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3-09 13:54廖明韩秋李诗刘星星
贵州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婴幼儿药品我院

廖明 韩秋 李诗 刘星星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我院2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廖明 韩秋 李诗 刘星星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3)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会对机体产生一定伤害, 近年来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为药品用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本文对我院2014年收集到的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以期降低我院 ADR 发生率,更好的发挥ADR监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上报的ADR报告共263例ADR报告。

1.2 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报告中相关信息,内容包括:(1)患者情况,性别、年龄;(2)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3)ADR情况,抗感染药物ADR情况、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归转等。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63例ADR报告中,男112例(42.59%),女151例(57.41%),其中≤1岁97例(36.88%);>1~4岁30例(11.41%);>4~14岁42例(15.97%);>14~44岁63例(23.95%);>44~64岁26例(9.89%);≥64岁5例(1.90%)。

2.2 用药情况 263例ADR报告中,共5种给药途径,其中静脉滴注241例(91.63%)、口服8例(3.04%)、皮下注射1例(0.38%)、静脉注射6例(2.28%)、肌内注射7例(2.66%)。参照《新编药物学》[2]对药品进行归类,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抗感染药136例(44.01%)、抗肿瘤药62例(20.06%)和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20例(6.47%)。

2.3 ADR情况 136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涉及药品共10类23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76例(55.88%);大环内酯类28例(20.59%);青霉素类10例(7.35%)。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到二十个系统器官损害,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病例最多,有223例(55.20%);按不良反应的比例大小涉及到的系统器官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红细胞异常、呼吸系统损害。本次观测的不良反应经及时停药好转的有90例(34.22%),经对症处理缓解后痊愈的有173例(65.78%),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

3 讨 论

不文中,女性患者(151例)明显多于男性(112例),其中≤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共127例,占48.29%,结果提示婴幼儿患者用药更易发生ADR。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本院为妇幼保健院,患者多为妇女、儿童,因此婴幼儿患者在全院患者中的比例较高,发生ADR的比例也较高;(2)婴幼儿器官发育不全,使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蓄积在体内,代谢缓慢,血中半衰期延长,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婴幼儿体液总量高于成人,并且皮肤及黏膜组织较薄,药物更易进入组织细胞;(4)婴幼儿用药依从性差,常常发生漏服、多服等情况。在26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有241例,高达91.63%,分析原因为:(1)抗生素和激素常选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这类药物副作用大,并且输液速度过快,药物浓度,注射液pH值等不适宜都会增加ADR的发生[3];(2)静脉输液的药品难免存在杂质或微小颗粒,会造成血管栓塞或血流不畅。因此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应坚持“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能单药治疗不联合用药的原则”[4],若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房的巡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ADR的发生[5]。在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发生比例最高,共136例,构成比为44.01%,其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的例数最多,与相关报道一致[6]。原因可能与抗感染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应用广泛有关。此外,部分抗生素具有易致敏的特点,因此医生在给患者开具药物时,应遵循抗感染药物用药原则,并做相应的用药宣传,降低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本次观察到的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红斑性皮疹、荨麻疹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皮肤的损害更易被发现有关。此外,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且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用药后的变化特别是儿童等人群,杜绝无指征用药及抗生素滥用。

[1]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第81号.2011-05-04.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于杰,姜丽丽,王建平. 3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医药导报,2012,31(1): 115-118.

[4] 我国确定用药十大原则[J]. 共产党员(河北),2014,4:44-45.

[5] 蓝海珍. 7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 : 1026-1028.

[6] 王永,鲍志伟,胡霞,等.我院1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8:102-103.

R969.3

B

1000-744X(2016)05-0522-02

2015-10-20)

猜你喜欢
婴幼儿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