善意的谎言。但是我想,老师在心底里是满怀善意的对待她的学生的,谁不真心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呢?当然,人无完人,老师也是人群之中平凡生活着的个体,不可能没有弱点。因此在某些场合中,措辞可能不够严谨、也不那么恰当。可是,当我们想到那份隐藏于“棱角”言词背后的关怀与善意时,我们是否可以在静默中想想:老师,我谅解您了。

其次,一定好好珍爱你的母亲,不论她曾令你多么不耐烦。我觉得,她爱你在某种程度上要胜过许多妈妈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在她的全部生活中,你可能才是那最闪耀的部分。她可能不完全理解你,但是请忍耐,尽量不顶嘴使她伤心。其实,我想你心里一定明白,母亲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无条件爱你、由着你任性的人。而现在,你已经是大男孩了,是否能渐渐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最后,我想说的是,终有一天,“男孩”也会成长为“男人”。当可能回想起今天的这一刻时,请一定好好珍爱自己的家和自己爱的人……

又注:如果愿意,可以把信拿给小溪也看看。

这封回信在第二天的语文课结束后准时转交。随后,日子又在匆匆之间平静而过了。直到一天下午,在走廊上,杨东涵的母亲迎面走来。她对我讲,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激动地对她说,孙老师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写得可好了,妈妈!不过妈妈,信的内容我不能给你看。我要永远保存好这封信,永远也不会忘了它……”

孙进秋,教师,现居吉林长春。

猜你喜欢
小溪男孩儿子
春天的小溪
小溪上有桥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