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核与启示*

2016-03-09 10:42黄安心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核芬兰创新创业教育

黄安心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核与启示*

黄安心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摘要: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享誉世界,以教育、技能训练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芬兰高等教育的辉煌业绩: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为此,笔者借参加广州市教育局芬兰“中芬教育乐园”考察团的机会,考察了芬兰比较典型的坦佩雷、于韦斯屈莱市5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总结其核心内容,可简要概括为“围绕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双轨二阶教学,创设三方合作条件,支持四种素质能力发展,形成五个鲜明特色”。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在内部机构、教学等各方面要做相关的改革创新、需要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模式和平台、要从长远大计上建立全民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芬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内核;启示

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实际上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不过创新侧重于“做事”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是通过人才来应用知识,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如解决生产、经营、服务问题、开发新产品。而创业侧重于“育人”,即是对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和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将来做有技能专长的职员,以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或将学生培养成为管理者、领导者和企业家,以适应承担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财富。正是因为芬兰重视教育对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创业的实际价值,才有了芬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创造了诺基亚(电信)、芬欧汇川(纸制品)、恩索纸业、富腾(能源)、愤怒的小鸟游戏等成功企业或产品的世界典范。这与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持续的教育重视与投入是分不开的。在此次论坛上听到一句芬兰专家最有感慨的话是“芬兰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三代人不遗余力发展教育,教育功不可没”。不过,值得赞赏的是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认为这是芬兰教育最成功的地方。

一、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核

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核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双轨二阶教学,创设三方合作条件,打造四种素质能力,形成五个鲜明特色”。

(一)围绕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人才实践素质能力的培养。什么是教育?国内学界认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芬兰的教育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并实施人才培养的蓝图,达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是按社会需求来设计,而不单是按教师意图设计的标准去教学和考核学生,实现所谓“达标”。

芬兰大学生实践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在政府的支持、资助和组织下,将企业、教育机构、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系统,完整、全过程地联结起来,通过企业提出问题需求,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及老师辅导支持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政府资助、中介、激励学生完成学业和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来完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企业真实的工作实践所需要的素质能力。

(二)实施双轨二阶教学:多学科基础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

知识的学习和素质能力的形成是完成人才培养所需教学任务的两个方面。芬兰的大学教育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推进的。主要是围绕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实施双轨教学。这种教学的机制产生于学习者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多学科知识的内心渴求和对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能力竞争压力的预期。并非“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因此,芬兰的高校教学实施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多学科知识基础素质的教育。主要围绕企业实际需要,设计专业教学及创业教育的多学科基础知识课程或专题。这些课程和专题的内容及学时以企业的需求和任务来确定,不是学校或国家统一规定的。此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阶段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将学业完成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放到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产品开发和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实现。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就要进入企业实践,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实际专业技术工作,带着问题去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解决活动,为企业解决问题、开发企业需要的产品。学生可以完成学业实践教学任务,获得就业机会,少数成功的学生还可以参与政府设立的创业种子基金的竞投,实现创业梦想。

(三)创设三方合作条件:企业、政府、学校的无缝对接

芬兰的教育教学运作是非常高效的。这是因为政府、学校、企业在培养人才上有高度一致的认知,全社会、全领域和全流程的资源整合。如坦佩雷市的教育机构全称是“教育、技能和经济发展局”,相当于国内教育、人社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总和。这样教育与技能训练及人才与企业就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扯皮,内耗低效。

芬兰的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主要是通过政策支持、中介机构平台支持、资金支持和专项基金的支持,如在坦佩雷市提供全民免费终身教育,学校无需担心生源、经费保障问题;学校招收学生时有定额学位,学位按先后顺序,先申请先得,超过不收,保证小班教学和教育质量;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学生人数一定,从申请学生中遴选,保证教学质量;专门成立有创业平台,如坦佩雷市政府出资组建的由大学与企业合作的“Demola”创新工厂平台。

企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非常乐意支持,主要是企业利用年轻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的探索与创新思想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因素对国际产品的不同理解与相互学习,为企业解决了产品开发、营销方案、商业政策与进行市场方式策略等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学生的免费“暑期工”(此时正式职工放长假),填补用工空缺,这些对企业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学生能解决一些产品和服务上的问题,也可以从中选择和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工作。如企业通过“Demola”创新工厂平台发布问题与需求,学生申请提出解决问题或开发产品的方案,有经验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成果在企业使用。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该平台每年的450个学生在100个项目中进行团队合作(40%是国际学生),80%成果被合作公司采用,15%的学生被企业录用,说明效果不错。

芬兰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选择有3年以上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以在帮助企业创设时进行各种政策指导、法律咨询和实际事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创立创业学院,对有创业欲望、创业潜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进行专门的培养,引导、培育其成为企业家;对一般的学生也要以培养实际岗位能力为目标进行企业实践的锻炼与指导,以帮助其完成学业;开设专门的多学科课程,让学生打好创新创业的基础。

(四)支持学生四种素质能力:岗位职业、实际问题解决、产品设计开发与创设企业个性化发展

芬兰的高校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校)占多数,如仅有22万人口的坦佩雷市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坦佩雷大学,两所应用科技大学——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坦佩雷理工大学,一所成人职业教育学院——TAKK(坦佩雷成人职业教育学院)。芬兰大多数人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应用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为芬兰的科技创新立国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打造四种素质能力,一是培养职业工作需要的岗位能力。主要是解决工作能力问题,如坦佩雷成人职业教育学院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成人职业能力教育。其他高校对一般学生也都会强化职业能力教育训练,这可以说是芬兰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和特色产品。二是培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高校针对少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与企业结合,培养技术业务骨干力量,并成为人才结构中的关键部分,解决了企业人才梯队的结构问题。三是培养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主要是针对有初步的研发兴趣和能力的工科、商科学生培养其针对社会需求进行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研发的实际能力。这也是针对较少学生提供的教育机会。四是培养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这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有创业潜质和初步能力的学生,通过选拔到专门的创业学院、商学院来专门培育,主要是通过提供创业机会,创造创业条件和提供种子基金的支持,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素质和能力,并且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五)形成五个鲜明特色:组织、资源、机制、对象与要素

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按教育规律办事,尊重教育科学,尊重学生个性,并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特质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创新创业教学,不追求形式主义和办学规模及数量的达标,而是让教育与企业社会紧密联系结合,让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人才市场来检验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这种肯定反过来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出有较强的实践素质能力的人才。

芬兰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素质能力的卓越人才群体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全社会体系化、一体化。这主要是指芬兰全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很重视,所有的政府政策、机构、资源和组织运作都体系化了,而且围绕教育目标,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结构、关系模式一体化了。不是片面、局部、临时应付检查和随意的行为,而是全社会持续、认真、有条不紊的进行。

2.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化、保障化。这是指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最重要的企业、大学和学生整合到一起,经费、设施设备场地有保障。整合的目的是提高资源效用,确保教育教学取得成功。

3.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结合的普遍化、深度化。这是指芬兰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将大部分教学活动和任务是放在企业、社会中进行的,并且企业也乐意参与,也得到收益,较好地处理了动力机制问题,从而能够普遍地、持续地深化校企合作,并且形成了常规的做法习惯与有效运行机制。

4.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分类化、分层化。这是指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特长和能力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利培养成功。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味追求培养几个企业家,有教无类也不只是一种机会,而是实施了各类各层次教育教学,将各类学生培养成才,也让学生更加重视教育的本身,即培养自己成才了,而不是学校是否是名校。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

5.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素化、内涵化。这是指芬兰的高校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己任,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和教育理念秉持、方式方法选择上都无不体现出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了国民的骨髓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二、对广州市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广州市的高校及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等终身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来说有四点重要启示:

(一)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应缺位

应当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学习芬兰政府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资金和中介服务支持。1.充分整合现有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总结现有的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经验及模式,引导高校、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深化合作,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并形成各自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包括网络平台和创新工场,为企业、学校和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现有的利用率不高的职业实训资源进行整合或拆分,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打造广州的创新工场。3.建立创新教育专项资金和创业种子基金,围绕广州市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和“三中心一体系”发展战略,在高等教育和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鼓励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引入社会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众筹等资源或设立广州市高校创业种子基金、创新项目前期资助资金等,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二)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高校进行相关的机构体制改革创新,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芬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其教育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没有创新创业教育就没有芬兰高等教育的特色,因此广州市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高校内部机构体制改革创新为基础。1.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审视和改革现有的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学校、院(系)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场所等;选拔、外聘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指导老师;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修改完善与创新创业教育不相适应的现有管理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导师)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2.改革现有的专业及课程教学规则(大纲、计划、实施方案等)。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将现有的专业课程按照多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进行设计;引入微课程建设理念,设计开发开放教育创新创业网络课程,满足在线多学科知识基础和职业技能在线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的学习任务需求和知识模块选择进行逐一研讨与调整;在一些专业试点基础上,逐步放开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真正做到完全学分制和自主选择课程。3.教育机构应组织或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测评和研究,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可在学校层面选拔一部分特长生,创建实验班,进行相关的教学实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经验。4.应在全社会宣传、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和好处,引导舆论方向,赢得社会认可和家长配合,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全新的模式和平台

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社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要以传统的用工、资助、技术合作等利益结合模式,稳定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基地;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时代的OTO模式,即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它包括:政府组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线上,企业等组织提出问题、需求,学生根据企业问题、需求提出解决思路的方案或设计方案,学校导师指导学生完善方案;在线下,在创新工场制作完善方案,召开多方论证评审会,选择合作对象和方案,政府或其他创投机构提供资助,实施创新创业过程,进行评估与反馈等。

(四)建立全民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长远大计

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成功,重要的原因是芬兰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全民终身教育基础之上的,以至全民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特点,创新创业教育在普通高校主要是完成学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而基于问题解决、产品开发、创设企业等方面的需求还不是很大,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长远来说还是非常重要。但是要看到,目前真正有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学生主要还是成人教育类学生,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怀着创业梦想来求知,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欲望非常强。笔者多年的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经历中了解到一种情况:学生对目前的成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和考核普通教育化,缺少针对成人教育学生设计的专业课程、知识模块、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成绩测评考核方法,很有意见。因此,广州市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抓好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体制机制设计与改革创新,坚持以创新教育为主以创业教育为辅的方针,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机制和方法体系;同时重点搞好开放教育、社区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业教育为主以创新教育为辅的方针,在政策、经费和场地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开放教育、社区教育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作用。普通高校和开放教育、社区教育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差异化发展,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学生、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落实国家及省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有效支撑。

总体来说,通过芬兰高等教育考察活动,使我们意识到,是时候重回高等教育重视社会实践、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轨道和传统了,应当借鉴芬兰经验,将高等教育传统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先进运行模式结合起来,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和全社会都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使广州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推动广州市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内核,成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6)03-0055-04

*基金项目: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开放大学特色微课程建设问题研究”(穗教高教[2015]29号)。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黄安心,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及开放教育。

猜你喜欢
内核芬兰创新创业教育
多内核操作系统综述①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