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国内明代畜牧业研究述评

2016-03-06 21:08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兽医

刘 蓉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四十年来国内明代畜牧业研究述评

刘 蓉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近40年来,随着国内明史研究的快速发展,我国学界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但对明代畜牧业总体性与区域性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对明代养马、养牛、养羊、养猪和家禽养殖等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探究,而且还关注了明代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但不难发现,国内明代畜牧业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除亟须对明代畜牧业进行专题性、系统性研究外,对明代畜牧业史料的搜集程度及考察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从事明代畜牧业研究相关学者的综合素质也需进一步加强。

明代;畜牧业;马政

明代是我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官营畜牧业尤其是牧马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私营畜牧业的发展更是兴盛。近40年来,随着国内明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为了进一步推动明代畜牧业的研究,现将近40年以来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梳理。

1 有关明代畜牧业的总体性研究

学界关于明代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不多,只有杨琦的《明代畜牧业研究》是一篇对明代畜牧业做出相对全面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1]。杨琦认为,明政府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畜牧管理机构与制度,使明代畜牧业在总体上获得了较大发展;他还对明代养马业、家畜、家禽饲养业与畜牧兽医的成就进行了研究,对明代畜牧业兴衰原因和明代畜牧业在我国古代畜牧业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做了分析。除杨琦的这篇专题论文外,其他学者对明代畜牧业整体进行研究的成果,多散见于我国畜牧业通史的研究成果中。20世纪50年代,王毓瑚编写了一本综合性的有关古代畜牧业文献资料的汇编——《中国畜牧史资料》,在明代畜牧业的文献资料中收集了马政和畜牧业官制的相关内容[2]。邹介正等编著的《中国古代畜牧兽医史》全面讨论了中国境内古代畜牧生产和兽医技术的发展,简要考察了明代养马业和马政的情况[3]。李元放在《中国古代畜牧业经济(续)》中记载了明代对发展畜牧业采取的积极恢复和发展的方针,指出明代的牧马、养牛业都有明显的发展,畜牧兽医科学也得到了促进和提高[4]。安岚在《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简史(续)》中介绍了明代在家畜的繁育和饲养方面取得的成就[5]。吕晓东的《中国古代畜牧业各阶段发展研究》以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认为马政在明清时期彻底瓦解[6]。

2 明代区域性畜牧业研究

近年来,明代区域畜牧业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吕卓民的《明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分析了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与经营概况,他认为在官办监苑、军卫畜牧业日益衰败之时,民间畜牧业在明后期反见繁荣[7]。他的另一篇文章——《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演变》则探究了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认为这一时期的畜牧业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过程,并最终落后于农业[8]。张维慎的《明代宁夏畜牧业的经营类型与地域分布》介绍了明代宁夏官办监苑、军卫、藩王、民间4种畜牧业[9]。张波编撰的《西北农牧史》,认为明朝在西北统治地区的畜牧业有所进步,家畜优良品种增多,饲养和放牧水平提高,养马业经营最得力[10]。

对明代其他区域的畜牧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李晓英、牛海桢的《明至清初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初探》论述了明清时期以饲养马、牛、羊等牲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青藏高原诸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中的主导地位[11]。杜常顺的《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通过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经营情况,发现整个区域畜牧业经济虽呈萎缩趋势,但仍起着主导作用[12]。程民生的《中国北方经济史》一书,简单概括了明代北方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官营畜牧业以牧马为主,私营畜牧业以养羊业最为发达[13]。程民生的另一本著作《河南经济通史》十分重视河南各个时期的畜牧业的发展,介绍了明代多种形式的官营牧马业和民间畜牧业[14]。张显运的《历史时期的河南畜牧业研究》一书对历史上河南畜牧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明代河南的畜牧业与前朝相比有明显衰落[15]。

3 明代马政及养马业研究

养马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防守都城、镇边及征战的需要,明代朝廷十分重视马政,所以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明代马政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李增高的《明代的马政及北京地区的养马业》记述了明代马政的实施、管理以及民间牧马的情况[16]。何平立的《略论明代马政衰败及对国防影响》认为明代的封建政治经济日趋腐朽,以致马政不振,他特别集中研究了明代西北地区的马政[17]。王复兴的《简论明成祖时期的马政》探讨了明成祖重视马政的原因以及当时采取的措施[18]。张士尊的《明代辽东马政探论》探讨了明代辽东马政的情况以及马政与明政府腐败的关系[19]。明代西北地区不但是明王朝的军事戍防重地,而且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具有多民族杂居和农牧混合经济的特点,因此西北地区的马政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董倩的《明代官牧政策简论》研究了明政府的西北马政制度[20]。姚继荣的《明代西北马政机构置废考》论述了明代西北马政机构的设置情况[21]。吴仁安的《明代马政制度述论》认为,明代马政实施后期相关制度的衰亡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2]。唐克军的《略论明代的马政》则把明代马政的弊端作为探讨的重点[23]。薛正昌在《明代宁夏马政》中论述了明代宁夏马政的发展状况和杨一清治马的贡献[24]。杨秀清的《明代西北马政得失谈》,秦才郎加、曹生龙的《论明代西北马政的始盛终衰》,石蓥的《明代西北马政考略》都概述了西北马政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分析了其中原因[25-27]。

对明代养马业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目前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李三谋等的《明代官马牧养问题研究》通过对官马牧养中的民牧和官牧的介绍,认为明代官马牧养先盛后衰,有得有失[28]。王倩倩的《大通苑堡与明代西北养马业》通过考古发现大通苑堡的情况,探讨了明代西北养马业的机构、发展和自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29]。此外,一些养马史论著在分析长时段的养马问题时,也涉及明代。如谢成侠著的《中国马政史》和《中国养马史》分别对明代马政相关内容和明代养马业的组织系统、民牧制度、民马管理与马市进行了一定的探讨[30-31]。李元放的《中国古代的畜牧业经济》提出,明政府采取不同的牧养方法,才促进了明代养马业的兴盛[32]。宋涛在《我国古代的养马业》认为明代的民间养马业发展较好[33]。李群在《我国古代的养马技术》一文评价了明代兽医著作《元亨疗马集》中的《相马宝金歌》的地位[34]。

茶马互市,是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易茶的贸易往来渠道,起源于唐宋,到明代依然兴盛。赵毅在《明代的汉藏茶马互市》中对明代茶马互市的特点、差发马制度、朝贡互市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35]。张维光在《明朝政府在青海的茶马互市政策述论》中概述了明朝政府在青海地区的茶马互市政策的变革[36]。秦川发表的《明朝中期茶马贸易的民间化与政府的对策》论及了茶马贸易制度的衰败过程、原因以及政府所做的改革[37]。钱时霖的《历代的茶马互市概述》[38]提到,明朝除了重视茶马互市外,还在辽宁等地开辟了“马市”。吕美泉著有《明朝马市研究》[39],他考察了明代马市开设的过程、规模、管理及作用等内容。余同元的《明代马市市场考》分析了明代长城地带50余处“马市”市场的设置、分布与贸易情况[40]。

4 有关明代牛、羊、猪畜养的研究

牛、羊、猪的畜养是畜牧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目前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贾亿宝的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官方牧羊制度探析》首次提出“羊政”这一概念,并对明代官羊的4种放牧形式做了详细介绍[41]。徐旺生的《明清时期的养猪业》通过大量农书与方志的记载,展现了明清养猪业的繁荣和技术进步[42]。除以上直接的相关研究成果外,也有部分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涉及明代牛、羊、猪的畜养问题。谢成侠的《中国养牛羊史》探讨了中国牛羊类家畜的起源,牛羊的饲养、利用及发展过程;因为这是一部通史性著作,故涉及明代的内容较少[43]。邹介石的《我国古代养羊技术成就史略》认为明清两代的养羊技术继续得到提高,认为当时养羊的目的已不局限于食其肉、衣其皮[44]。张仲葛的《中国古代的牛种——它的起源、种别、分类和分布》介绍了《本草纲目》中有关牛的记载[45]。徐旺生出版的《中国养猪史》对中国古代养猪业及养猪技术做了全面分析,对明代养猪业也有介绍[46]。张仲葛的《中国养猪史初探》概括了明代养猪业由衰到盛的发展状况[47]。许肇鼎的《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认为明代养猪业在总体上比元代要进步[48]。刘敦愿、张仲葛在《我国养猪史话》中赞赏明代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养猪的优良传统[49]。张仲葛的《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成就》提及明代养猪业在发展上虽一度衰落,但正德以后又获得普遍发展[50]。

还有对明代家禽方面的研究,不过相关成果甚少,只在我国古代家禽宏观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王铭农的《中国家鸡的起源与传播》,探讨了中国鸡种的传播与影响[51]。李群等的《我国养鸭史初探》认为明清的养鸭业在数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52]。王赛时的《略说古人食鹅》涉及明代鹅的食用[53]。王铭农的《历史上的家禽孵化技术》,认为明清时期家禽人工孵化技术已经形成并日臻成熟[54]。安岚的《中国古代畜牧发展简史(续)》对明代较为发达的养鸡业以及繁多的鸡种做了简单介绍[55]。

5 对明代畜牧兽医技术的研究

畜牧兽医技术是畜牧业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一个方向,有关明代畜牧兽医技术的研究成果不少。从宏观上对明代畜牧兽医技术做出介绍的学者和成果主要有:邹介正等编著的《中国古代畜牧兽医史》,对明代兽医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56]。邹介正的《明代兽医学术的发展》,介绍了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几部重要兽医学专著,并分析了明代兽医技术发展的原因[57]。张波的《西北农牧史》,认为明朝是中兽医发展的高潮时期,兽医的社会地位也一度得到提高[58]。陈文华的《中国古代畜牧业的主要成就》,对明代兽医学的成就评价很高,认为明代前期主要继承推广了宋元的兽医成就,明代中期的中兽医技术以疗马为主,明代后期的兽医技术在牛病,猪病及家禽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大的发展[59]。南炳文、何孝荣的《明代文化研究》和曾雄生的《中国农学史》,都强调明代畜牧兽医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医马方面[60-61]。于船的《于船文集》,收录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对明代兽医技术的专著、成就以及影响都有介绍和分析[62]。郭光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兽医古籍专家,他的文集《郭光纪中兽医研究文集》收录了多篇有关兽医的论文,如其中《中国兽医针灸源流考》认为明代兽医针灸已成为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法[63],此外,还有几篇论及明代的《司牧安骥集》与《元亨疗马集》,王毓瑚的《中国畜牧史资料》与张仲葛、朱先煌著的《中国畜牧史料集》都对明代畜牧兽医技术做出一定介绍[64-65]。

除宏观研究之外,国内学者对明代兽医理论、药物和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一,对明代兽医本草的研究。邹介正的《兽用本草的发展》论述了明代本草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认为明代本草在马病治疗中的成就较为显著[66]。于船、牛家藩的《中兽医学史简编》,认为明代初期的兽医本草学,以继承为主,而后由于实践的需要,明代的兽医本草学逐渐转向提高实用性和普及性等方面[67]。第二,对明代兽医诊疗技术的研究。和文龙对兽医脉诊进行了深入探究,他的《中兽医色诊发展史》介绍了中兽医色诊在明代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诊断方法而贯穿于当时中兽医临床诊断始终[68]。他的另一著作《中兽医脉诊发展史》则认为明代中兽医脉诊完成了脉诊脏腑疾病的历史使命,并沿用至今[69]。第三,对明代兽医著作的研究。学界对明代兽医著作《元亨疗马集》的研究很多,如王铭农的《〈元亨疗马集〉的成就及明代的牧政》、李树清的《浅谈〈元亨疗马集〉中的死症》、冀贞阳的《〈元亨疗马集〉校勘拾遗》,这些成果较为系统地对《元亨疗马集》的相关内容作出了探讨[70-72]。

6 小结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明代畜牧业发展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论述了明代畜牧业的概况、畜力的分布,马、牛、羊、猪、家禽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当时兽医的发展。可以说近40年来国内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上述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

其一,应加强对明代畜牧业的专题研究。已有论著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程度远远不够,多是宏观上的探讨和介绍,少有专题式的研究。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本有关明代畜牧业的专著。因此,出版一本明代畜牧业研究的专著迫在眉睫。其二,明代区域畜牧业存在一些尚待进入和深入研究的领域。可以认为,国内学界对明代区域畜牧业研究极度不平衡。现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对明代西北地区的研究,忽视了对明代南方地区畜牧业的研究,尤其忽视了对南方家禽养殖业、养殖技术和相关兽医诊疗技术的研究,所以对明代南方畜牧业的研究领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其三,对明代畜牧业研究所使用的史料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开拓。除了继续搜集传世文献史料外,还要密切关注明代考古的进展。出土文物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古代的社会状况,因此,考古出土的与畜牧业相关的明代文物能够为当时畜牧业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应充分利用。其四,从事畜牧业研究的学者的综合素养需全面加强。由于畜牧业研究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研究者自身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畜牧业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些从事畜牧史研究的学者缺乏必备的史学修养,在史料的运用上不免会出现各种错误。而有些史学工作者虽然在史料的引用上较为严谨,但研究方法较单一。因此在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上既要采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还要借鉴畜牧学、气候学、经济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手段。只有这样,对明代畜牧业的研究才能取得全面的更好的进展。

[1] 杨琦.明代畜牧业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0.

[2] 王毓瑚.中国畜牧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 邹介正.中国古代畜牧兽医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4] 李元放.中国古代畜牧业经济(续)[J].农业考古,1986(1):367-371.

[5] 安岚.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简史(续)[J].农业考古,1986(2):341-350.

[6] 吕晓东.中国古代畜牧业各阶段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7] 吕卓民.明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生产[J].中国农史,1995(3):38-45.

[8] 吕卓民.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101-107.

[9] 张维慎.明代宁夏畜牧业的经营类型与地域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1):15-20.

[10]张波.西北农牧史[M].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1]李晓英,牛海桢.明至清初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2014(1):159-164.

[12]杜常顺.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3):109-114.

[13]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程民生.河南经济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5]张显运.历史时期的河南畜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6]李增高.明代的马政及北京地区的养马业[J].古今农业,2002(3):42-56.

[17]何平立.略论明代马政衰败及对国防的影响[J].军事历史研究,2005(1):98-103.

[18]王复兴.简论明成祖时期的马政[J].齐鲁学刊,1987(4):62-64.

[19]张士尊.明代辽东马政探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7(3):94-99.

[20]董倩.明代官牧政策简论[J].明史研究(第9辑),2005(2):125-128.

[21]姚继荣.明代西北马政机构置废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2):116-122.

[22]吴仁安.明代马政制度述论[J].西北大学学报,1989(2):48-56.

[23]唐克军.略论明代的马政[J].史林,2003(3):82-85.

[24]薛正昌.明代宁夏马政[J].宁夏大学学报,2003(6) :58-64.

[25]杨秀清.明代西北马政得失谈[J].开发研究,1995(5):64.

[26]秦才郎加,曹生龙.论明代西北马政的始盛终衰[J].社科纵横,2007(2):116-117.

[27]石蓥.明代西北马政考略[J].兰州学刊,1986(5):82-87.

[28]李三谋,李霞.明代官马牧养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1999(3):310-317.

[29]王倩倩.大通苑堡与明代西北养马业[J].青海社会科学,2010(4):150-153.

[30]谢成侠.中国马政史[M].陆军兽医学校印本.保定:陆军兽医学校,1943.

[31]谢成侠.中国养马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2]李元放.中国古代的畜牧业经济[J].农业考古,1986(1):360-371.

[33]宋涛.我国古代的养马业[J].甘肃社会科学,1994(5):110-111.

[34]李群.我国古代的养马技术[J].古今农业,1996(3):14-23.

[35]赵毅.明代的汉藏茶马互市[J].中国藏学,1989(3):100-117.

[36]张维光.明朝政府在青海的茶马互市政策述论[J].青海社会科学,1990(3):74-79.

[37]秦川.明朝中期茶马贸易的民间化与政府的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4):88-91.

[38]钱时霖.历代的茶马互市概述[J].贵州茶叶,1994(1):34-36.

[39]吕美泉.明朝马市研究[J].求是学刊,1999(5):98-102.

[40]余同元.明代马市市场考[J].民族研究,1998(1):62-70.

[41]贾亿宝.明代官方牧羊制度探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5 .

[42]徐旺生.明清时期的养猪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养猪科技展览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畜牧兽医学会,2006.

[43]谢成侠.中国养牛羊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

[44]邹介正.我国古代养羊技术成就史略[J].农业考古,1982(2):171-176.

[45]张仲葛.中国古代的牛种——它的起源、种别、分类和分布 [M]. //张仲葛.张仲葛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46]徐旺生.中国养猪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

[47]张仲葛.中国养猪史初探[J].农业考古,1993(1):210-213.

[48]许肇鼎.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J].四川大学学报,1978(2):85-92.

[49]刘敦愿,张仲葛.我国养猪史话[J].农业考古,1981(1):103-105.

[50]张仲葛.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成就[M]//张仲葛,朱先煌.中国畜牧史料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51]王铭农.中国家鸡的起源与传播[J].中国农史,1991(4):43-49.

[52]李群等.我国养鸭史初探[J].农业考古,1994(1):307-309.

[53]王赛时.略说古人食鹅[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9-21.

[54]王铭农.历史上的家禽孵化技术[J].中国农史,1991(1):86-90.

[55]安岚.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简史(续)[J].农业考古,1986(2):341-350.

[56]邹介正.中国古代畜牧兽医史[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4.

[57]邹介正.明代兽医学术的发展[J].农业考古,1986(3):38-45.

[58]张波.西北农牧史[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9]陈文华.中国古代畜牧业的主要成就[M]//陈文华.论农业考古.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60]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1]曾雄生:中国农学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62]于船.于船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63]郭光纪.郭光纪中兽医研究文集[M]. 蔡守溪,李贵兴,整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64]王毓瑚.中国畜牧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65]张仲葛,朱先煌.中国畜牧史料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66]邹介正.兽用本草的发展[J]. 中国农史,1984(4):86-96.

[67]于船,牛家藩.中兽医学史简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8]和文龙.中兽医色诊发展史[J].中国农史,1992(2):96-101.

[69]和文龙.中兽医脉诊发展史[J].中国农史,1991(3):71-77.

[70]王铭农.《元亨疗马集》的成就及明代的牧政纪念——《元亨疗马集》刊行380周年[J].农业考古,1988(1):340-346.

[71]李树清.浅谈《元亨疗马集》中的死症[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1):40-43.

[72]冀贞阳.元亨疗马集》校勘拾遗[J].中国农史,1988(3):110-114.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LIVESTOCK HUSBANDRY IN THE MING DYNASTY IN CHINA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LIU Rong

(SchoolofHistory&Culture,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China)

In the past 40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studies of the Ming Dynasty,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research on livestock husbandry in the Ming Dynasty.The research involves not only the overall and regional research on livestock husbandry in the Ming Dynasty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industries as horse-raising,cattle-raising,sheep-raising,pig and poultry-farming to varying degrees,and greater attention is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technology of the Ming Dynasty as well.Bu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Ming Dynasty.In addition to the urgent need for thematic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and broaden the degree of collecting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cholars engaged in relevant livestock research also needs strengthening.

Ming Dynasty;livestock;the horse-raising policy

2016-04-17

刘蓉(199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史研究工作。

1673-1751(2016)02-0075-06

F326.3

A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兽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