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走出化学分组实验的误区

2016-03-03 21:42朱雪玲
关键词:误区分组现象

朱雪玲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初级中学 甘肃镇原 744517)

浅谈如何走出化学分组实验的误区

朱雪玲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初级中学 甘肃镇原 7445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成绩。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存在的误区,试图提出解决的措施,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

分组实验 误区 有效措施 效率

九年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分组实验进行的不彻底,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需要化学教师针对误区认真加以改正,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

一、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存在的误区

1.没有预定实验目的,盲目进行实验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往往能看到:有的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一无所知,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边看边做“照方抓药”。他们常常手忙脚乱,时时顾此失彼。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反而损坏了实验仪器,制造了实验事故,例如:有位学生在做“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将氢气点燃了,他没将氢气验纯,就立即去点燃,结果发生了爆炸,幸好只是将橡皮塞冲开,没造成伤害事故,响亮的爆炸告诉了所有的学生,盲目实验是非常危险的。

2.实验操作参与率,走向两个极端

化学分组实验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学生说话声特别大,有讨论问题的,有表达实验成功后惊喜的,也有说闲话的,更有甚者,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做了其他组看客。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勃然大怒,严禁学生说话,讨论问题也不可以,于是整个实验在肃静气氛中进行。有的学生明知同桌做错了也不敢帮助指正,有的学生对实验有疑问或有改进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有的学生敷衍了事地摆弄一番,没有观察到任何实验的现象就草草了事。

3.实验只为好看好玩,忽视观察实验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等实验现象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如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可见他们根本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好玩好看”实验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4.对于实验结果没做任何探究,草草结束

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地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他们进行实验只是按照课本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实验,一步一步地观察,一条一条地记录,只是把实验草草地过完成了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二、搞好分组实验的有效措施

1.扎实预习,明确目的,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步骤,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对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各实验应观察的现象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再“照方抓药”

2.开展讨论,秩序井然,做到不哗众取宠

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切忌不要让化学实验课成了自由市场,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而哗众取宠,顾此失彼。

3.注重观察,准确记录,做到实事求是

学生经过预习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所以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奇思妙想,鼓励创新,做到严肃活泼,松弛有度

在教育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5.规范操作,巡视指导,做到及时纠错,耐心帮教

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

6.提倡探究,积极引导,做到激发灵感,释放实验热情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很强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所以,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在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加以引导:(1)生锈铁钉表面什么颜色?(2)能否用水除去铁锈?(3)加入稀盐酸后,反应速度如何?(4)如何加速反应?(5)加热后的铁钉上的铁锈会怎样……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

7.人人实验,教师督促,做到实验人人参与,实验结果人人负责

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手来。

总之,学生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学生兴趣,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猜你喜欢
误区分组现象
分组搭配
冬季洗澡的误区
怎么分组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分组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