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左翼蒙古拒贡政策原因探析

2016-03-09 12:30金星
关键词:明朝



明朝对左翼蒙古拒贡政策原因探析

Reasons for Ming Government’s Refusing to Receive Tribute and Trade with Left-wing Mongolian Tribes

金星

JIN Xing

(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nChina010021)

[摘要]隆庆和议后,明朝与漠南右翼蒙古实现了正常的贡市关系,但与漠南左翼蒙古仍处于敌对状态,采取了拒绝与其进行正常贡市贸易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明蒙双方长期对立,隔阂较深,以及明朝对蒙古实行大民族主义政策造成的,二者不具备贡市贸易的历史条件及契机,主要责任在明朝。

[关键词]隆庆和议; 明蒙形势;时代环境;明朝; 大民族主义政策;左翼蒙古; 拒贡政策

隆庆五年(1571年),以俺答汗为首的漠南右翼蒙古接受明朝封贡后,明朝宣大、延绥一线的战争压力明显减弱,以蒙古大汗为首的漠南左翼蒙古诸部没有与明朝达成贡市关系,常年犯边,致使明朝蓟辽方面的防御压力骤增。明朝没有与左翼蒙古诸部达成贡市协议的原因,学界观点各不相同。如札奇斯钦《北亚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战争和平与贸易关系》中认为土蛮汗不至的原因是土蛮是蒙古大汗,他不能做政治上的让步;于默颖博士论文《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中认为明朝无法接受土蛮以战挟贡的做法,明朝实行扶此抑彼的对蒙古采取分化政策;赵文博士论文《明后期对蒙古对策探究》认为明朝对蒙古大汗防范心理较强,蒙古大汗拒绝向明朝俯首称臣,且明朝对蒙古分化政策,认为西虏封贡,东虏无援易治。本文试图借助史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此作进一步探析,恳请专家给予指正。

一、“隆庆和议”之初,明朝并未将以“土蛮”

为首的左翼蒙古排除在贡市体系之外

隆庆和议之初,明朝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有将左翼蒙古纳入协议体系的想法。隆庆四年(1570年)十二月,王崇古上奏朝廷:“盖老把都,俺荅亲弟,吉囊之子吉能等皆亲弟侄,而兀慎、摆腰、永卲卜、哆罗土蛮等酋又多其本统亲枝也。俺荅于诸虏为尊,行力能合之,必同心内附,然后可假以王封,官诸酋长比三卫示羁縻焉。第俺荅以为土蛮故主也,力不能致。臣闻老把都与土蛮善,而内亲黄台吉。适黄台吉使来,臣令其约老把都以招土蛮,如其来也,可以破三卫交构之私,即不来,则失俺荅诸酋之助,其势自孤,即今秋入寇,但能螫辽左,不敢南窥矣……。”[1]隆庆四年十二月甲寅王崇古在其最初的封贡互市计划中将左翼蒙古规划在内,也曾将这种想法上奏了明朝廷,而且让与蒙古大汗关系较好的老把都、黄台吉等传信给蒙古大汗“土蛮”,让其前来内附。明朝与以“土蛮汗”为首的左翼蒙古实现封贡互市关系,有诸多益处。明朝并非一开始就把左翼蒙古排除在外,也曾设想与左翼蒙古订立封贡、互市的和约。把汉那吉投奔明朝,无论对明朝还是蒙古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贡市的主动权在于明朝。如果以“土蛮汗”为首的左翼蒙古诸部能够抓住这一机会,辽东常年的战争或许可以避免。

《明经世文编》中也记载了王崇古招徕土蛮前来封贡的想法,“土蛮一枝原系俺答各夷故主,近伊恃强背负,每思仇杀。今俺答自称彼力不能招徕,臣访得老把都外与土蛮交往不失,内与黄台吉亲依尤切。本月初五日,适黄台吉差真夷来谢,臣亦谕令会合其老把都,传示土蛮同为内附,虽土蛮从否难期,亦可破三卫交构之私, 歆土蛮来归之念……。”[2]卷316王崇古《酌议北虏封贡事宜以遵国体疏》王崇古对土蛮能否来归附没有把握,但他尽力向土蛮传达了通贡互市的诚意,而且向明朝兵部上报了此事,分析了招徕土蛮前来归附的好处,希冀土蛮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前来归附,也希望明朝能够采纳他的建议。

隆庆五年(1571年)二月,王崇古上奏明朝廷,全面阐述了封贡互市的理由,并提出八条具体处置办法。[1]隆庆五年二月庚子明穆宗要兵部议奏,兵部拟召开廷议。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朝都给事中章甫端等五人各自条陈封贡互市事宜,与王崇古八议互有异同,兵部集府部科道诸臣廷议,结果同意王崇古意见的有22人,不同意的17人,同意封贡,不同意互市的5人。众人各持两端,无法取得共识。明穆宗要求推迟再议。[1]隆庆五年三月庚寅同年三月,第三次商议贡市事宜。宣大总督王崇古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不同意见,得到明穆宗的支持,封贡互市事宜最终定了下来。

封贡互市事宜的确定是明代对蒙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变,它是对以往明世宗时对蒙政策的彻底否定,是对明廷长期以来形成的因循苟且腐朽气氛的扭转。但这个过程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凶险,其间王崇古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了封疆大吏的高瞻远瞩,以国家社稷为重,勇于承担责任,置个人安危不顾的精神。与右翼蒙古封贡互市政策虽然确定下来,但执行这一政策的道路依然充满阻力和艰辛。

二、左翼蒙古没有被纳入封贡互市体系原因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朝与右翼蒙古封贡事成,“俺答报如约,惟土蛮不至。”[3]卷222《王崇古传》土蛮为何不至?

一种观点是“土蛮与俺答关系不谐,而且土蛮汗也不可能在名分上排在俺答汗之后与明交往,因此没有来。”[4]

土蛮与俺答不谐并不能成为土蛮不来的理由。土蛮与老把都、黄台吉、青把都等关系较好,土蛮是与明朝订立盟约,得到明朝封贡互市,与右翼蒙古没有多大的关系。况且土蛮控制朵颜三卫,以三卫的名义在蓟辽边境得到明朝的封赏互市利益已多年,深知其中的利益关系,不可能因为俺答的关系而放弃此次机会。至于土蛮汗顾虑封贡后在名分上会排在俺答之后与明朝交往,所以不来,也不可信。明朝并没有要把土蛮汗排在俺答汗之后封授的想法,这也是不可能的。明朝的封授是按照蒙古首领在蒙古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封授,如此才能维护蒙古内部的稳定,保证封贡关系的稳定。土蛮汗是蒙古大汗,俺答故主,土蛮汗与俺答不谐,对土蛮汗和俺答汗可以分别封授,分别统领蒙古左右两翼诸部,土蛮汗封授地位高于俺答汗,无可厚非。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土蛮汗是蒙古的大汗,不可能接受明朝的封贡,不能随意做政治上的让步,所以土蛮没有来。[5]

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对于封贡,蒙古人看重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政治地位。事实上,俺答汗也并不认为封贡代表着自己向明朝俯首称臣。关于俺答封贡事宜,三部蒙古文史料均有记载。《黄金史纲》记载:“攻打汉地,袭击城池之际,汉地的大明皇帝惧怕而缴纳贡赋和租税,并上俺答可汗以‘顺义王’的称号。”[6]《蒙古源流》记载:“其后,迨十九年,行兵余取城之汉地,残破其国,循行各地时,汉国大惧,遣使来与阿勒坦合罕以顺王之号并金印请和。于是,岁次辛末,阿勒坦合罕六十五岁时,与大明隆庆(合罕)讲和,开其不胜负荷之大藏门焉。”[7]《阿勒坦汗传》记载:“右翼三万户行兵逼近汉国,为平等议和驻扎格勒哈勒噶外边。汉国王苏朗等大小官员聚于额鲁之内,汉国大明汗尚蒙古阿勒坦汗以绥王尊号,赐效力和平之诺延以都督里呼将军之衔,分别授予名号于维护无垢和平之诺延与官员。颁发金印与金字黄书,给予大量金银等财物,和虎豹貂獭等各种皮裘,以及宽敞的蟒缎裘衣等各种衣服。可汗为首三万户诺延提其所好时,给予多种奇异的封赏不可数计,年年月月不断贡我所需,令人满足称心如意。”[8]从中可以了解蒙古人并不认为封贡互市是向明朝称臣进贡,而是明朝在蒙古兵力威胁下,主动纳贡请和,颁发金印、给予大量金银财物,而且年年月月供应所需。所以如果土蛮汗接受封授也不可能认为自己是称臣纳贡。事实证明,土蛮汗曾经多次挟贡挟赏,希望与明朝建立贡市关系,得到明朝的封赏,并以未能如愿而抱憾终身。所以,也不存在因为他是蒙古大汗,不能对明朝俯首称臣而不接受封贡。

第三种看法是“明朝采取分化政策,坚决不答应察哈尔汗的求贡。这是因为在整个明代蒙古大汗从未接受过明朝的封号,不可能象俺答那样接受王封,做出让步,要直接与蒙古大汗建立贡市关系比较困难。”[9]

诚然,明代蒙古大汗确实没有接受过明朝的封号,但事实上,土蛮汗曾经请求过封王。在对明朝的政治关系上,蒙古人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并且并不认为接受王封就是称臣,反而认为是一种荣耀。所以能否达成贡市协议,主动权不在蒙古,而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脱脱不花可汗也没有接受明朝的王封,但脱脱不花可汗仍然能够和明朝达成贡市关系,也先也没有接受王封,同样也能取得贡市权利。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左翼蒙古能否达成贡市关系的关键在于明朝,而非左翼蒙古,想要达成协议,明朝总会找到合理的办法。所以二者没有达成协议的责任主要在明朝方面。

三、明朝对左翼蒙古拒绝封贡互市的原因

明朝对左翼蒙古的贡市态度在封贡前后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为什么明朝对左翼蒙古采取拒贡政策?有研究者认为,一是土蛮汗以武力相胁迫,明朝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二是为扶此抑彼,加剧蒙古的分裂以求坐收渔人之利。[4]P80-83我们赞同这个观点。

其一,明朝与左翼蒙古没有达成贡市和议的历史条件。

蒙古俺答汗自嘉靖十九年(1540年)开始求贡,经30年历程,期间发生了庚戌之变、嘉靖三十年(1551年)马市等一系列事件,双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共识。明蒙双方以把汉那吉事件为契机,以俺答多年求贡经历为铺垫,右翼蒙古与明朝双方共同宣誓“天王佛祖证我盟誓,两家如有违背,遭此锋利。”[10]以明朝方面不“烧荒、捣巢、赶马”,蒙古方面“不犯边”,“纳贡以后,我不受彼之降虏,彼无纳我之叛人”[2]卷327《张文忠公集四》,《答都督张心齋》。双方以此为条件达成了封贡互市的协议。明朝边臣主动向蒙古俺答示好,蒙古俺答汗感恩于明朝不杀且厚待把汉那吉,听取明朝边臣意见,在明朝朝廷及边臣有识之士的策划及操作下达成了和议。此和议的达成既保全了明朝国体的尊严,又使俺答方面得到经济实惠,实现多年心愿,且感觉到荣耀。明朝官员可谓费尽心机。

明朝与右翼蒙古实现封贡互市是有深厚基础的,这一点是左翼蒙古无法比拟的。左翼蒙古纠结朵颜三卫、建州女真多年侵扰明朝蓟辽边境,杀掠边境人民,给明方蓟辽边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双方损失惨重,积怨很深。蒙古土蛮汗作为宗主汗,倨傲不下,以武力挟贡市不断。在这一时期这样的历史局势下,明朝派人与左翼蒙古主动示好,让左翼蒙古前来接受封贡互市,这是明朝不可能做到的。正如万历五年(1577年)夏,土蛮大集诸部犯锦州,要求封王,张学颜上奏所说的:“敌方凭陵,而与之通,是畏之也。制和者在彼,其和必不可久。且无功与有功同封,犯顺与效顺同赏,既取轻诸部,亦见笑俺答。臣等谨以正言却之。”[3]卷222《张学颜传》明朝已被挟贡市为耻,嘉靖三十年(1551年)马市破裂的原因即在于此。为维持明朝尊严,考虑到与左右翼关系不同,明朝也会区别对待,不可能同意左翼蒙古的要求。可以说,明朝与左翼蒙古没有达成和议的历史条件和契机。

其二,中原王朝根深蒂固狭隘的大民族主义,决定了明朝对左翼蒙古实行拒贡政策。

明朝历来对周边民族实行“扶此抑彼,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政策,而且认为游牧民族是犬羊之辈,顺逆无常,多是使用离间、挑拨、隔离等手段对待蒙古各部,不能以平等的姿态,诚信交往。

在明代史料中充斥了许多这样的事例。如永乐年间,明朝采用扶此抑彼的手段,对鞑靼、瓦剌两部分而治之,扶持一部,攻打另一部;景泰年间,也先与脱脱不花汗不和,二者分别派使臣朝贡明朝,当得知脱脱不花使臣中有也先的人在内后,明朝大臣曾提议迟留脱脱不花汗使臣数日,宴劳比也先使臣加厚,让也先与脱脱不花汗之间产生误会,猜忌加深。[1]景泰二年五月壬子当把汉那吉归降明朝后,明朝计划让俺答以赵全等板升叛人换取其孙,俺答有所犹豫。大同巡抚方逢时用计离间,许赵全等立功赎罪,赵全等给明朝写密信,表示悔罪思归,愿意立功赎罪。当赵全等按照与明朝的约定,劝说俺答移兵塞上时,明朝又派人与俺答联系,与俺答说:“诸亡命自知罪大,假此诱汝自赎,还乡里得官赏耳,非为汝也。”[11]并且拿出赵全等的密信给俺答,至此俺答才下定决心将赵全等板升叛人交付明朝。

对蒙古分而治之,扶此抑彼是明朝惯用的手段。因为俺答汗与土蛮汗不睦,明朝想用这种厚待拉拢一方,孤立打击另一方的办法,藉此坚定俺答与明朝的封贡互市和约,使蒙古左右翼不能联合行动,达到分裂蒙古的目的。张居正的书信中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今东虏于我非有平生肯款之素也,非有那吉纳降之事也,非有执叛谢过之诚也。侵盗我内地,虔刘我人民,其迫胁无礼如此,堂堂天朝,何畏于彼,而曲徇之乎?且西虏以求之恳而得之,故每自挟以为重,今若轻许于东,则彼亦将忽而狎视之,他日且别有请乞,以厚要于我,启衅渝盟,必自此始,是威亵于东而惠竭于西也。故在今日,宜且故难之以深钓其欲,而益坚西虏之心。异日者东虏之敢大举深入,以西虏为之助也。今东虏有求而不获,则西虏以我之重之也,亦挟厚赏以自重,必不从东虏矣。虏不得西虏之助,则嫌隙愈构,而其势愈孤,而吾以全力制之。纵彼侵盗,必不能为大患。是我一举而树德于西,耀威于东,计无便于此者。”[12]卷二十九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明朝的居心跃然纸上,清楚说明了明朝拒绝左翼蒙古款贡的原因,也是明朝制衡左右两翼蒙古的策略。

其三,当时的明蒙形势及时代环境决定了明朝不可能将左翼蒙古纳入款贡的范围。

隆庆和议初期,明穆宗刚即位不久,明世宗长期拒绝蒙古贡市的阴霾还没有散去,明朝大臣看皇帝眼色行事,迎合皇帝,不敢表明自己观点的做法仍然没有改观。东部的土蛮汗仍然在不断侵扰明朝蓟辽边境。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大臣不可能提出将土蛮汗所辖的左翼三万户纳入封贡互市的对象。虽然在王崇古的预计中有这种想法,但在真正的实施中,这种观点不可能被通过。俺答因感于明朝厚待其孙,低姿态听从王崇古的建议上表求贡。明蒙贡市得以达成,实际是明朝主动让步讲和,并非被动接受蒙古的求贡,这是明朝可以接受的。

土蛮汗的情况则不同,无论明朝是主动示好还是接受土蛮汗的封贡请求,都意味着屈辱求和,有失明朝天朝国体,是明朝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事情。况且,假设接受了土蛮汗封贡求市,亦不能保障左翼蒙古三万户短时间内做到不犯边,不抢掠,而这正是最致命的一点。明朝朝臣往往把这一点作为衡量封贡互市成功的唯一标准,做不到则意味着封贡互市政策的失败。

明朝作为中原王朝,只能接受周边“蛮夷”的朝拜,这种以正统自居的观念由来已久。所以,在达成右翼蒙古与明朝的和议时,明朝从内阁大臣到边臣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保全明朝的尊严和体面。于是想出了让俺答执送板升叛人赵全等,以表示对明朝的诚意。又使用反间计促成这件事的成功,制造俺答“执叛请罪求和”的假象,给明朝找台阶,掩盖明朝主动示好请和的真相。对于土蛮汗,明朝也不能失尊,在后来土蛮汗的不停挟贡下,明朝同样提出了接受土蛮汗封贡互市的条件,即“当执速把亥、黑石炭、歹青、炒花、暖兔、长兔款塞,然后许可。”[13]卷十 《土蛮列传》P194页这些人是土蛮汗的族叔及兄弟,或是部人,土蛮汗是不可能以献出他们来求款的,所以也就无法接受明朝的条件。明朝更不会无条件接受土蛮汗封贡。

所以,在当时条件下,即使如张居正、王崇古等有识之士,也不可能突破这一局限性,去达成与左翼蒙古的和议。明朝决策者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对左翼蒙古实行拒贡政策。

[参考文献][1]明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校勘本,1962.

[2][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62.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于默颖.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D].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80-83.

[5]札奇斯钦.北亚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间的和平战争与贸易之关系[M].台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版委员会,1972.143;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237.

[6]汉译蒙古黄金史纲(朱风,贾敬颜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45.

[7]萨囊彻辰.蒙古源流(道润梯步译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53.

[8]阿勒坦汗传(珠荣嘎译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72-75.

[9]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237.

[10][明] 刘应箕.款塞始末[A].薄音湖,王雄编辑.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92.

[11][明]方逢时.云中处降录[A].薄音湖,王雄编辑.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12][明]张太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3][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A].薄音湖,王雄编辑.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四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降小宁]

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1.012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6)01-0065-05

[作者简介]金星,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

[基金项目]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批准号2014B065。

[收稿日期]2015-01-06

猜你喜欢
明朝
明朝货币制度变迁问题研究探讨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明《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考释
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明朝隐士略探
明代治黔措施略论
明万历援朝抗倭后朝鲜社会秩序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