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

2016-03-06 15:30周敏莉王紫婉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李 慧, 周敏莉,王紫婉

(1.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2;2.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

李 慧1, 周敏莉2,王紫婉1

(1.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2;2.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主体、内容和效应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在分析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实现和地位彰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顺应自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规律,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形式,坚持以自媒体助推教育内容的延伸、形式的拓展、方式的更新和效能的提升,切实打牢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革新推动了自媒体快速发展,其所具有的传播渠道多样、话语主体平民化、传送内容普泛、流动速度加快、辐射影响放大等特点,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舆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对于坚持用正面舆论和先进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陶冶道德情操,砥砺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自媒体”概念最早由美国作家吉尔默率先提出。2003年7月,波曼(Shayne Bowman)和威理斯(Chris Willis)在美国新闻学会发布研究报告,正式把“自媒体”概括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途径”[1]。自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路径依赖,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平民化传播、自主化传播、“面对面”传播的时代。

(一)自媒体有利于提升教育的主体意识

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基本形式的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对对象、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获取的自由使其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言论的开放性使其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重要阵地,网络沟通的交互性使其发展成为各种思想观点激烈碰撞的重要平台,运行环境的虚拟性使其日趋成为把脉大学生思想脉搏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高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而不必受制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理论灌输,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因此,依托自媒体,有机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创设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于一体的海量信息环境,搭建教育双方实现互动交流的重要阵地,有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自媒体有利于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是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不同对象传输同一个信息资源,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逐渐平民化,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借助开放平台获取或发布信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狭小、单一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开放、多元,教育者与受众之间的时空限制逐渐消失。对教育者而言,既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布体现主流价值取向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参考,也可以借助自媒体与高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互动交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对高校大学生而言,既可以借助自媒体获取所需的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可以在开放的空间与教育者进行对话和沟通。因此,自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范围,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形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明显增强。

(三)自媒体有利于拓展教育的方法模式

自媒体并非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互动的交流媒介,教育双方可以借助开放的平台进行频繁互动,互动信息的反馈也更为及时,有效实现了教育者与受众之间的平等参与和角色互换,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向灌输方式,实现了向双向交流互动模式的转变,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个性权利彰显,教育双方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大学生的参与性不断增强。在自媒体时代,教育者与高校大学生可以围绕思想疑点问题、理论热点问题、实践难点问题等在网上展开平等的讨论和辩论,从而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和见解鉴别中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传输的理论观点转化为方法、把方法内化为能力、把能力体现为行动,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此同时。自媒体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性、信息更新即时性等特点使其承载了海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了解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展理论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为打牢过硬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的“零门槛”信息传播特性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冲击。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渗透影响的手段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自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使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范围、途径和自由度极大拓展,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越来越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传播平台多元化冲击传统思政教育渠道

电视、广播、报纸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借重的主要信息传播平台。这些平台承载的信息相对有限且更多地是以单向方式传播,由教育者选择和组织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传输给受众,受众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2]。自媒体时代,媒体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博客、论坛、播客、维基、推特、脸书、微博等开始普及并为大学生喜闻乐见,而且随着科技发展与创新,必将产生更多新的媒体技术与平台。这些平台表现形式多、信息承载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播方式上,自媒体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以往专属于教育者的发表权被前所未有地扩大,任何—个人都可以直接面对所有受众传播特定信息。这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大学生参与教育的便利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他们更愿意接受自媒体的传播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日益下降。

(二)传播主体多元化弱化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界定相对比较清晰,教育者为教育的主导和传播者,高校大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受众。自媒体时代,传受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普通民众也是具有不确定身份的信息传播参与者。自媒体时代人人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微博、脸书等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使信息传播的主导呈现平民化发展趋势,也使信息的发布源头难以捕捉、传播渠道难以掌控、舆论效益难以预测。正是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在自媒体上阐述个人主张、发表意见、抒发个性情感,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定位变得模糊,其主导作用和传播者价值被冲淡、弱化,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引领的难度。

(三)传播内容普泛化淡化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高校大学生施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3],使大学生形成符合高校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在社会文化日趋多样、多元文化交汇融合、思想文化领域矛盾斗争日渐复杂的环境下,正确处理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侵蚀和蛊惑,甚至误入歧途[4]。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更为便捷,多元多样多变的信息资源通过平民化的传播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社会任一角落,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虚拟空间交织。其中既有正面积极的信息,也有负面消极的信息。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样。这一发展趋势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复杂,极易弱化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淡化主流媒体的宣传口径,模糊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用一元文化价值主导大学生思想认知的难度逐渐增加。

(四)传播效应放大化增加思想教育的引导难度

自媒体能够迅速将信息传播到任何受众,任一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使传统传播模式下的“口口相传”以更迅捷的方式得以实现,导致舆论宣传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空前发展,信息流动空间、信息传播效应都无限膨胀,每一个人、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成为“蝴蝶效应”中那双引起龙卷风暴的翅膀,进而导致“茶壶里的漩涡”演变成为“政治龙卷风”。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对信息源的把控、信息影响力的掌控等都更困难,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导的功能弱化。加之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性特征,大学生可以自主、自由地选择信息内容,在缺乏必要技术条件支撑的情况下,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消极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弱化价值判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甚至抵触。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的难度和风险。

三、自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

当前,自媒体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时代课题。对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特点优势,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积极打好自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

(一)从“被动滞后”到“主动融入”

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是自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面对自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树立开放心态,主动作为,做到“乘势不回避、因势不跟风”。所谓“乘势不回避”,就是要认清自媒体的涌现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正视自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既要把自媒体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端正大学生价值追求、校正大学生思想认知、增强大学生实践效能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现方式,又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从而在灵活运用与有效应对的辩证统一中彰显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谓“因势不跟风”,就是指在运用自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掌握主动权,注重体现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贴合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不盲目跟从、不人云亦云,特别是针对自媒体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不简单封堵、不随意误读,坚持正面引导,主动作为。

(二)从“面面相授”到“键键相通”

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种理论、思潮和观点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必然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困惑。要解答这些困惑,仅仅依靠有限时间内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传受双方“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已经远远不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这一现代手段不能回避,更“不能用鸵鸟心态面对新情况,动不动就搞简单封堵那一套”,应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开展“点对点”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疏导,及时澄清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理论疑惑和现实迷惑,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再到“心贴心”的转变与升华,不断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着力打造内容的精品性和信息的权威性,努力搭建传统媒体与大学生之间通畅的沟通渠道。要加速推进传统媒体的信息化转型,依托新兴媒体助推数字化时代传播模式的革新,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接受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不断开发利用网上资源,优化互联网舆论宣传布局,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形成相互支撑聚合、激扬正向的网上舆论场,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影响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从“灌输说教”到“对话引领”

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其本质是将科学理论给予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接受、认同、内化,并在思想情绪上发生变化的过程[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斗争和思想抉择也更明显。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更为便捷,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形式畅所欲言,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苛责说教、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自媒体营造的开放的教育环境,更无法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敢于正视自媒体,加速推进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对话引领”的方式增强教育实效。积极贯彻民主原则,创设开放、坦诚的民主氛围,通过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双向交流和互动中,将所获得的思想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者应积极引领大学生充分用好自媒体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主动校正自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上,主动介入,先声夺人,及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

(四)从“建好制度”到“打牢内功”

针对自媒体易导致的消极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应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制定更具体的适应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规律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形势研判、舆情监控、风险评估、信息发布、网络实名等制度机制,使大学生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中“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确保网络信息传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如果仅仅依靠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可能无法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和效果落实,还应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倡柔性自律。领导机关应提升媒介意识,高度重视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学会用好网络舆论,积极抢占舆论信息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引导大学生正确防范、妥善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敏感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媒介能力,把新兴媒体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和重要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科学使用和有效应对。应增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学习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相关制度法规,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网络信息传播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牢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是非判断力,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真正做到自警自省自励自律,不盲目听信、不跟风炒作[6]。

(五)从“现实斗争”到“网上斗争”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体制转换、竞争激烈、文化冲突等直接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需求、兴趣和心理。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主体意识增强,其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选择以及追求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价值选择也日趋多样化。面对网络环境中各种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交织并存,高校大学生在接受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网络信息中的低俗、虚假、错误甚至是反动信息的影响与冲击。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借助网络大肆传播,使得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的争夺更趋激烈,网络日益发展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把网络作为思想交锋和教育引导的重要阵地,切实用先进文化和主流声音占领网络,唱响主旋律,校正大学生的思想航向,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功效。

[1]Bowman S,Willis C. 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R].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Thinking Paper,2003.

[2]杨洪林,李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于“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翟雪娟.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功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孙婷.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张雷. 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刍议[D].广西师范大学,2005.

[6]孟鸿,李玉华.基于国际比较的网络谣言治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2,(10).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lf-media

LI Hui, ZHOU Min—li, WANG Zi—wan

In the self-media age, the channel, subject, content and effec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have had significant chang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from the media age and status to highligh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a and characteristics, in-depth study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form of media since the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dhere to the self media boost education content extension, form development, updat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nd lay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f-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8—21

李慧(1986— ),女,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周敏莉(1980— ),女,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王紫琬(1989— ),女,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G641

A

1009-5152(2016)04-0069-05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