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3-07 11:36鲁丽梅郑志高边社辉
关键词:依法治国培育价值观

鲁丽梅,郑志高,边社辉

(1.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迁安064400;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9)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鲁丽梅1,郑志高2,边社辉2

(1.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迁安064400;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9)

大学生;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深刻理解法治内涵,剖析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机制,对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国家进行管理的方针及战略,具备较强的法律性以及普遍适用性。法治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治理国家中,将法律作为最高准则,无论任何人或者机构,都不得逾越法律[1]。"法治"与"人治"不同,"人治"强调的是掌权者的权力,通过掌权者的权力治理国家。"法治"强调的是依法治国,是将法律当做最高行为准则,并且具备权威性与理性。在"人治"社会中,主要是对具有伟大智慧人的崇拜与追寻。但是,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判断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有失公平现象的发生。而在法治治理中,是通过众人严格的审查与思考,谨慎制定的相关法律体系,其具备的客观公正性要大于"人治"方式[2]。

此外,法治同法制还存在差异。法制的全称是法律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法律体系与构架。法制治国主要强调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同样具备掌权者具有高于法律权力的可能性。但在法治社会中,其排在首位的便是对法律地位的强调,并将其放置在首位,避免了逾越法律权力的人治现象的产生。最后,法治还要求具备较为完善合理的法律体系及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依法治理国家。

法治治国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法治所包含的治理内容也有所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治国的基本理念是:"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其中,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治理国家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保证。法治治国理念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衍生的重要理念,并且是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的依法治国成果,发展成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治理理念。依法治国具有十分严谨的科学性以及充足的开放性。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要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导向,时刻谨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将法治同民主政治相结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广大人民创造福祉,从而实现法治理念的最终目的,保证人民利益不受侵犯。

采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是按照我国发展的实际,符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法治治国理念是我国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并且促使人权得到了基本保障。通过法治治国理念的运用,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促使国内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增强了权力制约以及监督机制[3]。

二、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并且对其进行大力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与保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了解,将之纳入到实践行动当中,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犯。

从国家层面分析,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要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宪法方面,实行法治治国基本方针,能够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具备价值自觉,并且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规范以及保证的作用。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能否被践行,主要依靠国家采取的治国方式。而法治是我国党中央选取的实现方式,以此实现法律中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通过法治社会的建设,能够为民主提供法律保障,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确保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此外,法治还是促使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手段。

从社会层面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都同法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法治理念的运用,能够明确自由的范围,确保自由的实现。法治社会中,人身自由是其追求与保障。公正与平等同样是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通过法治治国方针的实施,确保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为公正与平等提供基本保证。

从个人层面分析,爱国、诚信、友善等与法治同样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知法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且是爱国的基本表现与底线。法治作为诚信、友善的坚强后盾,打破诚信、友善等行为,不再法律的肯定评价当中。法治能够对善良进行弘扬,对丑恶进行遏制,能够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法治化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大高校需要从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纳入到法制化的道路。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在大学生的内心,才能成为他们行为处事的标准和原则[4]。

(一)政府引领

第一,政府要积极倡导和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评价标准》。国家要利用法律的形式以官方微博的方式,向社会传达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也需要积极开展理论宣传、思想交流以及心理咨询等,在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利用商谈制度,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指导。

第二,通过社会媒体积极宣传先进的人物事迹,曝光违法乱纪等反面事例。通过对诸多真实案件和事例的报道,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利用大众媒体对正反两方面真实事例的报道,让大学生自觉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提高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监督,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渗透。防止各种不良思想在大学生中滋生和蔓延,坚定不移的把各种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不健康思潮消灭在萌芽状态[5]。

最后,坚持增强网络监管,增强网络净化。国家要继续加大屏蔽技术的引用,加大对通过网络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法行为的法律追究,创建干净安全的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络思想教育进行到底。我们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创建专题网站,打造宣传平台;其次增强舆论的导向作用,创造隐性平台;最后是进行网络互动,实现双方互动[6]。

(二)高等院校保障

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国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明确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基本思想,通过利用国家意志的方式进行宣传,以此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第二,政府要利用法律的形式对各大高等院校实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进行要求。各大高校要改变原来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模式[7]。高等院校要利用鲜活的社会实例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第三,增强对各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引导和监督管理。高校要积极引导和引领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治理过程中,为学生打造平等、民主的和谐校园环境,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内部管理和治理机制,积极打造自由、平等的大学氛围和文化气氛,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付诸实践落到实处,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

最后,增强高校和社区、居委会、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联系,积极倡导和推行社区志愿者服务。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亲身感受到社会上的自私、敷衍、不诚信等不健康思想的危害。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的伟大实践活动之中。

(三)志愿者服务体系推进

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颁布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意见的颁布对我国志愿者法律规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要想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要以立法的方式,把志愿者服务纳入到法律道德范围之内,以此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8]。

第一,国家立法要对志愿者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在志愿者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给予帮扶,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志愿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的形式,让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学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获取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和爱护。打消志愿者的后顾之忧,防止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9]。

第二,政府要通过法律的途径为城乡社区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的更广阔的平台[10]。国家要创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政府帮扶和社会扶持的方式创建和日益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

最后,利用政府财政税收等方式,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团队帮助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掘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体思想,形成全民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5-112.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2).

[4]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0(09).

[5]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培育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02).

[6]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探索,2013(02).

[7]张书林.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八大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J].理论建设,2013(01).

[8]陈甘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维度[J].发展,2012 (01).

[9]李龙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反思[J].学术论坛,2012(02).

[10]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02).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le of Law

LU Li-mei1,ZHENG Zhi-gao2,BIAN She-hui3
(1.Qian'an Colleg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an'an Hebei 064400,China;2.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college student;law;socialist core value

Rule of law is regarded a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building the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Socialist core values take law as the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which guarante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law,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discussing the legal mechanism of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le of law which is proposed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G641.2

A

2095-2708(2016)03-0046-04

2015-12-22

2016-02-27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