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与机制①

2016-03-04 14:24范灵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范灵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与机制①

范灵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标途径。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机制;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运营,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拓宽了高职教育办学渠道,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填补了我国高教史的空白,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服务社会,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内涵分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途径之一,主要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其核心是办学体制的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与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高职教育,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功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只有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深层次融合和产学研合作,才能使校企双方成为合作的真正伙伴,才能为社会培养基础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高职人才。

(一)更新办学理念,实现校企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强调“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明确高职院校专业方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岗位能力、工作任务,确定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专业标准和培养方案,并在办学过程中争取企业多方面积极参与和合作,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设计组织结构,实现校企互利

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设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行校企之间双向联动和开放式活动,使校企之间真正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校企双方相互聘任、相互兼职、相互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师聘用制度,让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挂职顶岗、深入到企业一线,[1]与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共同探讨,学习先进技术,强化实践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和有经验的工作师傅作为兼职教师到高职院校与学生面对面传授实践知识,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形式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结构。

(三)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互惠

根据校企合作原则,高职院校将自身专业优势和设备资源,与企业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其职业能力;积极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活动,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为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保障,这既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难题,又可以为企业输送了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达到高职院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效果。

(四)推动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指导企业改进技术,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逐步转化,为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经济价值,实现校企共赢。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产业教授,走进学校课堂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线生产技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分析

(一)校企合作机制框架分析

1.动力合作机制

黎永兰殁年41岁,去世时任广安市广安区政府副区长,主管科教文卫等工作。据介绍,黎永兰在去世前刚刚明确了正处级待遇,还没有来得及落实,就突遭横祸。

动力合作机制来源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从学校层面看,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从企业层面看:一是要利用学校现有实验设备资源对本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二是企业借助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技术信息与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合作,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2]从政府层面看: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政府既是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学校、企业、政府三者都是校企合作的责任主体,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

2.交流协调机制

校企合作交流协调机制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交流机制。包括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合作交流等。校企双方在遵循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如通过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合作机构,及时了解校企双方所需合作的主要内容、路径和方法,把握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利益诉求;情感交流是校企合作工作的润滑剂,建立正常的情感交流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增加校企双方感情、维系校企合作关系是校企合作基本常态。在政府的宏观制度框架下,维护和加强校企之间的良好关系,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情感桥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情感交流,不断增加校企间的友谊,促进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二是协调机制。校企双方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利益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指导校企双方寻求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

3.互惠互赢机制

互惠互赢机制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共育,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适用型人才。二是过程共管,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合作”,其涵义本身即是双方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话语权,不断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三是成果共享,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校企双方利益共分,成果共享,学校和企业共享人才培养成果,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都获得宝贵的经验,合作过程中的科研成果、技术转让等为学校和企业增加合作项目。四是责任共担,校企双方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即通过合作,使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4.共同治理机制

一是交叉任职。通过共同组建决策机构,如建立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对校企合作重大事务进行讨论、决策和执行;通过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咨询机构,如建立院系专业建设委员会或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工作;通过双向互聘,让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聘请企业具有双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产业教授,帮助学校解决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承担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责任。二是共同治理。构建较为完备的内外部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管理、行业协会参与的新型合作格局,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减少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保证合作平衡运行。三是校企一体化。通过校企共同筹划与实施,构建教学与生产经营、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培养体系。[4]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引入到学校教学过程,实现“校中厂”、“厂中校”,加强学生对企业岗位技能的认识,提高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

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体制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社会化服务四方面。体制保障即政府承担起校企合作组织协调者的角色,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规划,保障“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校与企业广泛参与”构架下的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行。[5]制度保障从宏观层面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广泛调查研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从微观层面上,校企双方应广泛的沟通和协商,建立详细的、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以协议、合同等形式,明确各自分工和责任,保证校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制度的沟通与融合。经费保障是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企业要增加校企合作经费预算,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更多的行业、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投资校企合作。此外,政府应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如校企合作指导办公室、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等,及时发布校企双方的供求信息,为学校、企业和学生服务,提高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

激励机制涉及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四方面。政府应努力创造校企合作良好外部环境,及时出台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对有效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业、学校实行奖励、补贴、减税等优惠政策,[6]切实为企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多做实事;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把校企合作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并制订校企合作奖励办法,对校企合作工作做得好的院系和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并将校企合作工作作为教师晋级、评优、培训的必要条件,真正调动师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应转变观念,主动投入到校企合作工作中去,承担培养高职人才的责任,要健全相关奖励制度,鼓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全社会要共同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支持校企合作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高职人才。

(二)校企合作机制必要性分析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矛盾也逐渐显现,尤其是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高职人才等方面还需要高职院校去努力探索和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式建设,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这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发端于企业,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市场,肩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渠道。[7]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必然性显而易见。从另一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美国政府的“综合教育集团”、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去学习、探讨和借鉴。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教育办出质量特色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类型教育,学生所学习和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必须从企业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学生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能做学生,又能当工人,毕业后既能从事生产操作,也能从事技术管理,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特色之所在。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教育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8]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不仅是学校本身的管理创新,是高职教育根据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打破高职教育固有模式,广泛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

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扩大人才储备、提升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来引领,同样,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区域人才的整体素质,对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人才竞争起到推动作用。

校企合作不仅包括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校与政府、行业、社会的合作。从近期看,校企合作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但从长远看,校企合作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机制分析,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培育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提高学校办学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晓伟.“四合”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J].现代教育管理,2011,(6):62-64.

[2][3][5]高凡修.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5):13-14.

[4]金彦龙.建立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适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6):55.

[6]唐林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3,(6):92-96.

[7]陈家颐,万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1.

[8]杨理连,邢清华.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8):15.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Connotation and Mechanis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FAN Ling
(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Abstract: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and the objective approa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s basic connotation is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and a two-way participating,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orking,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cultivation of talents.

Key words: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nnotation mechanis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简介:范灵(1960-),男,江苏秦州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4年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产学研’促进地方科技发展研究”(2014JSK-7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2-0111-04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