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6-03-06 01:04倪玉春刘春平敬东
海南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充血性出院整体

倪玉春,刘春,平敬东

(攀钢集团总医院老年病房1、消化内科2,四川攀枝花617023)

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倪玉春1,刘春2,平敬东1

(攀钢集团总医院老年病房1、消化内科2,四川攀枝花61702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住院期采取整体护理服务,出院后,观察组延伸整体护理1年,对照组则不采取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依从性以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1年后家庭应对能力、幸福程度以及生活总体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6、12个月时,观察组在定期监测体重、定时测尿液量、按计划运动、体征记录以及血压心率的测量等依从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延伸服务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生存质量、遵医依从性以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

整体护理;延伸服务;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生存质量;老年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因心脏功能障碍而导致排血量无法维持机体组织运行的一种病理形态,是各类心血管病发展的未期,具有复发率高、进展快、病亡率高等临床特征,其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患者在首次治疗后的3~6个月内,再次入院率非常高,在25%~50%之间,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的诱因多且复杂,但是,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能力、治疗的持续性以及社会家庭的支持度等是主要内因[1-2]。因而,提高院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护理能力,是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在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并首次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入组标准:均符合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分类标准;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伴有认知障碍者、合并严重的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者。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61~83岁,平均(73.4±5.6)岁;心脏功能NYHA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Ⅱ级10例,Ⅲ级26例;左心衰者21例,右心衰者10例,全心衰者5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84岁,平均(74.1±6.2)岁;心脏功能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25例;左心衰者20例,右心衰者11例,全心衰者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心功能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护理服务,包括疾病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精神护理等。在患者住院期,尤其加强疾病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工作。健康宣教知识包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诱因、临床治疗方法、用药原则以及健康生活等。在患者出院前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指导,强化健康生活观念,要求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饮食、劳逸相结、合理运动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强化科学的自我疾病管理,为患者提供院外疾病监测表,监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每日的服药、血压、脉动、体重、尿液量、体征变化以及复诊等情况,要求患者院外每天记录。同时,指导护士于患者出院前的2~3 d和患者以及家属一起制定院外疾病护理计划,出院后要求患者及家属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安排日常生活,并强调定期来院复诊。

1.2.2 观察组在上述医院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将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持续12个月。相关护理人员负责患者院外的生活指导、疾病管理督促、精神鼓励等。护理形式为:每周电话访问两次,每两周上门访问一次,了解、记录患者院外疾病的监测、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生活方式等情况,并进行正确的机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家庭护理计划。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对做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依从性。

1.3 评估指标

1.3.1 生存质量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评估:①生活的能力量表[3](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由机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这两方面内容组成,总共14项,总评分在14~64之间,总分≤16分,为生活能力正常,>16分为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下降,总评分越高,生能力越低下。②家庭APGAR功能评价表[4]。量表包括5项家庭内容,即环境适应性、与成员的合作性、患者成长性、与成员间情感性及亲密性,每项程度评分为0~2分,0分为偶而,1分为有时,2分为经常。总评分越高,家庭功能应对能力越强。③纽芬兰纪念大学于1980年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幸福程度评价量表[5](MUNSH)。评价表共有24项,包括正面情感(PA)、负面情感(NA)、正面体验(PE)、负面体验(NE)。每项选择为“是”、“否”或者“不知道”,“是”记为1分,“否”记为2分,“不知道”记为3分,幸福度总分=(PA-NA)+(PE-NE),总分越高,幸福度越高。④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的老年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量表包括生活条件、收入、心理、健康、营养等共11个项目,每项评估分级为:“良”记3分,“中”记2分,“差”记1分,总得分在11~21分,老人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差,总得分在22~29分,老人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中等,总得分在30~33分,老人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优良。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时间点为患者出院前1 d(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前)以及患者出院满12个月(整体护理延伸服务结束)时。

1.3.2 自我疾病管理能力与依从性评价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院外依从性与自我疾病管理能力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院外疾病监测表填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护理计划的实施程度等。评价时间点是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第6个月以及第12个月时。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失效。两组患者出院前在生活能力、家庭应对能力、幸福程度以及生活总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1年后,在家庭应对能力、幸福程度以及生活总体质量评价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家庭应对能力、幸福程度、生活总体质量均明显比出院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出院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患者出院6、12个月时,观察组在定期监测体重、定时测尿液量、按计划运动、体征记录以及血压心率的测量等依从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出院后比较,aP<0.01;与观察组出院前比较,b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出院前1 d出院满1年出院前1 d出院满1年例数36 34 36 33生活的能力18.71±2.45 18.51±2.05 18.65±1.79 19.20±2.23家庭应对能力8.71±1.88 9.08±2.04ab8.69±1.92 8.23±2.13幸福程度18.90±2.41 23.04±2.37ab18.74±2.66 18.48±2.60生活总体质量24.89±2.73 26.63±2.04ab24.76±4.25 24.22±2.51

表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例(%)]

3 讨论

3.1 延伸整体护理服务可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管理能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会对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程产生直接的影响[6]。然而,多数老年患者回归家庭后,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生理状态、家庭成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按照医嘱来管理疾病,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医嘱执行力会越来越低,导致各种诱发因素的产生,从而促使疾病反复发作[7]。本组将整体护理延续到患者院外,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指导、监督、鼓励,让患者在院外始终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并且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疾病认知以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

3.2 延伸整体护理服务可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中必须考虑的指标[8]。本组将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感受等能进行及时的护理指导,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情绪,提高了幸福程度。同时,延续护理能对患者的疾病有准确的掌握,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消除或大大减少了诱发因子,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改善了疾病症状,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3.3 整体护理延伸服务的重要性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健康宣教,但出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老年患者的疾病管理行为会逐渐淡化,直到完全忽略,这会加重、加快疾病进程,也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9]。整体护理作为先进的现代护理观念,已经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思想,延伸服务是将整体护理行为向家庭领域的拓展,是未来医疗护理的新方向,将其运用于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疾病,降低疾病复率,提高生活质量。

[1]匡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5):67-69.

[2]Dunderdale K,David RT,Stephen F,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atient-centered 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measure:The chronic heart failure assessment tool[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8,23(4):364-370.

[3]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8-145.

[4]Rector TS,Kubo SH,Cohn JN.Patients 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ure,1987,3(5):198-209.

[5]Caroline L,Monica R,Magnus E,et al.A group-based multi-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patients-health care utilization[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1,24(85): 162-168.

[6]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6):1979-1982.

[7]黄和煦,肖美.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0):153-155.

[8]陈巍,林平,李玲,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293-295.

[9]李建辉,杨秋荻,白雪浩,等.体重监测健康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0):3101-3102.

R473.5

B

1003—6350(2016)01—0169—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1.063

2015-04-09)

倪玉春。E-mail:chun20150502@163.com

猜你喜欢
充血性出院整体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快速出院回家对于符合医保出院条件的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是安全的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