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

2016-03-03 00:02□陈
新课程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改有效性

□陈 伟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

□陈伟

【摘要】在这一轮新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放光彩。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教师有效引导将帮助学生克服课程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为学生指引一条便于探索的路,切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

【关键词】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放光彩,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此时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怎样发挥引导作用,如何进行引导,引导哪些方面,成了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引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引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有效地为学生指引一条便于探索的路。那么,如何让教师的引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有效呢?

一、适时引导,深入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同于传统教学那样完全由教师主宰,而是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身学习发展,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那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去年我们开展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调查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上网收集、查阅书籍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医疗废弃物的知识和信息,了解到了废弃物分类处理的流程。在该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时,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见闻与大家交流,但仅仅照本宣科的朗读资料,言辞激烈的控诉医疗废弃物污染,并不是我所希望的,更不是开展该实践活动的目的。

于是,我及时引导:“同学们,你们的资料很丰富,你们的情感也很真切。但,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这里就行了呢?”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现状已是如此,一味的抱怨、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对于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再深入进行,为什么人们没有关心医院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资料收集,谈到了许多关于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知识,那能不能把知识进行一下迁移,对于我们区的医院废弃物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呢?”陷入沉思的同学们,似乎茅塞顿开!有的说:“我在资料上看到有的医院将注射器卖给商人,商人再卖给乡村医疗所,造成病毒的再次传播,不知道我们青山区有没有这种现象?”有的说:“我在科幻电影电影里看到病毒通过医院的空气系统迅速传播,形成大面积流行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事后,同学们又到三家大型医院,了解到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全部建成,医院有专门的医疗废弃物中转站,每个注射器针头都要折断销毁……同学们还通过环保知识问卷调查表分析,发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够,又开展了发放“环保倡议书”活动!

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有能力解决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真正意图。

二、适度关怀,有的放矢

研究表明,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心理需要各不相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客观上存在差异,引导的程度也应有别。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和能力水平较低的“学困生”要采用个别辅导、引导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对于性格外向的同学,可以进行面向全体的“公众引导”等等。

马卫同学就是一位成绩优异却性格内向的同学,在综合实践课上,成绩优秀的他却当不了活动小组长。记得在进行《缉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凶手》时,活动尾声有一个内容是在校内发放并讲解“环保倡议书”时,他就因为自己的胆怯、羞涩,不敢与陌生人交谈,他手上的10张“环保倡议书”迟迟不能发放出。这个活动的时间是安排在中午吃完饭后,只见其他活动成员大方地在为其他年级同学讲解,而他满脸通红,站在校门口,双脚就像灌了铅似的犹犹豫豫,迈不开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位位同学他身边擦肩而过。见此情景,我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到他的身旁,对他说:“马卫,我做你的搭档怎样?”他赶紧点点头,表示同意。“不过,我们要相互配合,我现在负责拦住同学,你负责为这位同学讲解‘倡议书’好吗?”我提议道。他微微皱起眉头,我赶紧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的,你就把倡议书读一下不就行了吗?我相信你!”听了我的话,他有些放松,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就开始配合起来,我先特意拦住了低年级同学,他第一次讲解时还有些紧张,接下来几次我就故意找了些中、高年级同学,他的表现也越来越放松。我也不时为他竖上大拇指,送上大大的笑脸,感觉他确实由内而外的轻松了。于是,我又对他说:“马卫,你讲解也挺累的,我们的工作换一换。你看,刚才你不是干得挺好的吗?相信自己,你能行!”后来,我又寻找借口离开,因为我知道只要适度的引导,迈出关键的一步,他肯定能较为顺畅地完成所有的任务。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和谐的人际交往很重要。而性格不同的学生,表现就不一样。性格外向、热情的同学,只要活动需要,与人交流、沟通顺利舒畅。而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人际交往可能就是“难题”,此时教师适度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就是雪中送炭了!

三、及时调整,差异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世界如此多彩。”任何一个学生的生活背景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个性差异。因此,在学生实践探究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

学生自主确定《宇宙的诞生》活动主题,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宇宙诞生的资料。这堂课主要就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龚婧同学默默地坐在那里,脸上露出尴尬。于是,我请她来汇报。没想到她刚站起来,就泣不成声。她告诉大家,她把家里的几十本课外书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她很着急,也很难过。这时,我带头为她鼓起掌来,赞扬她的诚实,肯定她为学习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让同学们一起为她想办法,如果在书本上找不到资料,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议论:可以上书店、到图书馆、请教家长等。不仅保护了这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还巧妙地给刚刚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由于评价的基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过去,只要努力一下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领略到进步的欢乐,所以特别适合学有困难的学生。因此,不同的学生,得到肯定的努力程度是相似的,但回答的内容是相差较大的,尖子学生可以滔滔不绝说上一段话,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说简单的一、二句,这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同时,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这种多层评价标准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应该明确“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四、由扶到放,尺度把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于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的同学们来说,从活动选题、方案设计、社会调查、写综合小论文等等,一切都陌生的,此时教师就应该采用“扶”的方法,一步步引导有时甚至要手把手地教。等学生入了门,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创新地实践活动了。

例如我们学校迁入新址要检查班级的教室布置,于是我在五年级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班级名片设计”比赛。当时,我设想这个“班级名片设计”活动,应该是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在一张卡片上,写上班级口号、特长、喜欢的名言等等。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下,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哪知道事与愿违,大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只得边讲解边示范制作了一张简单的“名片”。同学们看了以后,心中有数了。原来“名片就是这个模样”!但,我有一个要求,我对他们说:“同学们,我的“名片”是最初级的,最简单的,你的“名片”可不能照抄我的。现代社会是强调个性的,我希望看到你们班个性化的创新设计,大家动动脑筋,在哪些方面可以与众不同呢?”这时,同学们马上打开了思路,有的说:“可以采用不同色彩的卡纸来制作。”有的说:“名片的形状可以各不相同嘛,有的可以正方形,有的可以菱形,有的可以心形等等。”有的还说:“还可以贴上班级合照。”……正是因为这由扶到放的过程,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班级名片”!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我们与学生同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快乐成长!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129-02

作者简介:陈伟,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改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