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兴义市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2016-03-05 18:10武晓英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兴义市兴义全域旅游

武晓英 李 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全域旅游”背景下兴义市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武晓英 李 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黔西南州作为“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永久会址,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山地旅游背景下除了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丰富,也应把眼光放在城市发展上,实现全民全域发展旅游。以山地旅游为背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理念,以兴义市中心城区为例,探索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实现路径。以城市生态绿脉的快速道路将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马岭河峡谷湿地公园等若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用青山绿水将城市围绕起来,构建一个“中心城区+外围景区组团”的“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

兴义市;山地旅游;全域旅游;城市发展

Abstract:QianXiNan as the permanent site of"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tourism",present a momentumofsteady and healthydevelopment oftourism,under the background ofmountain tourism,in addition to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tourism resources,enrich tourismproducts,should alsoput eyes on urban development,realize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tourism.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ountain tourismas the backgrou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the global tourismconcept,in Xingyi Cityas an example,explore the realization path in urban development.In urban ecological green pulse fast road will also,Wanfenglake,Ma linghe,Ma linghe canyon wetland park and soon,a number ofscenic spots together,the citywith mountains around,tobuild a“city center+peripheral scenic spot group”ofthe“mountain city”ofspace form.

Key words:Xingyi;mountain tourism;global travel;urban development

城市作为区域的景观核心,同时也是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而乡村是表达旅游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兴义在发展山地旅游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除了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把眼光也放在城市发展上,满足全域旅游理念,根据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探索兴义市山地旅游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既符合目前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

一、全域旅游

1.全域旅游

2015年年底开始,“全域旅游”走进大家视野[1-2],该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是伴随着我国旅游从最初的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现在,到了以全民旅游和个人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被提出的,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同时对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旅游供给者,一个城市发展旅游不仅仅将其作为一个项目、作为一项产业,而是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吸引物推广出去。旅游城市集旅游客源地、集散地与旅游目的地于一体,依托城市具有的枢纽性质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旅游接待设施,以整个城市地区为背景,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体,以其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及巨大的中心福射功能,使得旅游城市成为所在地区的中心。作为旅游需求者,已不能仅仅靠一个景点来吸引游客,需要整合区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资源,全面动员资源、全面创新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建立一个旅游产业拉动效应明显的旅游目的地。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5]。

2.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对城市的改造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机遇。把一个行政区域当成一个旅游景区,将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建立一个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兴义市完全可以下决心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子,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不仅强调旅游的核心体验,更加强调体验生态圈构建,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建设、扶贫、对外交流的主渠道,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作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18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改造与建设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6-7]。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道路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兴义市城市发展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并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保护其生态环境,完善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提高居民与游客的生活满意度,做到生产、生态与生活三者的统一[8-9]。

二、兴义市城市发展现状

兴义市市域总面积为291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为约1225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周边分布两个4A级旅游风景区,马岭河景区和万峰林景区,分别位于兴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另有一4A级景区万峰湖位于距离中心城区约20公里处,除此之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义刘氏庄园,花园式的工厂贵州醇酒厂景区都位于兴义市城区之内,是我们国家少有的城市与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的地区,尤其马岭河,万峰林、万峰湖,这三个景区被称为是兴义市人民的后花园,总面积两千平方公里,是名符其实的“山水长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城市已经慢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要求,那么以改变城市原有的面貌,不断挖掘城市用地的潜力为目的的城市更新就在城市建设中显示出了其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对整个城市的定位认识,造成了在旧城改造中出现了盲目无序,毫无特色的问题。以兴义市为例,虽然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将中心城区定义为“以生态和高新技术工业、科教服务、旅游、商贸物流及其它第三产业为主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仍然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转型、破坏传统风格与特点、忽视旧城中设施的修复和保护、绿化率低等常见问题,除此之外,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扩展过程中缺乏彰显地方特色,内环新旧建筑交替,不少有具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和城市风貌遭遇破坏,外环清一色的高楼林立。

兴义市的城市遵循了一般城市发展“拆、建、扩”的路径,即盲目的拆除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建设具有大都市特色的高层建筑,无序的向外扩张。比如,兴义黄草坝街道自明清时期就是黔、滇、贵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素有“三省通衢”之城。该地的历史文化是两广、江西、四川、两湖等外来移民与当地布依族、苗族共同演绎的,两粤会馆、两湖会馆、四川会馆、江西会馆、云南会馆等见证了明清时期兴义商业的繁荣,还有水口庙、火神庙、城隍庙、文庙等八大庙见证了兴义信仰的多元化,但是这些古老建筑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岁月里,在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侵蚀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但随着城市的改造,古建筑被拆毁了,石柱础有的被粉碎,有的被填埋,它们被强劲的现代化城市浪潮驱赶着,有的待在垃圾堆旁边,有的被市民用来放花盆,有的歪在草丛里,那些精美的木雕拆下来当柴火烧掉了,那些美丽的石雕凿平了,然后换成毫无传统文化内涵的钢筋混泥土建筑,这些东西是这座城市可贵的历史文化符号,今天多一些保护,明天就会少一些遗憾[10]。

三、“山地旅游”背景下兴义市城市更新发展模式

兴义市以发展“山地旅游”为契机,以城市生态绿脉的快速道路将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马岭河峡谷湿地公园等若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用青山绿水将城市围绕起来,以此形成“中心城区+外围景区组团”的“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

1.构建高效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便捷高效的交通将会提高城市的生命活力,而游客的进入必然会带来交通的拥堵,通过整合城市交通与旅游发展,重塑旧城城市街道,创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出行环境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可以增加人们旅途中的愉悦程度。

在重塑城市街道的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街道的空间格局和沿线建筑,以此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比如兴义市通过将一些企业外迁、限流、增加公共交通班次和公共停车区域来控制延安路、北京路、遵义路和南环路所围绕的旧城区的交通流量,将旧城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传统特色,以步行慢节奏为住的休闲娱乐区,为本市居民休闲游憩购物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同时也为外来游客了体验和感知本地居民生活方式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此提高游客的新鲜感和满足感。

在创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时,结合地形地貌、现状道路,以旧城区为中心,采取“内环+放射状+外环”形式,内环缓解旧城区内部的交通压力,放射状加强旧城区与坪东、桔山、丰都各区的连接,外环加强中心城区外围景区之间的联系。同时,外环沿线的快捷、绿化以及外环步行道的修建对自驾游游客来说非常人性化,增加旅行的舒适度。

2.构建集中式发展和网络化结构的旅游城市

在城市选取一个交通便利、可识别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地段建立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将外地游客集中于一处,这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也可将相关的旅游服务与基础设施集中在该区域周围,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将游客的活动范围控制在清晰的空间边界之内,保持旅游化地段鲜明的个性特征,使游客在这些旅游化地段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体验城市最精彩的部分,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旅游对当地城市生活的干扰。该旅游集散中心专为外地游客提供集散客自助旅游服务、单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景点大型活动、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

以旅游集散地为中心,游客在旅游集散中心搭乘旅游直通巴前往旅游景区,或可通过旅游集散中心提供的景点、酒店预定等一站式服务,该中心与景区、酒店之间的联系通道可以被看做是发展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通过集中与扩散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并趋于平衡。

3.加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关联性

旅游景区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了旅游城市空间的整体效应,加强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可以优化这种空间结构,通过功能互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即1+1=2的效应。

首先,通过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空间形态,使各景区相互依托共同发展。比如万峰林的田园风光、马岭河峡谷的游览健身、万峰湖的露营垂钓、旧城区的休闲购物,相信这样一个多样的旅游资源组合会带个游客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不同景区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特征,寻找空间标志物,加强各个景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联系性。万峰林、马岭河、万峰湖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差异,加上之后所形成的以民族、生产方式等为基础的不同的文化景观,通过对比来实现该区域的文化整合,提高整体的影响力。

最后,要实现交通线路的有效连接。通过旧有的城市交通线路或专门设计的旅游通道将城市旧城区与各个景区串联起来,将它们整合到游客的空间移动之中。在之前所设计的网络式结构中为游客和居民的体验提供最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在旅游化地段之间移动,体验兴义市最精华的部分。

4.加强城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性

目前兴义市存在着景区与城区相对比较分离的状况,旅游景区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外来游客一日游居多,过夜人数很少。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加强联系之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兴义市旅游线路,并推荐给游客,以此增加游客停留日数,通过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完整的旅游活动来增加旅游收入,实现全域旅游所倡导的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理念。

5.保持旅游城市的特殊性

通过保持旅游城市的特殊性,使游客要在旅游目的地得到不同的体验。比如极富特色、如迷宫般的“神秘八卦街”兴义市街心花园,以及树木参天,植被繁茂,环境清幽,园内古建筑群雄伟多姿的穿云洞公园都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繁华,但旧城区外围,高楼林立、与一般城市并无不同,作为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其地标、城市景观小品、建筑风格等的设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以发展山地旅游为动力的城市发展中,应充分的保持和挖掘该地的特色和底蕴,真正实现兴义旅游城市的独一无二。

四、结论

对于兴义来说,山地旅游的发展是一个机会,同样也是一个动力,但我们并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景区,应更多的将其辐射范围扩大,兴义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城市只是实现全域旅游的第一步,属于硬件支持,接下来产业的深度融合、城乡居民的共同参与这些软件的实现,将会使兴义山地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1]励新建.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人文地理,2013(2).

[2]石培华.如何认识和理解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6(12).

[3]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王晨.旅游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孙永萍.基于城市更新改造的旅游规划策划——以百色市龙景区红色旅游休闲示范区规划策划为例[J].规划设计,2012(S2).

[6]邓卫.旅游城市的发展与建设[J].城市问题,1997(4).

[7]吴承照.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3).

[8]黄震方,吴江,候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

[9]马晓龙.城市旅游综合体:概念建构和理论来源[J].人文地理,2016(1)

[10]基本州情.黔西南州政府网[EB/OL].http://www.qxn.gov.cn/View/Article.1/53134.html.

责任编辑:彭 芳

XingyiCity Development Pa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GobalTravel”

WU Xiao-ying LIHu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Xingyi Guizhou,562400,China)

1009—0673(2016)06—0017—04

F592.7

A

2016—10—19

2016年黔西南州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项目““三生融合”背景下黔西南州特色化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3XYYR02)”。

武晓英(1988— ),女,山西孝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及城市发展。李辉(1986— ),男,河南驻马店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及城市发展。

猜你喜欢
兴义市兴义全域旅游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山水田园•文化颐养兴义市康养小镇规划设计
兴义万峰林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兴义市关工委关爱残疾儿童
晴隆县老年大学与兴义市老年合唱团举办文艺联欢活动
兴义市举行“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