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民族化特征

2016-03-07 22:06陈晓卉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创作

陈晓卉

摘 要:崔世光先生通过运用山东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佳作。因此,本文主要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这部作品的民族化特征:一是体现在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包括民间小调、民族器乐、民间歌舞元素。二是体现在对“道法自然”、“虚静含蓄”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

关键词:崔世光 钢琴 创作 民族化

崔世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钢琴演奏与创作兼修的音乐家。他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加之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国外多年的专业学习经历,使其具备了善于融合中西音乐技巧的高超创作能力,为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并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精髓。崔世光先生的创作理念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壤,在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的理念下,即赋予其作品浓厚的民族风格,又使我国民间音乐拥有了与世界对话的钢琴语言。

谈及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代表作品,不得不提及崔世光先生1973年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时写的山东风格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以下简称《组曲》)。全曲共分为六首,即《乡土小调》、《对花》、《南飞雁》、《诙谐曲》、《细雨》、《花鼓》,收录于《崔世光钢琴作品选集》中。这部极具山东地方民族特色的作品,因傅聪先生在香港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成功演奏后,在国内外得到一致的好评。而民族化特征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将以此曲进行分析,通过民间音乐元素运用的微观层面,及对传统美学思想吸收的宏观层面,深入探究作品民族化特征。

一、山东民歌元素的运用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我国民歌按照体裁可以分为三大类:山歌、小调和号子。自古以来民歌就是我国传统民乐的精髓,而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悠久的中华文明土壤中孕育的民歌艺术是最具山东本土特征的,其中小调是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山东小调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齐风、‘曹风就记录了山东地方的民歌。从‘齐风、‘曹风所反映的内容和习俗来看,它与后来山东民歌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如汉代乐府中民歌《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就是齐地的土风弦歌,是泰山地区的民间葬歌”。山东小调主要的代表作有《打秋千》、《跑地瓜》、《沂蒙山小调》、《放风筝》等,音乐风格具有粗狂、淳朴、感情真挚等特征。崔世光先生在《山东风俗组曲》中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山东民歌小调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

1.原民歌曲调运用

这部钢琴组曲中第四首是运用山东小调《包楞调》的旋律元素创作而成的。《包楞调》是山东民歌代表性的小调作品,被誉为“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 。这首小调在唱词、曲调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其唱词中以“楞”字衬字进行垛句的延伸处理,赋予了歌曲独有的特色。如第一段歌词“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其次,其曲调通过灵活的不均衡的句式安排,体现了方整性的四句体结构。与唱词相得益彰的“重复”性垛句并非是单纯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加花、减字的手法增添了变化感,通过变奏手法赋予作品新意,使其成为一首极具地方特色的佳作。作曲家通过原样模仿和变模仿的手法,将民歌元素融汇其中,展现了山东人民爽朗、质朴、幽默的性格特点。这里运用的民歌元素主要是指旋律音调及节奏元素。例如,钢琴曲的第41小节开始直至第50小节主要再现了原民歌的第一乐句的旋律。随后通过正词与衬词之间节奏的对比模仿民歌“白楞楞楞”的唱腔音调。而乐曲的第46小节则是模仿了原民歌第5小节的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民歌旋法及演唱方式借鉴

小三度的音列进行是山东小调最常用的特性旋法之一,“mi-sol、si-re”等音列进行表现出了舒缓、婉转动听的音乐风格。除了三度音列进行,六度、八度音程大跳也极具特色,它可以将山东地区粗狂的民风展现无遗。除此之外,受当地语言音调的制约,旋律发展常出现先扬后抑的发展。这些特性旋法在崔世光的《组曲》中都得到很好的运用。如在组曲的第一首作品开始的抒情段落,前12小节就多次运用小三度音列。而在乐曲23小节到43小节这个段落中则频繁出现八度、六度大跳,恰似在模仿小调演唱中真假声交替的特点。类似此类模仿民歌演唱方式的创作手法还有钢琴曲的第二首《对花》,作品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准确地模仿了山东小调独有的对花演唱方法。《对花》是流传于山东多个地区的同名异曲的小调作品。在钢琴作品中,作曲家在对民歌演唱时衬词、音色、音区的研究基础上,深深领悟民歌差异与对比的独特音乐风格。通过钢琴音区的对比、力度、速度的变化描绘出对花民歌对唱时的种种变化。

二、山东歌舞音乐及器乐元素的运用

1.歌舞音乐元素运用

山东民间歌舞在山东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种类繁多、新颖多彩、历史悠久。“自春秋缘起经汉代‘百戏、唐代‘乐舞、宋代‘舞队至明清时代的‘秧歌,经历数十个朝代的洗涤和冲刷,形成了同源异流或同流异源的多舞种、多风格、多色彩的舞蹈文化现象”。据1983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山东地区的歌舞音乐有216个之多,其形式可以分为秧歌舞、祭祀舞、灯舞、鼓舞、假面舞五大类,这些舞蹈音乐具有浓郁的齐鲁文化特色。

崔世光在《组曲》的创作中用钢琴模仿了人们在秧歌、花鼓歌舞时尽情舞蹈时的动态、热闹、欢快场面。例如在《对花》中的第一段,钢琴左手部分用突出小节重音的形式展现舞蹈时的律动感,而右手的旋律则好似尽情舞蹈的人们欢快情绪。尤其是一些滑音、大跳旋律的运用宛若人们舞蹈时,各个旋律乐器独具一格的伴奏一般。乐曲进行至第64小节时,通过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展现出载歌载舞时的高潮迭起。整首作品将人们舞蹈与对歌时的高涨、热情、欢乐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花鼓》乐曲中,作者为了表现人们近花鼓舞蹈表演场景,则通过不同的钢琴奏法、如跳音、顿音、休止符表现锣鼓交替、打击乐齐鸣的热闹氛围。

2.民族器乐元素运用

这部《组曲》中的多首作品都有对民族器乐元素进行成功地模仿与借鉴。很好地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丰富了演奏技巧。如第三首《南飞雁》是对古筝的演奏技巧进行模仿。古筝是我国重要的弹拨乐器,善于通过按、滑、摇、挑、托、抹等演奏手法表现丰富、多样的情感,它即可是行云流水般的,也可是舒缓悠扬的。作曲家就是运用具有层次感的琶音奏法,表现出群雁排队向南飞时的情境,将大雁与广阔蓝天交融的美好画面展现无遗。第五首作品《细雨》也是对筝演奏技法的借鉴,为了表现出细雨沙沙的意境,作曲家用了六连音的技巧模仿古筝的历音演奏效果。历音是古筝演奏技法中最富特色且最能表现其音乐神韵的技法。通过手指按照琴弦的顺序自上而下连续拨奏,或自下而上拨奏来表现流水涓涓、清泉叮咚等艺术形象。崔世光先生正是在体味了古筝历音演奏特征的基础上,在《细雨》中很好地表现其雨水落地时的情景。这部作品除了对古筝技法的借鉴外,作曲家在表现本地人民歌舞风俗时还融入民间乐队中的镲、鼓等乐器音色及演奏法特色。如在《花鼓》中,就是通过连续四、五度音程的叠置手法来模仿花鼓伴奏的音响效果。

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

这部作品不仅成功地吸收了山东本地的民间音乐元素为素材,在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方面也是很好地借鉴了我国传统美学思想。赋予作品独有的意境美,成功地展示出浓浓的中国音乐文化的神韵。

1.道法自然之美

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贡献者,他极力倡导“道法自然”,认为“道”是以自然为一切的最高法则,崇尚天然纯真之美。人是自然所孕育之肉体,只有顺自然万物的生长之规律,方可获得生命美的真谛。艺术应追求一种自然的、形式与内在统一、而不是过分修饰,刻意、功利的。作曲家在领悟道家之自然美基础上,在《细雨》、《南飞雁》等作品中,选取了雨、自然、大雁等自然风景为素描对象,用自然流畅的旋律织体表现了自然界中鸟语花香、雨水沙沙、秋风瑟瑟、大雁群飞等自然美景。展现出自然、朴素、清新淡雅的和谐艺术景观。此外,从作曲家创作取材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以生活为美的创作意图,如《对花》、《乡土小调》、《花鼓》等作品,都是以选择民间本土最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为本。

2.虚静含蓄之美

虚静含蓄之美是老子、庄子提倡的世界万物之本源体现。正所谓“致虚极,守静笃”。静,是一个人心灵与自然万物融合的最高境界。因此,老子倡导恬静、虚无、缥缈的意境,认为这是世界万物的最初本源。因此,“崔世光在音乐创作中秉承道家思想的观点,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进行音乐构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喜欢从生活中的素材来提炼创作主题,用不同形式的创作手法把曲中的形象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给听者一种如痴如醉的听觉享受。乐曲中含蓄的表现方式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潇洒自由,让人们忘却生活中遇到的坎坷,通过融入自然的优美情境来追求一种精神层次上的愉悦,如《细雨》是崔世光对雨这一自然景象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多声部作品,让人联想到细雨湿衣看不见,桃花落地听无声的诗句。” 例如,他在乐曲低音区处以弱力度形式进行处理,极弱的跳音,将雨水滴答滴答地打在叶子上的生动一幕表现的惟妙惟肖。而当雨越来越大时,则出现了fff的力度,生动展现了电闪雷鸣的情景。可以说每个音都运用的恰到好处,展现了虚静含蓄的美学意境。

综上所述,崔世光先生通过运用山东本地民间音乐元素,借鉴中国美学思想意境,使得这部《组曲》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他娴熟的创作技巧、精湛的钢琴技法都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次招.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魏廷格,魏廷格音乐文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童道锦.崔世光钢琴作品选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化钢琴创作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