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对普通话习得的影响研究

2016-03-02 03:5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10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母语

王 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100070)

昆明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对普通话习得的影响研究

王 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100070)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中国西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虽然我国一直大力在推广普通话的应用,但是在昆明,70%以上的居民还在使用昆明方言进行交流。昆明方言虽然是属于北方方言下的西南次方言,但它在发音方法,语音语调上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影响了昆明方言区的居民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并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本文从昆明方言的语音特点: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分析了昆明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得出昆明话声母发声摩擦更明显、不存在后鼻音、没有儿化音和声调普遍偏低等特点。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昆明话语音对普通话习得的影响,从而针对昆明居民提出了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昆明;方言;普通话;语音;语言习得

一、引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我国的建设与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在不同地区都产生了多种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而方言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方言区的居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

据2016年教育部的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有70%的人具备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有95%以上的人能识字并且使用规范汉字。说明中国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只能进行听懂普通话而不会说的单向交流,这相当于我们全国仍然有大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因此,研究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对于我国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昆明概况

云南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全省一共有22个少数民族,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在云南,各个民族的通用语言是云南官话,同时也存在各个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云南省的省会是昆明,昆明处于滇中腹地,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整个云南省的交通枢纽。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市辖有六个区,一个市和八个县,全市人口720万,以汉族为主。自从19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加强了对于泛珠三角区的建设,并针对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贸易交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枢纽城市。作为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龙头城市,在昆明运用规范的语言对于交际、沟通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属于云南官话的昆明话与普通话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从而影响了昆明人学习普通话的质量,十分不利于对外交流。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展开昆明话和普通话的比较研究,从而推动普通话在昆明和云南的普及应用。

2.昆明方言的发展历史

云南汉族方言的形成与云南汉族的移民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云南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来是没有汉族人的。现在居住在云南的汉族人都是后来从中国内地移民而来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最先进入云南的汉族人民是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硚及其所带领的队伍。他们在滇池地区建立了“滇”国。但是这拨最早的汉族却“变服,从其俗”(《史记·西南夷列传》),与云南的土著部落融合了。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为了开发西南边疆,派兵前往了云南,并在“滇”国所管辖的地方设了益州郡,从此内地的汉族人民,主要是戍边的军队和屯田农民,都开始陆续进入云南了。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滇西地区又被中央设置了永昌郡,汉族移民进一步深入到云南西部。两汉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内地汉族人民迁移进入云南。但是,元代以前云南地区所以的汉族移民也都像战国时期的楚人那样,“变服,从其俗”,先后与云南本地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了。

从明代开始,云南地区有了第二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活动。在明代初期的汉族移民中,军人和军人家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明代的军事机构遍布全国,而派到云南地区驻守的军队尤其多,这就在云南掀起了一股规模空前的移民高潮。按照明代的兵制,军事上实行的是“卫所制”,卫所既是一个军事机构,也是屯田组织。明代军户是“永充”的,一旦成为士兵就要一直呆在军队。所以为了防止士兵逃跑,规定士兵必须要携带家属同住在军队屯营里。因此,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就形成了一批庞大的移民潮。那些移民军队大多来自当时的南京相关地区,所以云南方言是在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也是今天云南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的根本历史原因。

这些汉族移民主要分布在军队卫所周边,他们把汉族人民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云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卫所逐渐发展成了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城镇,它们既是政治、军事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汉语的传播以及云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明代这次移民后云南的汉族人口激增,汉族居民逐渐上升为首位,汉语地位也开始上升,通行范围也越来越广,于是汉语官话在明中叶始逐渐演变为云南方言。

3.现阶段昆明方言区的语言使用情况

昆明方言在不同城区也各自有别,在昆明所辖六区中,昆明的传统主城区(盘龙区、五华区)的方言受普通话影响较大,而后划入主城区的西山区、官渡区,尤其官渡区是保留最多地道老昆明话的地区。昆明人很多都是双言使用者,他们大部分都既会说昆明话,又会说普通话。特别是较为年轻的居民,他们对于普通话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都远高于老一辈昆明人。但很多年纪较大的昆明人说普通话发音很不标准,还常常把方言俚语放到普通话中。甚至还有一些老昆明人只能完成听懂普通话但不会说的单项交流。在昆明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用昆明话进行交流,只有少数人或者是在面对特定对象时才选择使用普通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昆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它在发音方法,语音语调上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影响了昆明方言区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并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值得从语音学层面进行详细研究的。只有弄清这两者的区别,昆明方言区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普通话学习和运用中更上一层楼。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昆明方言的研究

有很多学者都开展过昆明方言的研究工作,例如陆惠云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昆明地区四个主城区居民的语言事实、语言能力、语言行为、语言态度等,提出了昆明主城区语言多元化发展趋势1;曾晓渝提出了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有5种类型2;陈洁对昆明话的音系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探讨昆明话音系的系统规律3;王秋媛对昆明话音系系统设计和昆明话中的量词进行了初探4;张映庚对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5等。但是至今尚无人开展昆明话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研究。

2.关于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都开展过相关研究,例如陈国新以江苏常州市吴语为例,分析吴语与普通话在声、韵、调上的区别和原因及针对这种影响所采取的对策6;陈彦结合对学生、老师、家长的调查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探讨了重庆方言对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影响7。连志丹在概述了汉语闽南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基础上,分析了闽南方言语音对东南亚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并提出了教学中的对策8。沙平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从语言习得心理、言语交际能力、书面语表达等多层面揭示了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共同语学习的影响9。此外还有,冯添华、黄利华等、王莉、吴玉萍、沈元祺等也从各自的角度开展了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三)选题意义

综上所述,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都开展过相关研究。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结论。可是这些研究或者方法单一、或者不够深入,远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还需要更多案例研究。对昆明方言也开展过了一些研究,但是至今尚无人开展昆明话语音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其机理、对策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将采用参与式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从语音的声、韵、调入手,对昆明方言与普通话差异、昆明人普通话学习障碍、高效学习普通话等问题开展研究,以推动普通话在昆明的更广泛应用。

二、昆明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

1.昆明话声母特点

昆明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有辅音声母21个,零声母1个。

表1:昆明方言声母一览表

(1)昆明话与普通话一样不分尖音和团音。尖音即声母[ts]、[tsh]、[s]与[i]、[y]相拼或[i]、[y]起头的韵母相拼;团音则是声母[]、[]、[] 与[i]、[y]相拼或[i]、[y]起头的韵母相拼。

(2)唇齿清擦音[f]在昆明话中摩擦更强烈,听起来更明显。

(3)送气清塞音[ph]、[th]和[kh]在昆明话中比在普通话中送气更多,听感更明显。

(4)昆明话可以清楚区分鼻音声母[n]和边音声母[l]。南方很多方言区都无法正确区分鼻音和边音,如重庆、湖南等地,但昆明话和普通话一样能清楚分辨二者的区别。

(5)昆明话可以清楚区分舌尖前塞擦音[ts]、[tsh]、[s]和舌尖后塞擦音[]、[]、[]。但是相当一部分昆明人在读“生”字时,会把[]读成[s],此为特殊情况。

(6)一般可以区分唇齿清擦音[f]和舌面后清擦音[x],但是当[x]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时候,会把[x]读成[f]。

(7)零声母与[u]韵母相拼的时候唇齿摩擦很明显,会读为[v],如“吴、五”等,由于该情况较特殊,属于零声母的音位变体故没有单独列出[v]声母。

(11)其他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相同。

(二)韵母

1.昆明话韵母特点

根据此次调查,昆明话共有33个韵母:

表3:昆明方言韵母一览表

根据前人调查,有相关学者将昆明话的声母总结为28个。但随着时间推移发展,昆明话中很多字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这次调查,本文重新整理归纳了昆明话的声母。总的来说,昆明话韵母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多不同,具体表现为:

(1)根据罗常培等学者之前的研究,昆明话韵母系统中没有撮口呼。然而根据这次调查和笔者经验,大部分昆明人说话依然存在撮口呼[y]和以[y]开头的韵母,如“许、玉,月”等。以往将撮口呼归入齐齿呼中的发音现象虽然也存在,但只有少部分昆明官渡区的居民会这么发音了。

(2)普通话里带[ai]的复元音韵母在昆明话中全都变为单元音韵母[ε]。除了“白”字,发[ə]。

(3)带鼻音的韵母相比普通话大大减少,昆明话中所有带[aŋ]、[əŋ]和[iŋ]的韵母都不存在,只有带[oŋ]的韵母存在。即昆明话不分前后鼻音。

(4)普通话中声母[p]、[ph]、[m]和[f]与韵母[əŋ]搭配的唇音,如“崩、彭、梦、风”等,在昆明话中韵母全都变[oŋ]。

(5)昆明话出现了一个新的复元音韵母[io],一部分普通话里带[yε]韵的字在昆明话里会改读为[io],如“雀、确、约、学”等,另外普通话里带[iau]韵的“悄”在昆明话中也读作[io]。

(6)普通话里[ε]韵的字,比如“可、哥、河”等,以及[uo]韵的字如“郭、活、错”等,在昆明话中都会变成[o]韵来读,发音部位略低,圆唇程度略少。

(7)昆明话无儿化韵。在普通话里“儿”能够自成音节,并有具体的意义,例如“婴儿”、“幼儿”的“儿”,这叫“儿韵”。但“儿”也可只作词尾,与前面的音节相连,使前面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这就是“儿化”普通话中除了[ε]和[]外, 其余的韵母都可以儿化。如:[a-ar]:打杂儿,哪儿;[ai-ar]:小孩儿,笔盖儿;[in-iər]:够劲儿,捎信儿。但是,在昆明方言中,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老派的词中还保留了“儿化韵”外,其余的皆无“儿化韵”。

(三)声调

1.昆明方言声调的特点

与普通话一样,昆明话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然而昆明话的具体调值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且声调普遍偏低。具体情况如下:

表4:昆明话与普通话调值图

表5:昆明话声调例字对照一览表

昆明方言里有一个半高平调和两个降调。四个声调中阴平是半高调44,阳平是半高降调31,上声是起声最高的高降调53,去声是最低的212。由此可见,昆明方言调值升降的幅度不大。与普通话“全清全浊变阳平,次清次浊变去声”的入声演变规则不同,而古代入声字在昆明方言中不论清浊,绝大部分都直接归入了阳平。所以昆明方言中阳平的音节较其他声调的要多,昆明方言的声调相对来说要低沉一些。

然而随着普通话四声的影响,部分在旧时昆明话里读阳平的入声字在现代昆明话里已读作去声,如:

表6:古入声字在旧时昆明话、现代昆明话和普通话中的读音对照表

除此之外,普通话双音节词中后一音节读轻声的,昆明方言一般读原声调,或变读为阴平调,即昆明方言中并没有轻声,也就是因为这样昆明话才会听上去每个字音强、音高一致。如:

表7:双音节词中昆明方言无轻声示例表

三、昆明方言对普通话习得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昆明居民来说,昆明话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而普通话实质上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环境。就学习普通话来说,那就主要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昆明话虽然同样属于北方方言,但是和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昆明居民学习普通话的质量。

(一)母语迁移的影响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历史上,“迁移”也是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尽管在这一理论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存在很多有争议。但是,语言迁移理论依然在上个世纪中叶对语言习得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成为了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简单来说,迁移指的就是当母语与目的语的形式相同或在某个方面相似时,母语会促进二语习得,产生“正迁移”。但是当母语与目的语的形式不同时,母语会影响二语习得,产生“负迁移”。所以说,语言的正迁移是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语言负迁移则会阻碍语言学习。“正迁移”和“负迁移”是根据语言迁移的结果来定义的。结果积极就是“正迁移”,反之消极就是“负迁移”。

1.昆明话语音特点的正迁移

其实通过比较昆明话和普通话之间的不同之处,可以能加深对普通话知识的认识的,也同样能促进人们普通话的学习。昆明话和普通话都是某种语言形式,这表明它们必定也拥有共同的因素,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共同因素看成是语言的普遍特征。从语言的普遍特征来看,昆明话的是使用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能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例如:

(1)语音相似性

昆明话的语音和普通话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如昆明话和普通话使用的是几乎一样的一套音韵系统,都有声、韵、调三个要素。而且大部分声母和韵母在发音方法以及发音部位上都有相类似的特点。因此,昆明方言区居民在学习普通话时是有一定的基础优势的。

(2)语法相似性

除了个别特殊语音现象之外,昆明话的语法体系与普通话几乎完全一致。如句法顺序的一致性,昆明方言也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句法形式;昆明话构词方式也和普通话几乎一模一样。这些相似性都为昆明居民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昆明话语音特点的负迁移

昆明话和普通话两种方言间的不同也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比如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方面。而昆明居民几乎都是在掌握了母语昆明话的基础上才开始学习普通话的。结果就是昆明话在作为母语,在人们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迁移通常大于正迁移,从而阻碍了普通话的学习。例如:

(1)语音层面的影响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时人们会不自觉根据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去判断目标语的发音,并用母语的发音去代替目标语的发音。虽然昆明话和普通话同属于北方方言,但经过了几百年各自的演变与发展,昆明话与普通话有了很大差别,有各自不同的发音规则。相比普通话,昆明话虽然也有固定的辅音声母,但大部分浊化更为明显,音感更为强烈。昆明话的韵母跟普通话比也有很大差别,最明显的就是昆明话不存在带有[aŋ]、[əŋ]、[iŋ]的韵母,即昆明方言中不区分前后鼻音。这一差异是昆明人发音的难点,这导致他们经常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分不清前后鼻音。

而昆明话和普通话语音层面最大的差别是声调。昆明话和普通话一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然而昆明话的具体调值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且声调普遍偏低。普通话具体调值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昆明方言四个声调中阴平是44,阳平是31,上声是53,去声是212。由此可见, 昆明方言调值升降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古入声字在昆明方言中绝大部分都归入了阳平,昆明方言中阳平的音节较其他声调的要多,因而昆明方言的声调相对来说要低沉一些。昆明人在说普通话时总会不自觉将方言声调迁移到普通话中,从而导致发音古怪,不阴不阳的问题。

(二)语言大环境的影响

根据语言习得心理,最理想的语言习得方式就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但是方言区的居民由于受语言大环境的影响,想在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标准普通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标准普通一般都不是方言区居民的母语,所以大部分方言区的居民都是在本身方言母语的基础上、在浓厚的方言氛围中学习普通话的。所以,方言环境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就是,方言区居民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普通话大都是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的。那其实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一种介于方言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是一种既非方言又不像普通话的“地方普通话”。在昆明,70%以上的情况人们都用昆明话进行日常交流,在这样的语言大环境之下,想要学好普通话就更难了。

(三)语言表层语音能力受到影响

从生理基础上来说,方言区居民也会受到方言很深的影响。由于长期试用方言,人们的听觉和发音器官早就会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定势。如果是从孩童时期就形成这种定势的话,那孩子小时候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也会朝着方言的方向发展。成年之后,他们对方言母语的感知就会比较敏感。相反,对标准普通话的就很不敏感,经常很难感受到普通话正确的发音,导致对普通话的辨音能力受到影响。而且在人体各个器官都成熟之后,人们发音器官的活动也会形成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知道普通话的准确发音,心里知道要怎么发,但就是发不对。这些难以改变的方言母语发音,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普通话的语音发出受到了影响。

(四)内外部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

以方言为母语的人,由于受到方言本身的影响太深,在学习标准普通话的时候,不仅是发音方式会受到方言影响,甚至连思维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当方言区居民想要用标准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时,他会在先在大脑中形成他惯用的方言表达方式,然后再经过大脑内部翻译转换成标准普通话才能够表达出来,但这样的表达效果也不一定和用方言表达的效果一样。举例来说,对昆明居民来说,昆明话是他们的内部语言,普通话是外部语言。当需要用外部语言来表达思想时,人们会先在大脑中形成内部语言昆明话的表达方式,然后再经过大脑的翻译成外部语言普通话的表达方式,最后用发音器官说出来。人们在后天习得普通话时,受到昆明话内部语言的影响,对学习普通话会形成一定的阻碍。

除此之外,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很强的地域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排斥。而且从语言习得心理来看,语言习得是存在关键期的。通常来说,成年人早已过了最佳的学习语言的年龄,成年之后再学习普通话就有更多阻碍,这也会让人们产生畏难心理。正式因为这些内在的心理障碍,很多昆明居民也就只要求自己能通过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进行基本交际就行,所以无法真正学好普通话。

四、昆明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建议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关键期假说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在人们大脑左半球在前部,有一个区域叫“布洛卡区”,这就是人们大脑内部的说话中枢。布洛卡区通常在人们2到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大部分人的布洛卡区会关闭。这个时候再学别的语言,大脑就无法把语言知识存放在布洛卡区,而是存放到记忆区。当你再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说话的时候,就不会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到记忆区,然后在记忆区提取合适的信息进行表达,所以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灵活了。虽然关于该假说还有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年龄对于一个人学好一门语言或多或少是会带来一定影响的。所以本文将分别针对正处于关键期和超过关键期的昆明居民提出学习普通话的建议。

(一)针对12岁及以下昆明居民

1.良好的语言大环境

对于学习者来说良好的语言大环境是学好普通话最有利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针对还处于关键期之内的孩子来说,语言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就昆明地区来说,在孩子整个K12阶段的学习环境里,老师同学都应该使用普通话。特别是12岁以前的孩子,儿童学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所以从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在标准语的环境里学习,有利于他日后学好普通话。这就要求各个学校的老师提高自己普通话水平,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说普通话,或者经常播放标准普通话的录音和视频,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掌握正确的语音知识

处于关键期内的孩子学习普通话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所以需要一开始就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知识。现在大多数的课堂里老师都会让学生大量听读标准普通话,然后通过模仿标进行口语训练,却忽视了语音理论知识。口语训练的确可以促进人们学好普通话,但如果学生只会读却不知道原理就无法自己深入学习。只有学习了正确的语音知识,了解了标准发音的原理,学生才通过自觉而正确的练习来掌握发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确保教授学生正确的语音知识,并且针对部分关键性的语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如声母、韵母、声调等。如果没有基本的普通话语音知识,只一味进行语音训练,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二)针对12岁以上的昆明居民

根据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12岁以上的昆明居民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语言时间。长期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使得他们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习惯于昆明话的发音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标准普通话的感知就没有那么敏感了。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需要对他们的普通话进行正音。方言语音矫正的“本质是以普通话标准为参照,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入手,全面规范和矫正方言中的偏离现象”。

1.熟悉标准语音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熟悉标准语音并对其进行模仿对后续的学习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可以要求学生经常观看新闻联播,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并且在收听观看的过程中加以模仿,从而熟悉标准音发音、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发音也会越来越标准,自信心也会上升。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对日后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发音技巧训练

针对昆明方言区的学习者,在语音教学中应着重强化以下发音技巧:

一是要发好后鼻音。昆明方言中没有后鼻音[aŋ]、[əŋ]、[iŋ],因此昆明人在普通话学习中要注意发好这三个音。教师在训练学生掌握这两个音时,应提示学生在发音时先发[a]、[ə]、[i],然后接着将舌根上抬,让软腭下垂,使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训练后鼻音发音时也可以采取“鼻翼震动法”进行测试,如果发音时感觉鼻翼震动明显,则说明后鼻音发音已经基本到位,反之则说明后鼻音发音没有到位。

二是要注意声调。昆明话和普通话一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然而昆明话的具体调值与普通话并不相同,且声调普遍偏低。普通话具体调值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昆明方言的四个声调中阴平是44,阳平是31,上声是53,去声是212。比如很多普通话里阴平的字在昆明话中是阳平,像“吃、擦、出”等,那么在发音的时候就要注意发成最高的55调。

五、结论

昆明方言虽然是归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次方言,但和标准的普通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分别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语音的视角分析了昆明方言的特点,分别对昆明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总结,并且与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可以得出昆明话声母发声摩擦更明显,不存在后鼻音,没有儿化音,声调普遍偏低等特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昆明方言对人们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可以发现方言对于学习普通话所带来的的影响不仅是发音方式、发音习惯等生理方面的,更是涉及到内在认同等心理方面的影响。所以根据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昆明居民,本文也提出了学好普通话的建议。这不仅需要学习者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方言区居民学好标准普通话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注释:

1.陆惠云.昆明四个主城区语言多元化应用状况调查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昆明学院学报,2010,32(5):97-100.

2.曾晓渝.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类型辨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25-29.

3.陈洁.昆明话音系系统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1):98-101.

4.王秋媛.昆明话中的量词[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5):98-101.

5.张映庚.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6.陈国新.本地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2009,7(9):76.

7.陈彦.重庆方言对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影响[J].语文教研,2013(8):45.

8.连志丹.闽南方言语音对东南亚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教师的对策[J].海外华文教育,2004(2):41-43.

9.沙平.论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共同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1996(S1): 1-6.

[1]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

[2]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希.云南官话因袭源流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34.

[4]群一.云南汉语放音史稿_十一[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2):30-33.

[5]汪眉.昆明方言语音古音探究[J].金田(语言文化),2013,301:202.

[6]罗常培.云南之语言[M].云南出版社,1944.3-15.

[7]陈国新.本地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2009,7(9):76.

[8]沙平.论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学生共同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1996(S1): 1-6.

[9]黄利华,毛海涛.家乡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文化建设,2006(49):12.

[10]王莉.论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干扰及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

[11]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12]沈元祺.吴方言词语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28-30.

[13]陆惠云.昆明四个主城区语言多元化应用状况调查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昆明学院学报,2010,32(5):97-100.

[14]李文.西南官话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突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180-184.

[15]曾晓渝.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类型辨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25-29.

[16]李陌.浅析昆明方言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技术信息,2009(18):106

[17]陈洁.昆明话音系系统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1):98-101.

[18]王秋媛.昆明话中的量词[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5):98-101.

[19]张映庚.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母语
声母韵母
母语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