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改革看核心素养

2016-03-02 08:23林崇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涵素质教育核心

林崇德



从素质教育改革看核心素养

林崇德①

从素质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的变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素质教育(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这里,“素质”对应的主体是“教育”,它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 相对于“素质”,“素养”( competence 或competency 等)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素养”的含义是一致的. “素养”一词,较早出现在《汉书·李寻传》: “马不伏历( 枥) ,不可以趋道;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把素养视为经常修习的涵养. 后来,在我国汉语中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如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 可见,“素养”对应的主体是“人”或“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凝练和描述. 自“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全面实施以来,素质教育已成为21 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素质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而如何进一步深化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改革成效是显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所培养出的学生已表现出身体素质滑坡、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素养发展不全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中考、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观念引导,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导致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遭遇重重困境. 这些现状与问题都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念,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真正确立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

另外,通过对我国现行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也发现,尽管“素养”一词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被频繁提及,凸显了其重要地位,然而却缺乏明确的内涵界定和系统阐述,对跨学科素养的培养相对忽视.此外,由于缺乏基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缺乏有效的垂直衔接,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之间的横向整合不够,进而导致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得到落实,给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惑. 因此,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和目标,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界定和遴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有力的基础.

总之,对核心素养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是深化和推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国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

①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猜你喜欢
内涵素质教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