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2016-03-06 01:04祝彩英曾丽梅
海南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散光小梁植入术

祝彩英,曾丽梅

(广宁县人民医院眼科,广东广宁526300)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祝彩英,曾丽梅

(广宁县人民医院眼科,广东广宁526300)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的患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降低了术后角膜散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角膜散光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一般分二期执行,但是随着显微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成熟完善,超声乳化技术和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广泛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因其能够安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经济负担而受到日益重视[1]。术后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术源性角膜散光,提升术后视觉质量,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主要目标[2]。本研究主要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本院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者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我院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病例入选标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合并晶体混浊,最大剂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仍持续>21 mmHg(1 mmHg=0.133 kPa);存在进行性视功能下降;既往没有眼科手术史。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4~83岁,中位年龄63.2岁;术前眼压24.3~44.9 mmHg,平均(3415±5.38)mmHg;晶体核硬度Ⅰ级2眼,Ⅱ级18眼,Ⅲ级16眼,Ⅳ级5眼。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3~81岁,中位年龄62.3岁;术前眼压24.6~45.2 mmHg,平均(35.32±6.23)mmHg;晶体核硬度Ⅰ级3眼,Ⅱ级19眼,Ⅲ级17眼,Ⅳ级3眼。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向所有患者告知本研究之目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眼内压、晶状体核硬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步骤依次为:采用盐酸丙美卡表面麻醉、利多卡因眼球周围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以穹窿部为基底沿上方角膜缘剪开结膜约6 mm,然后距角巩膜缘后2 mm做平行角膜的角巩膜通道,其长度根据欲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大小确定。在前房用3.2 mm穿刺刀做活瓣式内口,注入黏弹剂,依次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氏截囊,以注水钝针头从9点钟位置的前囊膜瓣下注入平衡盐溶液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扩大内切口后伸入超声乳化头,按预定方式依次乳化吸除晶状体核,用注吸器清除皮质后,注入适量黏弹剂,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至合适。最后在隧道内切除1 mm×3 mm的窦小梁组织和周边虹膜组织,抽吸黏弹剂完毕后,平复虹膜之后缩瞳,恢复前房。手术完成后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用来防止炎症黏连。对照组则依次分期进行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先行小梁切除术,4周后择期另选切口位置,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术。

1.3 观察指标两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1周以及1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对角膜散光度评价。角膜散光度采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转向分布参考文献方法[3]将散光轴向≥45°或<135°定位顺规性散光,散光轴向<45°或≥135°定位逆规性散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2 35术前1 d 0.85±0.15 0.83±0.17 1.241 0.122术后1 d 3.52±0.44 3.22±0.57 2.251 0.067术后1周1.85±0.38 2.25±0.42 8.571 0.003术后1个月0.83±0.32 1.37±0.28 4.222 0.012术后6个月0.61±0.15 0.96±0.15 6.158 0.006

2.2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顺规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比较(%)

3 讨论

老年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发病率高,是目前导致老年人视力降低乃至失明的重要原因。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是房水循环不通畅引起眼压升高,高眼压压迫视神经诱发视野缺损、甚至视神经萎缩,最终出现视锐度下降、视野缺损等视觉损害。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常规保守治疗疗效有限,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其中小梁切除术已经应用于临床30余年,疗效肯定,其减压效果明显[4]。但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者往往需在短时间内再次行白内障手术,不仅加重了患者眼部损伤及并发其他损害的风险,而且加重了经济负担[5]。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重要微创手术措施,随着超声乳化设备、手术操作熟练程度、人工晶体的不断改良,术后角膜散光控制改善[6]。一般认为手术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导致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7-8]。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分期手术相比较,术后1 d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6个月随着手术切口引起的角膜水肿逐渐消退,角膜散光度开始明显改善,速度快于分期手术,且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平均散光度0.61 D,优于对照组,术后散光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究其机制可能在于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一次完成,虽然对操作者经验及手术技巧要求高,但它避免了分期手术二次角膜切口引起的损伤累积,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9]。分期手术组患者可能由于两次切口的影响累积,导致术后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亦不同于联合手术组,表现为术后1 d、1周顺规性分布比例降低,但是其与角膜散光度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10]。

综上所述,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有效减轻术源性角膜散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龙艳.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三联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3,39(14):1700-1701.

[2]孟杨,陈经伟,汤诚,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1,51(46):98-99.

[3]李剑洪.2种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32-834.

[4]李奇根,戚朝秀,王涛,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11): 1215-1217.

[5]张运江,俞方良.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IOL植入术对兔青光眼模型的降眼压效果[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3):232-236.

[6]侯旭,胡丹,崔志利,等.微创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6个月效果[J].眼科,2015,1: 31-34.

[7]王雪飞,覃冬菊,李明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5,26(2):263-265.

[8]刘开宇.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606-2607.

[9]曾朝霞,陈海波,史贻玉.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 (9):1294-1296.

[10]夏晓波,杨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7):1469-1473.

R772.2

B

1003—6350(2016)01—014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1.052

2015-06-01)

祝彩英。E-mail:caiyz@126.com

猜你喜欢
散光小梁植入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小梁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补缺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