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标准与方法

2016-03-06 15:30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刘应君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标准与方法

刘应君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目标导向、精神激励、问题诊断、行为调节、监督管理等教育功能,评价的标准具体分为要素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标准和实效评价标准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坚持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与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职业培养定时评价与职业发展经常评价相结合、职业水平定性评价与职业技能定量评价相结合、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与职业素养专题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原则。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是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实施过程及其结果根据一定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然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教学评价是不断推进和持续深化教学变革的瓶颈。这种说法的指涉很清楚,这就是作为教育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在严重制约或阻碍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指涉的基本诉求也很清楚,这就是期待作为教育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能释放或支持持续的教学改革。似乎这种说法、指涉、诉求几乎对广大教研人员而言没有太多异议,从而让教学评价成了教学改革生死攸关的聚焦点,但是,也让教学评价依然可以有恃无恐。[1]就教育教学评价而言,与国外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作为“指挥棒”在我国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随着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国外评价理论先后引进,各类教育评价工作也纷纷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评价价值、评价标准、评价目标、评价过程方面都遇到一定的瓶颈,[2]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日益发展和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在客观上反映了教学评价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和效应。事实上,只有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有全面正确的认知,才能真正地把握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本身具有的本质特征。所谓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有哪些优点值得继续发扬,还存在哪些问题、缺点、不足和错误需要持续不断地改正与完善。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对其课堂进行整体效能的评价与诊断。具体而言,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目标导向、精神激励、问题诊断、行为调节、监督管理等教育功能。

第一,职业目标导向功能。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规范及引导效能。实际上,评价目标和评价结果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评价目标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评价目标就如一根“指挥棒”,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对其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行评价,可以从教学评价的结果及反馈的相关信息中发现其教学和管理中的优势和存在的各种不足。评价人员可以向被评者建设性地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为动力,在认真听取、总结和分析教学评价人员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改进各种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被忽略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此确保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工作健康的发展方向和增强教学实效性。

第二,工匠精神激励功能。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有确认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价值,激励被评者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效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一方面为学校党委行政和职能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为被评者反馈管理和教学信息,其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改进教学工作,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打造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实施精心培育和全程指导。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肯定好的做法和成绩(如工匠精神的提倡),能较好地调动被评者的教学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工匠精神和卓越意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明确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又能督促被评者找准差距、明确方向、改正不足、赶超先进,由此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教学问题诊断功能。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有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指出建设性发展方向的整体效能和诊断功能。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要对根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所搜集到的有关高职院校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评价者对被评者的教学状况作出客观分析,发现其教学工作之所长与所短,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为被评者今后精心施教,高质量高效益地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提供科学实践的依据,以此确保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真正实现。[3]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现代职业人提供根本保证。

第四,评价行为调节功能。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教育价值就在于具有矫正教师教学工作目标,调整和改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效能。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不同的被评价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著名教育评估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教授在分析评估工作的目的时,作出了明确的判断:“评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4]也就是说,一方面可以使评价者了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实现程度,及时矫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目标,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决策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被评教师看到他人的长处,注意自身的不足,以调整好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五,质量监督管理功能。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有在客观上强化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工作效率的功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不仅是一个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检测、考核、监督、指导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高职院校和各位高职院校教师客观情况的差异性,以及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目标、上级方针政策认识、态度、方法上的多样性,易于导致宏观管理上的失控,特别在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层次较低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各方面认识存在差距,在质量监督和管理上难以达成统一意志。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有助于统一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为目标,协调好各方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效率,进一步建立起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机制。[5]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类型

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确立,是有效开展教学评价的前置条件。没有科学而又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就没有正确而又有效的教学评价。因而,教学评价标准是否正确,关系到教学评价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样如此,它在根本意义上体现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体倾向与基本指向。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为根本逻辑起点和实际依据,其制定过程就是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目标予以分解,予以具体化、操作化定义的过程。一般而言,评价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也必然各异。从教学评价基本理论分析,根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分为职教课堂要素评价标准、职业教育过程评价标准和技能培养实效评价标准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职教课堂要素评价标准。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以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为基本对象的教学评价即职教课堂要素评价;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要素评价中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即职教课堂要素评价标准。众所周知,教师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和有效开展的主体性要素,那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就是职教课堂要素评价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主张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要考察教师对学科的了解;评定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质量;制定工作计划的技能;有效地完成计划的技能;形成对学科的兴趣的技能;实现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个别方式对待学生;形成学生的一般学习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了解等。”[6]除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体系、职业发展目标、职场情感体验和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不同方面的教学要素,应分别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第二,职业教育过程评价标准。从理论上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的诸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在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为对象的教学评价中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即职业教育过程评价标准。实际上,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职业教育过程评价标准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从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实践层面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投入程度,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之间的关系融洽程度,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等等,都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具体指标和详细内容。围绕这些指标和内容所建构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而然也就成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行动指南和具体标准。

第三,技能培养实效评价标准。教学活动的产物,也即教学活动实施的实际成效程度。在任何教学评价活动中,对实际教学成效程度的评价都占有着核心地位。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程度为对象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评价,亦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结果评价,以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向课堂要效益的意识必须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育人效果。近些年来,围绕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开展的技能培养实效程度评价而确立的评价标准即技能培养实效程度评价标准,必将成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心所在。

当然,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必须遵守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要把坚持教学评价的方向性、超前性、先进性、可行性和教育性统一起来。所谓坚持方向性,即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所谓坚持超前性,即要适当高于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要求;所谓坚持先进性,即要反映现时代基本精神,反映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所谓坚持可行性,即要充分关照和考虑不同职业院校的客观现实情况和专业群建设特点,有实际操作性;所谓坚持教育性,即教学评价要有助于激发培养工匠精神的热情、坚持问题导向,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原则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引导发展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都是教学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实施原则,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规律性和普遍性认识的一种科学反映,对于正确进行职业教育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界研究,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泛多元化、评价目标层级化、评价内容碎片化、评价方法欠合理化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7]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除了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之外,还应坚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性评价,也即必须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动力、教学投入、教学组织、教学愿景和教学质量等实施全景式评价,始终贯穿人本、发展、科学、公正的评价理念,[8]广泛采取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与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职业培养定时评价与职业发展经常评价相结合、职业水平定性评价与职业技能定量评价相结合、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与职业素养专题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原则方法。

第一,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与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所谓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就是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实施阶段,对课堂教学的职业素养培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它既可以是定时性的评价,又可以是非定时性的。而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则完全不同,它是对一个阶段性任务完成或者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后,针对该阶段和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的教学评价。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与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做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始终贯彻和坚持的重要原则。从两者的逻辑关系看,职业素养阶段性评价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经常化,使掌握的教学信息更加全面,更加丰富,也更加真实,从而为开展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和工作基础;另一方面,职业能力总结性评价则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最后结果和最终结论,有利于客观、全面、准确地对整体教学情况作出教学评价与分析。因此,注重这两种评价的结合既有助于加强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又有助于促进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全面管理与对整体发展的推动。

第二,职业水平定性评价与职业技能定量评价相结合。所谓职业水平定性评价,即从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出发,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质性的评判。与此相联系的是,所谓职业技能定量评价即从事物的量的属性出发,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其结果进行量的方面的评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注意进行质的方面的评价,因为缺少了质的方面的评价,就无法准确判断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是否达到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是否完成了围绕人才培养建构的课程体系包含的所有教学任务,是否坚持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但是,我们又不能只从质的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还须注意进行量的方面的评价,因为缺少量的方面的评价,就无法准确判断和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符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达到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完成了围绕人才培养建构的课程体系包含的所有教学任务、坚持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的程度和水平。

第三,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与职业素养专题评价相结合。职业素养专题评价,就是指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某一个方面或某一方面的职业素养问题进行专门评价;就业能力综合评价是指从整体上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就业能力培养评价或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就业能力培养的某一面的整体性进行评价。两者都是在相对的意义上讲的。在某一意义上的专题评价在另一意义下可以视作综合评价,而在某一意义上的综合评价在另一意义下则可视作专题评价。其实,这两种评价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任何专题都是综合之中的专题,任何综合都是专题基础上的综合;专题评价为综合评价提供深入性,综合评价为专题评价提供指导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自觉坚持两种评价紧密结合的实施原则。

第四,课堂教学动态评价与职业教育静态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动态评价是指从历时态着眼,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及其所内含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的评价。与之相对应,职业教育静态评价则是指从共时态着眼,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进程中的某一横断面上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分别具有各自的功用。其中动态评价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方面的历时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方面的动态发展状况的认识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增强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预见性;但是,仅通过动态评价又无法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方面进行横向性的比较研究,而静态评价解决了进行横向比较的问题,但是却不利于纵向比较,不利于把握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可见,课堂教学动态评价与职业教育静态评价在教育功能方面实际上具有互补性。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坚持两者相结合的实施原则,更有助于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情况作出准确而全面的评价。

第五,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即自我评价,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是合一的;与自评不同,他评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不是合一的。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自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及时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并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超越。自评的局限在于有时难以确保评价的客观和公正,难免有失偏颇。他评则完全不同,可以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有利于引导评价对象了解真实情况,准确认知自我,但他评的局限在于容易损害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产生不了解教学“内情”的现象,可能影响到评价结论的准确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自觉坚持自我评价与他评相结合的实施原则成为必然选择。

布卢姆说过:“检测作为一种反馈系统——矫正系统,用于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9]因此,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个公正的、客观的、生态的互动再生过程,也就是对获取的各种真实、全面、科学的教学信息进行科学地应对与及时地处理,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必然是动态的、多元化、学术化和综合化的复合体。

[1]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

[2]方 莉,元青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四维空间评价体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3]尹杰钦,陈春萍,徐德刚.“两课”教学质量评价若干问题[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5).

[4]黄光扬.对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和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5]吴克明,徐德刚.简论高校“两课”教学质量评估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学刊,2002,(3).

[6]尤·克·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7]吴金航,朱德全.应用型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元评价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8]白虹雨,朱德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性评价:理念、设计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6,(15).

[9]B·S·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On the Func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ing-ju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eaching practice, it has the function of goal orientation, spiritual motivation, problem diagnosis, behavior regul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tc. The criteria of evaluat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basic standards, such as the factor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process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actual effect evaluation standard.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summary evaluation and stage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timing evaluation and regular evaluation combine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ematic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self rating and peer assessment 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ass; teaching evaluation

2016—07—2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研研究课题(16B25);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XJK014BJC001)。

刘应君(1971— ),男,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

G712.4

A

1009-5152(2016)04-0074-05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