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课堂最精彩
——以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为例

2016-03-03 00:02王有鹏
新课程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政治动起来

□王有鹏



动起来的课堂最精彩
——以“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为例

□王有鹏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毫无疑问,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郭丽老师执教的“生活中有是非善恶”(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第一框,以下简称“本课”)为例,谈谈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中学政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毫无疑问,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动起来的课堂最精彩!下面以郭丽老师执教的“生活中有是非善恶”(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第一框,以下简称“本课”)为例,谈谈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一、生活有是非——动心

一节精彩的课,必然会有精彩的教学情境。精心选取教学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所不可或缺的工作。选取教学情境要考虑情境的趣味性等因素,但是特别需要考虑的是情境的情感性。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追求真理的过程需要情感,学习的过程同样也需要情感。选取教学情境,应该追求让学生“动心”,也就是力求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或怦然心动,或激动不已,或心灵震撼。

本课设置了“生活有是非”环节,借助两个视频情境来导入新课。这两个视频一正一反,一个属于真善美,一个属于假恶丑,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冲击力,真正起到了让学生“动心”的教学效果。

视频情境一:大爱大美,让人性之花瞬间绽放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时清醒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开始。”

视频情境二:残酷一刻,女童遭碾挣扎路人视而不见

记者从监控视频中看到,2011年10月13日17时25分,穿黑上衣、红裤子的小悦悦歪歪趔趔走在路上,不时回头张望。此时,对面慢慢开来的一辆白色面包车突然加速,撞倒小悦悦,右前轮碾过她身体。面包车停了一秒多,之后再次加大油门,右后轮慢慢碾过小悦悦胯部。小悦悦翻个身,抽搐了几下。面包车慢慢开走。紧随其后是一名白短袖、深色长裤的年轻男子,他若无其事左张右望,紧挨着躺在地上的小悦悦而过。之后,陆续经过的几个人,有的特意绕开,有的直接无视。在被第一辆车撞40秒后,一辆小货车匀速开来,右前后轮再次在小悦悦下半身碾过去。此时小悦悦手臂尚不时能抽动一下。雨越下越大,3辆电动车、2辆三轮车、3名路人经过,却无人帮忙。其中一名中年女子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母女二人看到小悦悦,没有反应,淡然离开。17时31分,一名背着口袋的拾荒阿婆经过,发现异常,放下口袋,快步走到小悦悦身旁。小悦悦左手摆动,阿婆喊旁边店铺的人,无人出来。再朝其他处喊,无果。阿婆费力将小悦悦扶到路边。半分钟后,小悦悦母亲出现了,慌乱地将小悦悦抱走。

二、理性议是非——动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可见,思想品德课仅仅让学生动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

本课在环节一展示两段视频之后,设置了“理性议是非”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由学生自己解答问题。先后有九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与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相对照,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具体、更细化,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就是积极“动脑”的过程(见下表)。

三、巧手绘是非——动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构建知识网络有四种好处:一是有助于掌握结构,使学科更容易理解;二是有助于更好地记忆科学知识;三是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四是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可见,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很有必要的。在构建知识网络时,老师往往是自己构建,而不是交给学生构建,这就减少了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

本课设置了“巧手绘是非”环节,教师让每个同学都在学案上绘制知识网络图,并且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在黑板上绘制的同学,黑板中间用简笔画画了一座小房子,里面填写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小房子的左边画了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上写“真善美”,意思是赞美真善美;小房子的右边则画了一个小脚丫,上写“假恶丑”,意思是把假恶丑踩在脚下。教师还借助投影,展示了三个同学所绘制的新颖的知识网络。这些充满创意的知识网络图,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也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四、慧眼辨是非——动笔

如今的某些公开课,摆了许多的花架子,作秀的成分比较多,课堂教学并不扎实,特别是忽视或者是轻视必要的知识教学。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就应该拒绝作秀,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就包括让学生动动笔,写一写,做一做。

本课在学生学习和理解了基本知识,并且掌握了知识结构之后,教师设置了“慧眼辨是非”环节,及时让学生动笔做学案中的练习题,然后交流答案,明确对错。这就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传递正能量——动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仅仅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该如何完成情感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必要的课堂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使学生“动情”的目的。

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设置了“传递正能量”环节,让学生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为主题,向自己的同龄人写一份倡议书。学生写毕,教师让三个同学宣读倡议书。学生写倡议书、读倡议书和听倡议书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动情”的过程。

六、善行大宣言——动口

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动口”的课堂。没有学生动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课堂上,让学生动口的方式很多,包括动口说、动口读、动口议、动口颂、动口唱等。让学生动口的好处显而易见,诸如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与人交流的胆量等。此外,动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激发、表达和提升自己的情感。

本课在结束授课前,设置了“善行大宣言”环节,让学生全体起立,庄严宣誓:“以珍惜学校荣誉为美,以损害学校利益为丑;以遵守社会公德为美,以无视校规校纪为丑;以关心帮助别人为美,以讽刺挖苦同学为丑;以积极热爱劳动为美,以散漫好逸恶劳为丑;以珍惜青春好学为美,以浪费时间厌学为丑;以尊重老师教诲为美,以目无师长劳动为丑;以孝敬感恩父母为美,以不知父母辛劳为丑;以校服整齐划一为美,以好穿奇装异服为丑;以爱护校园环境为美,以破坏花草树木为丑;以做操认真规范为美,以课间追逐打闹为丑。”这段誓词,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动口”高声宣誓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的过程,也是把这节的情感推向高潮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课共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教师借助教学情境、课堂讨论、绘制知识网络、做练习题、写倡议书和庄严宣誓,分别实现了动心、动脑、动手、动笔、动情和动口,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打造出了一节精彩的课!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动起来的课堂最精彩!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094-02

作者简介:王有鹏,山东省临沂市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兼山东省研究员,山东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研究、德育研究、师德研究等。

猜你喜欢
中学政治动起来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动起来”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政治实践活动
“动起来”,让数学课更精彩
中学政治课基于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评价方式的历史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