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研究

2016-03-03 14:33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中学孙丽新
学苑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弱势全体学生子女

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中学 孙丽新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研究

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中学 孙丽新

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所不可忽视的,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困难、家庭文化水平低以及认识上的偏差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了解,真诚理解是前提;营造氛围,积极引导是核心;全面配合,情感沟通是关键。

社会 弱势群体 心理问题

一、深入了解,真诚理解是前提

要做好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成为“弱势”的原因,本着真诚、理解的原则给予关注,善待他们。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先天原因造成学习困难而受到学生或部分老师的歧视。其实这很不公平,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些学生学业不良可能是由脑损伤、出生前发育不良、遗传或生化失调造成的。了解这点后,我们就知道,这部分学生应成为我们关爱而不是漠视的对象。

二、营造氛围,积极引导是核心

居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样渴望集体的温暖,我们应当在学校、班级营造出一种如水的氛围,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克服弱势心理。

首先,老师应该尊重和呵护“弱势群体”。在日常管理、教学、班务活动中充分尊重和精心呵护“弱势群体”,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

其次,创设“弱势群体”成功的机会。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长处,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快乐和成功。

再次,引导全体学生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弱势”学生。在针对性帮助“弱势”学生的同时,我们应在全校、全班范围内,关心、扶持弱势群体。做到“点”“面”结合,为他们创建温馨的成长环境。

三、全面配合,情感沟通是关键

弱势群体学生由于个性孤僻,自尊心强,很少与他人沟通、谈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主任、各科老师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多谈心,多沟通,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不断感化他们。

“弱势群体”的学生不是历经磨难就是缺少关爱,个性压抑,是容易受伤的学生,因此,我们应给予特别的厚爱。我们应怀着慈母般的爱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在成为“弱势”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要么简单粗暴,要么过于苛求,要么溺爱放纵。所以对他们的帮助、教育,不仅在于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在于与家庭、社会的全面配合,为学生的心理疏导打造一个绿色家园。

总之,呵护“弱势群体”,就是将善心、爱心、关心、信心普洒全体学生。虽然我们作为个体的教育力量不免微薄,但只要我们认真关注,肯动脑筋,一定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放大自己的人生,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弱势全体学生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将弱势变为优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信息弱势者程序权益保障的法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