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并发胆管炎误诊1例分析

2016-03-09 20:36何玲慧陈晓琴周力
贵州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胆管炎胆总管高位

何玲慧 陈晓琴 周力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通信作者

胆结石并发胆管炎误诊1例分析

何玲慧1陈晓琴2△周力2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胆管炎; 高位胆道梗阻; 血清CA19-9

急性胆管炎在发病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高位胆管阻塞的定位诊断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两者容易漏诊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警惕,现就1例高位胆道梗阻并急性胆管炎误诊病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因腹痛伴发热2个月入院。起病前有饱餐史,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 ℃,无大汗淋漓,无反酸、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肩背部及四肢放射性疼痛等,自行于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于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腹痛、发热原因”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未见异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38.9℃ P98次/min R23次/min BP129/80 mmHg。急性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瘀点、瘀斑。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律齐,心率98次/min。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丰满,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5次/min。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3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尿常规示:尿胆原2+;肝功能全套示:ALT141.58U/L,AST163.24U/L,TBIL50.07 umol/L DBIL31.36 umol/L,IBIL20.07 umol/L,GGT644.07 U/L,ALP 237.36 U/L;血清肿瘤标记物示:CA19-9 74.55 U/mL;行胰腺炎、病毒肝炎标记物、伤寒、传染病、心肌酶、心肌标记物、腹部平片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及全腹部CT示:双下肺感染,胰腺稍丰满;胃镜示:慢性胃炎伴胃窦糜烂;14碳呼气实验HP(-);胃镜病理仅提示炎症改变。住院期间给予抑酸、抗感染、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腹痛、发热情况好转后出院。出院诊断:(1)慢性胃炎伴胃窦糜烂 HP(-);(2)肝功能异常原因:肝硬化?其它?(3)肺部感染。5 d后患者因相同症状再次住院。查血象较前无明显变化,尿胆原1+。行淋巴瘤、结核、免疫、甲功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复查胸部CT提示感染较前吸收。治疗与诊断同第一次。住院7 d后症状缓解出院。1个月后患者以相同症状第三次住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62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尿常规示:尿胆原1+;肝功能示:ALT65.68U/L,AST52.35U/L,GGT634.06U/L,ALP634.53 U/L,胆红素正常。根据此次肝功能中GGT、ALP升高明显,考虑胆道疾病可能性大,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示:高位胆道梗阻,肝内胆管、胆总管炎性改变,胆总管、肝内胆管内结石;上腹部MR+MRCP检查示:高位胆道梗阻,胆总管、肝右胆管内结石。综合全院相关科室会诊后,考虑腹痛、发热原因:(1)急性胆管炎;(2)肝内外胆管结石并高位胆道梗阻。建议手术治疗,与家属沟通后其拒绝手术,症状好转后病人要求出院。半个月后因腹痛再次发作并较前明显加重就诊肝胆外科,体温达40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3.56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降钙素原2.13 ng/mL;尿常规示:尿胆红素2+;肝功能结果示:ALT217.24U/L,AST179.35U/L,TBIL105.92 umol/L,DBIL79.48umol/L,IBIL 26.44umol/L,GGT903.53 U/L,ALP549.89 U/L;肿瘤标记物:CA19-9 192.36 U/mL。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道镜探查+激光碎石术+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恢复顺利,切口二级/甲等愈合出院。

2 讨 论

在急性胆管炎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均有其特点。早期在胆道阻塞的基础上发生胆管感染 ,脓性胆汁因高压经肝窦进入循环 ,造成菌血症和败血症 ,临床出现腹痛、高热寒战、黄疸;病情进一步发展 ,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高位胆管阻塞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外科治疗,仍为胆道外科临床的困难课题[1]。该例患者因腹痛、发热不适反复发作多次入院,前3次黄疸不明显,且经过腹部B超、腹部平片、腹部CT检查均未发现结石征象。但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GGT、ALP随之升高,提示我们不能排除胆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选择增强CT检查确认该病,并通过上腹部MR平扫+MRCP进一步证实。陈亮[2]的研究发现,对于胆道疾病的患者行肝胆CT强化检查后患者胆管炎症反应明显 ,诱发胰腺炎几率增高,但在一些不容易显影的结石诊断方面,增强CT却可以指导诊断,这为临床医生诊断高位胆道梗阻提出了难题。梅永等[3]研究发现血清CA19-9水平升高对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高的早期预判价值,CA19-9亦可能是急性胆管炎的炎性标记物之一。我们在对该病人的检查回顾中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清CA19-9水平有所升高,由第一次发病时的74.55 U/mL升高至第四次时的192.36 U/mL,支持梅永的观点。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发现肝功能损伤以GGT及ALP的升高为主且伴有血清CA19-9水平升高时,要高度警惕胆管炎的可能,可考虑进一步行上腹部MR平扫+MRCP,有助于不典型胆管炎的诊断,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钱光相.高位胆道阻塞性病变定位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比较[J].肝胆胰脾外科杂志,1997,3(4):217-218.

[2] 程亮.重症胆管炎50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220-5221.

[3] 梅永,彭慈军,陈丽,等.血清CA19-9早期预判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4):445-447.

R575

B

1000-744X(2016)02-0194-02

2015-11-02)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胆总管高位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高位算起更方便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