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字考辨

2016-03-06 14:37张昕
关键词:黄帝本义庄子

张昕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350)

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字考辨

张昕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350)

目前,不少休闲学研究论著在解释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字及相关词语时,普遍存在着望文生义或误读现象。通过对几个与“闲”相关词语(如“闲居”“闲闲”“娴”)的释义进行考证辨析,可以弄清不同语境下“闲”的应有之义。同时,从“闲”字的古今文字演变的角度,分析导致当代人产生误读的原因,指出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对应于古“閒”字,有助于学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中“闲”的意义,深化中国休闲学理论研究。

休闲;闲;閒;娴

笔者在研读休闲学论著时,发现不少人在解释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字及相关词语时,普遍存在着望文生义现象,甚至错误理解。现举几例,加以辨析,希望能对正确理解中国文化中的“闲”文化有所帮助,加深对中国特色休闲文化的认识。

一、如何理解“闲居”

韩国学者孙海植的《休闲学》序言中引用了“四书五经”中《大学》里的话“小人闲居为不善”[1]1,旨在为休闲引经据典。实际上,这里的“闲居”并非“休闲的生活”的意思,而是“独处”的意思。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释道:“闲居,独处也”。联系“闲居”的上下文,是讲“诚意”的,希望人们要“慎独”,在无他人见到或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做到正心诚意、为善去恶,不能表面一套而背后又是一套。原文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7可见,“小人闲居为不善”这句话里的“闲居”本无“休闲”之义,引用它来论说“休闲”可谓望文生义,是不对的。

另外,《庄子·在宥》中黄帝“闲居三月”的“闲居”也是“独处”之义,而旅游学者刘德谦却解释为闲暇之“闲”,也不对。刘德谦说:“其实,‘闲’字用来表示‘闲暇’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更通行。如《庄子》一书就有黄帝‘闲居三月’的记载。如把这句话与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再加上后人的疏释,那么这里的‘闲居三月’指的就是黄帝从他原有的帝位上退了下来,放弃了九五之尊的位置,安排了特别的屋子,在干净的白茅草垫上席地而坐,不再过问过去的工作,整整地闲处了三个月。”[3]《庄子·在宥》的原文是:“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4]380这则寓言讲黄帝第一次向有道之士广成子请教“至道”时,遭到广成子的训斥,黄帝诚惶诚恐地回去闭门反省。这里的“特室”是“独居的房子”的意思[5]149,“闲居”是“独处”的意思,“席白茅”以示洁净恭谨。黄帝独处、恭谨、静心反思三个月后,思想有所醒悟,第二次去拜问广成子,不问治世之道而是去请教长生之道,才得到广成子的赞许和教诲。在这种情况下,黄帝的退居生活不可能是“休闲”的,而是独处反省从而恭谨严肃的。

那么,《庄子》一书中有没有符合现代“休闲”意义的词语呢?回答是肯定的。《庄子·刻意》中的“闲处”一语就是休闲地生活的意思。庄子说:“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4]535此处的“闲处”“闲暇”之“闲”,显然就是休闲,而“处闲旷”则指生活在旷野、荒凉的地方,此“闲”是荒地的意思。

再看《庄子》中如下几句话。“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4]741“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4]752“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4]421“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4]457-458上面几处文字中的“闲”都是“休闲”之义。

总之,不能一见古书中的“闲”字就直接生硬地解释为“休闲”之义,这不是科学的方法。引用古文中有关“闲”字时,应当结合语境进行审慎的辨析。

二、如何理解“闲闲”

李仲广、卢崇昌在《基础休闲学》中写道:“休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大知’者的境界。《庄子·齐物论》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大知大言’者宽裕广博,言谈美盛。”[6]257章海荣、方起东在《休闲学概论》中也持上述意见[7]13。据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大知闲闲,小知间间”释义:“闲闲,宽裕也。间间,分别也。夫智惠宽大之人,率性虚淡,无是无非;小知狭劣之人,性灵偏促,有取有舍。”[4]51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则说:“谓大知无所分别,即不事小察也,以与小知之间间反照。”[8]36以上两种解释大意相同,“大知”指知识多的人,“闲闲”则意为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而曹础基在《庄子浅注》中说:“旧注多把大知理解为褒义,似乎不妥。本段中的大知与小知,大言与小言,大恐与小恐,都是指争论是非的人来说的,应属贬义。闲,防。闲闲,拒绝接受意见的样子。间间,细加分别的样子。二句意思是,那些绝顶聪明的人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意见根本不听,而那些才智低浅的人则只能在枝节问题上和别人计较。”[5]18体会庄子上下文义,庄子对“大知”和“小知”都是持批评态度的。笔者认为曹础基的解释是对的。所以,这里的“闲”也不是“休闲”,而是“闲”字的本义是“防范”,引伸为“拒绝、固执”。总之,无论是据郭庆藩、刘武的解释,还是曹础基的解释,“大知闲闲”都与“休闲”无关,引用来论说“休闲”完全是望文生义,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三、休闲的“闲”之本字、假借字、古今字

马惠娣在《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一文中对“闲”字这样解释:“闲, 有范围、限制、约束的意思。《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易·家人》: ‘闲有家’。孔颖达疏:‘治家之道, 在初即须严正立法防闲’。‘闲’又通‘娴’, 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之意。”[9]由于马惠娣系我国休闲学研究的开拓者,其关于“闲”的解释被广泛引用。

从文字学上考察,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辨析。

(一)从“闲”的本义去解释“休闲”会误入歧途

从“闲, 有范围、限制、约束的意思”之论则可看出,马惠娣是从“闲”字的本义入手的。许慎《说文解字》云:“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段玉裁注:“闲,阑也。引申为防闲。古多借为清閑字。又借为娴习字。从门中有木,会意。”《说文解字》将“阑”字释为:“阑,门遮也。谓门之遮蔽也。”[10]589“闲”就是门外的木栅栏,人迈过门槛才能进门,所以有设防、限制的意思。另有人释“闲”为养马圈,也是有根据的。《周礼·夏官·校人》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这就是说:天子有十二个马圈,马六种。从“马圈”义又引申为“范围”。如《汉书·武五子传》:“制礼不逾闲。”就是说制礼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既然有一定的范围,就有“防止”之义。如刘禹锡《天论》曰:“建极闲邪。”大意是:建立准则,防止邪说。可见,这里的“闲”就当“防止”讲[11]204。从上可知,“闲”字本义是“栅栏”“养马圈”,引申义是“范围”“防止”等。从这个本义看,“闲”字与“休闲”毫不相关。如果硬从“闲”字的本义说“休闲”,则显得牵强,也无法讲通。所以,不能从“门、木”会意的“闲”字本义解释“休闲”,而应当另辟蹊径。

(二)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的本字应是“閒”

文字研究者必须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1956年汉字简化时,将“閒”字废除了,将“闲”“閒”简化为一个“闲”字。这可能是引起误读的主要原因。上古根本没有“间”字,是后代写作“间”的,上古都写作“閒”。当产生了“间”字以后,人们把读jiān(艰)和读jiàn(见)的都写作“间”,而把读xián(闲)的写作“閒”。在通常情况下,“闲”与“閒”是不相通的,只是在“空闲”的意义上有时写作“闲”。可见,“闲”字本无空闲之义,它之所以具有空闲之义,是由于它与“閒”字通假的缘故。因此,要理解休闲的“闲”就要转而从“閒”字求解。

“閒”字是会意字,金文门上有一弯明月,月下有两扇大门,这就表示由门中可以望见明月;小篆的写法,把门上的月移至门内,表示从门缝中见月光,书写更方便[11]20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从门月,会意也。门开而月入,门有隙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閒,隙也。……閒者,稍暇也,故曰閒暇。今人分别其音为户闲切,或以闲代之。”[10]589由此可知,“閒”字本义就是空隙、空闲、闲暇,只是有时用“闲”字代替它,“闲”是“閒”的假借字。从金文的“閒”字字形看,明月在上,月光泻入门内,朗照于室内或庭院中,其情其境令人感觉很惬意,有一种悠闲的氛围。古诗词、散文来中这种表达很普遍。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2]280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592

从上面引用文字容易体会出:月色入户,照人无眠,欣然而起闲庭信步的休闲情趣。更有现代学者发挥道:“閒这个字更明显,你有多久没有靠在门框上看月亮了?这个字就是门中间一个月亮。”[14]176说得虽然不一定那么严谨,但是意味是差不多的。

(三)“閒”与“娴”是古今字的关系

上古本无“娴”字,是后来根据语言文字发展的需要而新造出来的字,其古字是“閒”字,左边加“女”字而构成“娴”,叫做今字。这在文字学上叫古今字。在使用中,有时又以“闲”作为“娴”的假借字,与“娴”相通,有安静、清闲、高雅之义,故而有“闲雅”“闲都”“闲静”“闲丽”等词语。 “娴”的古字是“閒”而不是“闲”,探明其来源,有助于现代人理解“娴”字和休闲的“闲”字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闲”字的本义、“閒”字的本义、“闲”与“閒”之关系、“闲”与“娴”的关系的辨析,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对休闲之“闲”的理解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主要是由于汉语文字发展演变引起字形变化、字义变化,以及古今字、假借字的存在,特别是由于汉字简化后,将“閒”字废除,“空闲”“忙闲”的“閒”都写作“闲”,这对正确理解休闲的“闲”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掌握当代人日常使用的“闲”字的字源、派生、演变及使用中的假借等情况,就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休闲”的意义。

[1] 孙海植.休闲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刘德谦.也论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10):12-19.

[4]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 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8]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 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6):71-75.

[1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1] 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12] 唐圭璋.全宋词: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 曾枣庄,舒大刚.三苏全书:第14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14] 蒋勋.天地有大美:蒋勋和你谈生活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菊芹)

The Character “闲” in Chinese Leisure Culture

ZHANG Xin

(Faculty of Philosoph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t present, many papers and works interpret the Chinese character “Xian” (闲)without real understanding in Chinese leisure culture. So it’s necessary to compare some similar words and phrases with “Xian”(such as “闲居”“闲闲”“娴”)to try to gain a clear idea of “Xian”(闲)in different contexts. Meanwhil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misread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闲”, and reveal that the character of “闲” in Chinese culture corresponds to the ancient character of ”閒”.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leisure” in Chinese culture to deepen the Chines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leisure studies.

leisure; 闲; 閒; 娴

2016-06-27

张昕(1991—),女,河南郑州人,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H021

A

1008—4444(2016)06—0125—03

猜你喜欢
黄帝本义庄子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