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6-03-03 21:42
关键词:理念信息技术改革

温 莉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 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温 莉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 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信息技术教育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工具,致力于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信息技术教学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为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全面推进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就应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切实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一、影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因素

对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规划产生影响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模式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仍然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教育理念对教学模式设计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保证教学模式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应该积极探索教学理念转变措施,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设计加以指导,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保证教学模式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契合性,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1]。其二,执教技能。教师信息技术执教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各项信息技术的操作,并且明确不同信息技术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够合理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增强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察教师的执教技能,进而保证教育质量。其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学资源包含两种类型,即软硬件资源和知识技能等相关影响因素,只有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才能够结合教学需求合理设置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辅助。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

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只有发挥出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知识技能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所以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推进[2]。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进而逐步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2.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都应该将学生作为核心,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成长发育方向设置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此,在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设置课程教学模块、考核评价模块、拓展训练模块、实践模块等,保证教学模式的全面性,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辅助[3]。这样,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实现成功改革创新,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开展。

3.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注意融入创新元素

创新是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创新元素适当的融入其中,在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一方面,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在设置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实践模块的重视,在实践教育模块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适当的强化。这样,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才能够得到有效凸显,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4.重视课堂互动,保证教学评价反馈效果

有效的教学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注意凸显课堂互动方面的内容,为师生、生生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提升教育质量[4]。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质量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也产生着相应的影响,所以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设置教学评价活动,保证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1] 谢彩云.探究当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325-325.

[2] 梅龙宝,柳超,邓安远等.大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6-59,65.

[3] 许廷仁,粟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科学课程整合策略[J].科学咨询,2015(20):13-13,14.

[4] 王兴刚.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289-289.

猜你喜欢
理念信息技术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改革之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