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依据、现实与着力点

2016-03-03 00:02吴永江
新课程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价值取向

□吴永江



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依据、现实与着力点

□吴永江

【摘要】通过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紧密联系中学政治课的特点,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中学政治课逐步确立了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板块设计及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变革要求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坚持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着力点在于公平对待学生,关注各类学生的发展。准确定位目标,重视学生成长的状态。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

关于价值取向的定义,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倾向性说”,即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二是“行为取向说”,即人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不同价值目标所作出的行为方向的选择;三是“价值标准说”,即指某一人所信奉并且对其行为有影响的价值标准。综合来看,我们比较赞成徐玲教授的观点:价值取向是理性层面的行为选择,它决定着价值选择,影响着价值标准的选定。

由此可见,中学政治课的价值取向作为普遍性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形式,决定着中学政治课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性质,事关中学政治课教育事业的成败。目前的中学政治课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始终关注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其确立有自身的依据,并且在现有的教材教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中学政治课确立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依据

“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这一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贯穿其中的终极目标,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特别关心学生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确立必然有自身的依据。

1.确立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当前事物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识上的冲突”;根据认知心理学理念的观点,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过程,“学校中求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得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此外,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他把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要地位。为了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锐敏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运那些方法”。因此,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以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导向。所以,树立起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2.确立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中学政治课学科特殊性的必然选择

中学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它所反映的制度性质来看,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的政治教育课;从它自身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教育课,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品德教育课。前者实际上指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后者指的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本体功能的社会呈现形式,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承续关系、因果关系”。因此,“育人”是中学政治课最主要的目标。作为“育人”对象的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各项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意识,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实现教育的本体功能,进而促成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所以,中学政治课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内在地规定了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确立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国内外学科发展历史的经验启示

思想政治课是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体,它既能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但从我国思想政治课的发展历程来看,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工具性价值取向,中学政治课更多的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扮演着途径、方式等工具角色,中学政治课的存在始终外在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建国后的德育课程设置经历过了国家利益至上、为市场经济服务、发展学生道德素质、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取向等几个阶段。在过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工具价值取向的阶段,学生对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育人的整体效果不高。据调查,在工具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只占12%,63%的学生选择“能坚持”是迫于课堂纪律的外在要求,23%的学生认为仅仅“听得懂”,有14%的中学生对政治课完全没有兴趣。针对传统价值取向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新课改立足现实,总结经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这表明新课改要求确立科学的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

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国家的教育都确立了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英国就颁布了教育改革法,该法明确表示学校的命运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被视为教育系统中的“上帝”。90年代初,英国的高等教育法颁布并实施,促进了英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两部法律使得英国把“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美国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将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本位的评价,这意味着美国的学生“在全面参与评价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自由状态下实现着主动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早日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必然要求我国的政治课价值取向转向以学生为本。

二、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现实体现

1.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贯穿着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与以往的政治课教材相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等特点。新教材的编写策略采取“生活逻辑”的模式,注重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路径和空间,关注以“活动—体验—表现”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进程,关注点是学习过程占据主导的“学本”。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必修教材《思想政治》中,四册必修教材共有“目题”242个,其中涉及“公民意识教育类别价值取向”的目题共出现186次,所占比例高达76.8%;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类别价值取向”的目题共出现43次,所占比例为17.7%;而“道德教育类别价值取向”的目题共出现13次,所占比例仅为5.3%。具体来说,在“公民意识教育类别价值取向”中,哲学、经济、文化知识在该项统计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对应为19.8%、13.4%、8.6%,是教科书强调的重点,可以看出,新教材所探讨、学习的知识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促使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处理问题,锻炼自己参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教育资源。此外,全球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重视,所占比例分别为7.5%、5.9%,说明新教材注重学生视角的多元和眼界的开阔。在16个“综合探究课”中,全球意识也位居前列,所占比例为12.5%,与学生终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就业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终身学习”“理想信念”也都在新教材中得到了相应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政治课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本领,这都体现了学生本位的价值选择。

2.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变革贯穿着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方法,可以从关于“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规定中找到相应的依据。《纲要》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转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纲要》对“教学过程”及“学习方式”的规定表明,新课改以建构主义、现代人本主义理论为支撑,重视学生的价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等非理性因素,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看成是“主体性的人、发展性的人、完整性的人、个性化的人”。由此,新课改必然要求教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蕴育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催生新的教学方法。目前,新课改已实施了12年,关于其效果,相关调研评估结果显示:“教师对课程改革有比较稳定的、较高的认同感”,“参与者实现了观念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近年来,在建构主义、现代人本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方兴未艾。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从其基本步骤中可以看出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例如,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同属“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步骤包括“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五个环节。从这些基本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本位”的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表达、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三、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着力点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改革中所持的价值观念合理与否”。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去,其价值观念的科学性、先进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公平对待学生,关注各类学生的发展,准确定位目标,重视学生成长的状态。

1.公平对待学生,关注各类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政治课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实践方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提供给不同学生互动的机会、互动对象的选择、互动方式的采用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公平。教师通常习惯于向成绩优异、班干部同学互动,且对他们的表现倾向于热情、耐心、民主和肯定。这种只关注少数学生发展的课堂显然有悖于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公平交往,在公平交往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公平有切身的体会,在师生公平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健全人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引导为主,要用发展的眼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时机,恰如其分地对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做出正面积极、切适性的评价。做到教学资源的分配利用及参与过程的公平。

2.准确定位目标,重视学生成长的状态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和人人成长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由此可见,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成长成才,这是教育的目标和追求。从具体的目标来看,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因此,要善于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要让学生获得完满的生长,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部精神世界,唤醒学生个体的“需求”意识,使学生在理解欲望、探索冲动的激发下,既获得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又有灵魂的启迪,还有素质的拓展。从而促成学生达到真实、完整、自由的科学发展。如今,科学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实展现。可以预见,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必然会随着教育实践的探索而逐渐深入人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参考文献:

[1] Flynn,N., 1996,’The United Kingdom’,in Flynn, Norman and Strehl, Franz (eds.), Public SectorManagement inEuprope. London/New York: Prentice Hall and Harvester Wheatsheaf,p.69.

[2] Efficiency Unit, The Next Steps,pp,3-5;Flynn, N.’The United Kingdom’, pp.69-70.

[3]汝信.社会科学新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01.

[4]徐玲.价值取向本质之探究[J].探索,2000,(2).

[5]张大均,郭成,余林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25.

[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1:136.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94.

[8]胡德海.论教育的功能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2).

[9]张晓.回顾与思考:30年我国德育课程设置价值取向的变迁[J].教育导刊,2008,(12).

[10]李延平.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英国教育管理中学生本位发展研究[J].东疆学刊,2000,(3).

[11]张向众.美国的学生评价改革趋向:学生本位评价[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6).

[12]王婷.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8,(2).

[13]肖强,马云鹏.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J].教育科学,2009( 1).

[14]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15]崔岐恩,钱海娟等.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的灵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16]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

[17]朱春奎,刘宁雯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价值结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5).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113-03

作者简介:吴永江,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价值取向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
基于项目活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堂评价语,打开思维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