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2016-03-06 21:08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王 铭

(肇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王 铭

(肇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和发展道路,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就是在特定价值观、人生观的支配和引导下,大学生对职业的有意识选择和取舍。在此过程中,就业取向既受到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学校、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追求,引导大学生就业选择时遵循适应社会需求、主动参与竞争和知行合一的原则与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原则与策略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与发展道路,并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刻影响。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经济变革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益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原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就业、价值取向与就业价值取向

探讨就业价值取向,必须准确把握就业价值取向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就业”、“价值”、“取向”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基本内容基础上的再升华和提炼。

1.1 就业

所谓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就业是全社会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现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择业,它是就业的关键所在。择业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期望、能力和兴趣,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职业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彻底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

1.2 价值取向

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并且人对“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1]。“价值是人们对待主体需要或愿望与客体功能或属性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对主体需要与愿望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属性。”[1]其中的“主体”是指在活动中占据主动地位的人,“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也就是说,它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另外,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人类进步的信念。”[2]

1.3 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价值取向是主体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特定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下,对职业进行的有意识的筛选和取舍。具体来说,它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在择业过程中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和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它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就业价值取向包含价值目标、区域选择、行业选择等内容,反映了主体对职业这一客观事物及自身需求和利益的认知水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即大学生作为主体在特定价值观的支配和引导下,对职业的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就业价值观,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就业价值取向。同样,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持有的任何一种价值取向必然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本身,而且也必然遵循着同样的价值结构。

2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现状与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受此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诚信意识和就业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在发展定位上,由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向注重个体需要方向发展,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方向发展,由重集体、轻个人向注重自我方向发展;二是在目标定位上,由淡化理想信念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方向发展;三是在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上,在强调贡献与索取必须统一的同时,大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合理的索取;四是有由诚实守信向投机取巧方向发展的趋势,只看重结果,不问过程。

2.2 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校扩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一致。世纪之交,在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大众化和教育产业化等理论指引下,全国高校陆续开始“扩招”,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扩招”一方面确实提高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另一方面给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二是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与现行体制的弊端。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大、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区人才需求不同;另外,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了各地买方市场存在巨大差别;再加上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人才管理制度和人才流动模式不太合理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倾向。三是大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与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对事物做出某种价值判断的时候,往往有失客观和公正,明显带有个人主观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表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缺乏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另外,家庭的过高要求与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四是高校办学思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相对滞后。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要进行系列改革。特别是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力求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学生才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把握就业形势,全面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让大学生在新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以祖国需要和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指引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

3.1 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价值目标

从国家层面上讲,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享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成果,更要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实现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建设中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反映人民诉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统一的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管身处何地,身处何位,一切以祖国需要为第一使命,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下使个人价值获得充分的发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富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要求大学生自觉投入到能够使国强民富的建设中去,矢志不渝。民主,是引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当代大学生投入到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标志,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道德引领社会风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要求当代大学生都能成为“和谐因子”,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准则

从社会层面上,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良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成才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是个人对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的向往和追求,尊重自由、追求自由、保护自由,让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平等,是指人们平等享有社会权益、履行社会义务,平等享有经济、政治、文化权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下,自由、平等有其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和内涵,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体现了社会平等。公正,即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就是公平正义价值观的深刻、生动体现。法治,就是依靠法律治国理政、管理社会,体现了政治和法权形式的公正,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可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成才的环境,还为他们实现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并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供了价值准则。

3.3 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要求

在个人方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良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明确了价值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重新确立全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公民基本价值准则,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使每一位公民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如何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增进社会的和谐,并能依照这些基本的价值准则形成强大的道德评价舆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5]。大学生作为良好道德的受益者和践行者一定要守住底线,特别是在就业价值取向的取舍上不但要合法,更要合乎道德标准。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根本指向。敬业,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自己所选择和将要选择的职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投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拓展为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自觉的公德,为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供保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石。友善,是规范包括大学生高素质人才在内的公民个体行为的一种基本的人际伦理准则。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6]。

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就业价值取向的原则与策略

就业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就业的关键是择业,在择业过程中,决定因素之一就是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在确立就业价值取向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策略。

4.1 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与策略

适应社会需要的策略与原则,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把社会需要作为就业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基本准则,来决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职业岗位。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种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7]另外,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自己,认真做好自我定位,在就业中切实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专业所长和能力所长。在就业过程中,切忌把目标定得太高,而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切忌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注重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发展;切忌只看暂时困难,而不注重未来的发展;切忌贪图生活享受,而不顾事业的追求。

4.2 主动参与竞争的原则与策略

在“择业自主”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价值取向,主动把握就业形势,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大环境和人才市场供求状况的小环境,从而有的放矢地参加就业、择业活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导致了竞争机制的引入,人才就业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他们对待职业的责任感都大大加强。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应树立主动参与竞争的理念,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技能,增强自己在就业择业竞争中的优势。

4.3 知行统一的原则与策略

在就业价值取向确立过程中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与策略,就是要求大学生把对就业的认识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等付诸实际行动,促进就业认知与就业行为的一致。因此,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确立中,要引导他们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与策略,使他们意识到从正确认知到高尚行为的转化是一个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生境界升华的过程,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

综上所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投身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都要倾听他们心声,鼓励他们成长,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支持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建功立业。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佚名.价值取向 [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51623.htm

[3] 龚建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聚社会价值共识[N].江西日报,2014-02-24(B03).

[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5] 黄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J].道德与文明,2013(4):9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O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NG Ming

(ZhaoqingUniversity,Zhaoqing526061,China)

Core values are related to the spiritual flag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a country,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outlook and philosoph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conscious choice and selection of a career under the dominance and guidance of a specific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In this proces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but also restricted by such factors as school,family and individual and so on.Therefor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used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value criterion and value pursuit,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obey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adapting to social needs,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on and achieving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principle and strategy

2016-03-28

2015年肇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23)

王铭(1977-),男,河南濮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1673-1751(2016)02-0139-04

G641

A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