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6-03-02 03:40衡阳师范学院
新课程(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心理学中心

尹 洁(衡阳师范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尹 洁
(衡阳师范学院)

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心理学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即设计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从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立志、营造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情境、合理规划教师讲授和学生报告版块、丰富并创新“相观而善”的探讨方式四要素入手,构建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心理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专业课教学必须立足心理学的专业特点,不能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传输、学生被动地接收,而应紧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在理解中掌握知识点,在现实情境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高效建构学习目标。为此,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授模式”,其优点是能够让大量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学到大量的系统知识,缺点是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自觉地发展和创造的“学习模式”,其优点是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个体差异性、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经验,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到位。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针对心理学专业特点,教师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去学习、发现和探索。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常提问,真正掌握知识并传承下来,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领悟到知识的真谛。诸多事实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符合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21世纪的人才需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

1.设计者的角色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的、符合学生兴趣、适宜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综合考虑课前导入、课堂深化、课后拓展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需求动机。

2.合作者的角色

在当代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具有大众化的特性,不再具有绝对权威性和确定性,知识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每个学习者都能以其所拥有的不同经验、文化背景等对知识产生不同理解,获得不同认知。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走近学生。教师不仅要真诚地参与教学活动,还要加强师生合作,充当好“导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满怀情感和期望,以欣赏、鼓励的心态陪伴学生进行“表演”,同时体味教学相长的乐趣。

3.指导者的角色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也同等重要。教师要成为优秀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运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学会收集、处理各类信息,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学会团队交往和合作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尽力创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认知、积极质疑,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的良性互动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研究的积极体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期间,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给予学生即时反馈和评价也尤为重要。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四要素

1.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立志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强化,不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学科的热爱,掌握继续学习心理学学科的方法和路径,激发学生献身学术、不断挑战权威的勇气。学生只有目标明确、志存高远,对心理学学科本身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热爱,才能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流露出的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科前沿的追寻以及对学科未知领域的探索,也会对学生起到显著的榜样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和使命感,从而更愿意投身于课堂,成为主体。

2.营造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情境

当下,教师为了规避“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教学中提问频率明显提高,但提问的质量普遍不高,缺乏事先备课时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大多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所提的问题也基本是事实性问题,学生求助百度就能很快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教师也很难激发学生提问。其实,教师“提问”和“答问”是一门颇为讲究的艺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提问要问到知识的关键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思考,再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营造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答疑时,要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入手去探索问题,切不可急于代替学生做出结论,要打破标准答案的霸权和传统记诵文化的权威,营造宽松安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创造力。

3.合理规划教师讲授和学生报告版块

心理学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知识关联性非常密切,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对学生知识构建呈螺旋式推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和自学能力普遍较高,再加之新时代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表现欲望增强,教师完全可以选取一小部分的课程内容交由学生自学,并分组做课堂报告。只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慎重,要在正式开课前合理规划自己讲授和学生报告的版块,不能让内容太过深奥,争议较大,灵活性较强的课程版块可划分给学生自学,可以将如理论流派等属于学科各分支汇合点较集中的内容交给学生做课堂报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报告要进行前期精心指导,包括小组组合、小组分工、小组学习过程、小组成果等都要即时监控。学生在进行课堂报告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互评、小组间竞赛等,帮助学生优质地完成任务。

4.丰富并创新“相观而善”的探讨方式

“独学而无友”,学生的学业精离不开与师友的切磋。心理学学科的学习时代性强,更主张研究性学习,形式丰富的探讨式教学。当前,课堂上的探讨常常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师生没有明确探讨的意义和价值。“相观而善”的探讨基本理念为“创新是否定与宽容的辩证法”,即课堂探讨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争辩“对或错”,更不在于获得“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值得商榷的答案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丰富并创新学生喜爱且接受的探讨方式,大胆采用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法。同时,教师对探讨素材的选择、探讨过程的掌控、特别学生的关注要尤为上心。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2]吕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3):42-45.

[3]李洪波,周佳.从“到课率”到“上座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60-162.

·编辑 薛直艳

尹洁(1980—),女,湖南祁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心理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