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

2016-03-07 22:33刘昕李红菊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美超越金文

刘昕 李红菊

摘 要:本文试从商周金文的“相”,即线条、结构、篇章组合入手来分析商周金文独特的艺术价值,从而提升到对金文“象外之象”的艺术价值的讨论。从而表现商周金文有大美而不言说,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于生命的超越。

关键词:金文 大美 超越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言之美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它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是放弃了用口去诉说,复归自然之道,以生命的本然去呈现。而商周金文恰恰充分的体现了这种大美,体现了这种无言之美,它是生命的超越,充溢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一、以形写神

想要说清楚商周金文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要从其本身的所固有的“形”来讲。这个“形”包含着其外在的形象,是无言之美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一个具体的象,包括金文的线条、结构、以及篇章的组合。《淮南子》中这样说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二抱阳,冲气以为和。”神来自天,为阳;形来自地,为阴。神为元创力,是主宰;形为化成力,是辅成。地是一个可见的世界,天是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因而商周金文外在的形都是为了神服务的,受神的支配和控制,即“无象为象之主”。

1.线条

首先从金文线条的运动趋势来说,其笔画起收是以圆弧为特征,总体上属于线条,只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弧形线条形态更趋向于运动,金文是静中寓动,并且以运动性为主。也可以这样说,它的书写速度稍静,但是含义却是动的[1]。金文起收笔是静的,并将其弱化;注重笔画中段以及笔形整体,中段的运动性突出,体现其自身的自足性。但是商周金文所作的弧曲运动,是以平和为主,圆融自在。我们都知道弧线越直,所需的空间越大,气场随之也就更大,有一种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感。由于笔画的转弯地方少,且弯曲的弧度也不大,就不会使得某个细节成为人们的视觉注意点,所呈现的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在一个字中,不仅仅一个笔画之内快慢有变化,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快慢也各不相同,它们共同构成了金文线条的运动趋势。例如图4所示的“井”(选自《大克鼎》)字,起收笔似乎变化并不大,多呈圆弧收敛状,但是笔画的中段变化丰富,粗细、形状和弯曲度都不相同;左边的一竖短,弧度大,书写速度较慢;而右边的一竖长、直,速度快,更为畅情,并且在收笔处处方向发生变化,又将速度减慢直至收笔。且笔画中段富有节奏感,第一横很细,代表着轻快,而第二横较粗,用笔厚实,代表着节奏慢;同时在一个笔画中间也富有多重变化,第一横竖式细—粗—细—粗—细的变化,第二横变化的节奏相同,但每一个变化点的位置不同,例如横最细地方的变化,如图四圈中所标可知,这也造成了笔画变化的丰富性。之所以会有笔画上的变化,是作者情感变化的体现,由静到动,再到静,这并不是书者刻意的安排,摆脱了理性和知识的羁绊,以一丝不挂的精神打量宇宙,是性灵的超越。

其次从金文线条的形态来看,也具有多样性。金文线条总体来讲是讲究一个“拙”,而“拙”主要表现为粗、钝、涩、敛,在这个审美大前提下,其线条也呈现出一种妍,即弧曲和尖细的结合。首先看西周早期的《宰甫卣》(见图1),其线条以厚重为主,粗细较为均匀,弧曲的笔画较少,多呈现直的状态。而西周中期的《大克鼎》线条变得细锐了很多,弧曲增加,意味着表面的装饰美增加,但这都是在“拙”的范围之内,是相对的美和妍。以其中的“令”字为例,开头两笔是直的,较粗,像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气场很大,紧接着一横将左右两边联系起来,贯通气脉;而下面一部分和上面形成对比,以弧曲为主,且细笔画变多,最后一笔外放出去,而到最后结尾收笔处有变得笔直、粗重。这一过程就是由拙变妍又复归拙的过程,其中妍丽的笔画多附着于更为厚拙的长笔画纸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结构

由于金文的书写在于把文字部件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至于部件自身的形体及其组合的位置并不十分严格, 在书写时并不对单字空间做较为严格的限定, 因此先秦金文体态多变。但是在丰富多样的变化中,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原则——那就是生发,一种对未来对生命的希望。

例如“自”这个字,从整体来看,它呈现出比较端正的状态,但是仔细分析其中的结构,可以发现中间的一竖将左右分成两个不等的空间,左边小,右边大,十分生动活泼,犹如不听话的顽童歪着脑袋;但是为了纠正这种斜势,下面的第一横向右上倾斜角度很大,而第二横写平,复归稳定的状态。再比如“又”字,第一笔“■”,上下两根曲线呈现环抱的状态,由相交的地方向外无限扩散,人的视觉会注视这两个地方,寻求弧线的发展;造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让人无法预料,却也没办法不去注意,是一种欲罢不能。最后一个“显”字,整体就成一种倾斜的趋势,虽然把它框在了一个区域内,但它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想要突破这种束缚,具有巨大的开放性,是一种对生命的无限向往,透露出满满的张力。在商周金文内部具有较强的稳定感, 同时显示了由内而外的强大力量,即内在平衡, 静中孕育着强大的动势。

3.篇章组合

商周金文的篇章组合体现出了一个思想——全。那么何谓“全”呢?天之美是不可分别的,浑然整全的美,就是“大全”。清代画家石涛曾这样说过:“混沌里放出光明。”混沌就是说不分别、不分割,是丢掉自己的知性,打开生命体验的大门。

左图是西周早期的《天王簋》,右图是秦《峄山碑》,经过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金文排列很不整齐,竖基本成列,但横不成排,单字通过体势与笔画关系将字联成整体,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很强,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其中的某个字.整篇字浑然一体,但每个字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没有被打破的圆融,在这里没有知识、没有分别、没有斗争、没有欲望。万物自生听,太空哼寂寥。而从右图的《峄山碑》中可以看出,是横成列,竖成排的,篇章组合十分整齐,体现出一种知性和理智。但是字与行之间的间距过大,让人看后感觉心中空落落的,总觉得这篇作品少了点味道,不够活泼、不够生动。

如果再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一组的组合在《天王簋》中尤为生动。“室”字整体偏大,那么在这个单字所需的空间之外,存在与其他字的缓冲地带,这个字由于气场过强,使得它右边的“王”“又”连个字写的很小,为其腾出空间;而“降”和“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占地空间很多,所以左右部分都距离比较远,两个字、五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因而其缓冲地带需要很多空间,所以它们下面的两个字都各自离得很远。貌似不做可以安排的篇章组合,其中却具有个中奥妙,实在神奇。就像道家哲学强调,浑成的世界史大美的世界,而分别的世界史残破的,科学的分析不能带来美,功利的目的追求不到美,美不能依赖外在具体的认识,应来源于内在生命的体验。不刻意安排,随着每个字的需要而浑然一体。同时也体现了商周金文对于生命的发现,让世界自在兴现。

二、象外之象

商周金文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审美者而言,需要有一双不仅仅拘泥于形象的眼睛。上一章中所讲的“以形写神”,是说通过可见的世界,即金文的线条、结构、篇章组合来看,偏重于艺术品的创造,以形为基础,以神为指导,神为主,形为辅。而象外之象强调的是一未见的世界,是商周金文背后所隐含的世界,它主要强调艺术鉴赏,因而商周金文必须具有超出形式之外的意味世界。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强调艺术要有活泼泼的生命感,明代汪钶玉说:“所谓气韵者,乃天地间之英华也。”艺术就是要展现这世界活的生机、活的精神。天地因气而生生不息,艺术家的创造也应该永远为生机所诠释。我们可以从商周金文中找到很多是觉得注视点,其丰富性和不可预测性正是金文的大美之所在,也是我们被其深深吸引的原因。

对于商周金文而言,它体现了一种无秩序的美,但是却又被很难察觉的某种法则约束着,想突破重围,意气昂扬,气势猛烈,让人感觉有活力、有力量。金文的结构多自由变化,是对生命的生发,观看之后,让人感觉到振奋,使人的生命充满着精神的活力和人格的挺立。金文的线条是充满着金石气味的,这种精神美接近于中国古代美学中所说的壮美或阳刚美,也就是一种熊强、豪放、粗犷、刚健的美,它体现了人精神上的豪迈、向上的气概。

2.超越时空

中国艺术家是用灵想来铸造时间和空间,所创造的是超越具体存在的心灵时空,从时间上来讲,是要追寻一种生生不信、容落兴衰的生命时间;从空间上来讲,是说一种无形的空间,具有创造性,在生命的灵想中回荡。

以《大盂鼎》为例,圆圈所圈出的部分体现了“疏”,邓石如说:“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我们的视觉不仅仅在商周金文的线条上,其余的留白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大美之处就在于无笔墨处,在清空处,无言、无线条涵括了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而右上角方框所圈出的内容,排列紧密,与左下角的一组“疏”形成了对比。朱良志先生这样说过:“疏处代表了一种轻快、运动,而密处则是厚重、停滞,由此欣赏者从中体悟到一种生命的意识,感觉到气的流动。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气场,塞满了,天使了,就没有生气流荡的地方了,这样的艺术就没有活致,就死了……实是从虚中转出的,想象空灵,故有实际;空灵澄澈,方有实在之美。”有形的世界是打开无形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正因为有空,实有世界才会有气韵流荡的可能性。

中国人拥有独特的时间观念,那是一种超越的思想,撕开流动着的时间的皮,到它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2]。商周金文力求的不是淡忘时间、控制时间,而是超然于世界之外,追求一种生命的“真际”。就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为起点,以归复生命之本为旨归。时间性的存在意味着一种表象的存在,我们所看到的金文呈现出来的只是凝固住的文字,但是如果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会发现这些金文并不是仅仅在做一个叙述者、承载者,而是真正的发现者,是超然于时间之外的真实追求。

例如一个笔画下去,第一笔轻触笔尖,只是形成一个球体,但是在形成一个长笔画之后,其轨迹就代表着时间维度,而这个笔画本身也有着长、宽和垂直方向的厚度,综合起来就是四维度。做一个解剖图可知,时间是不可逆的,但是A(第一点)、B(下面第二点)两点是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发生关系,就是“多维度”。而书法艺术,尤其是商周金文,可以从多层面切入,所以它做到了超越现实的多维度。将第二个圆圈内的相交点进行剖面分析,左边斜方向的笔画在此焦点经过,是一个时间;但是右边斜方向的笔画与其又在这一点相交,就是在同一个点,又经过了这个时间,即过去时间和现在时间。而第一个圆圈内的焦点,有三个时间经过,左下、右下、以及竖直的三个方向,共经历了三个时间的经过。而这个么多重的维度展现在纸上,却又是面具,感受生命强烈的脉搏,揭示世界背后隐藏的生命真实。

三、总结

商周金文有大美,这种美不能去言说,要将感官的东西弱下来,归于本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金文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其本身的线条、结构、篇章组合,线条具有运动性、自足性、且拙味横生、敛放适度;结构多变、丰富多样、追求天然,体现着张力;而篇章组合更是体现出了一种无安排、自然天成的“全”。

商周金文最重要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其自身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超越时空、超越知识、超越色相。商周金文是属于人内心的,我心之主宰就是天地万物之主宰,它体现了一种生命超越,融入宇宙生命世界中,伸展自己的性灵;超越感性,寻求生命的感悟。商周金文重视的使人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同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宜。

参考文献:

[1].查律.论先秦金文之古. 书法赏评[J], 2013(6).

[2]崔树强.中国书法中的“金石气”[J].艺术百家,2009(6).

[3]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高小康.中国美学[N].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白冰.中国今文史话[M].上海:学林出版,200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大美超越金文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语法填空专练
跨界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