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借词音系理论模型的贵琼借词音系改造

2016-03-09 11:09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韵尾音系借词

袁 利

★语言·文学★

基于借词音系理论模型的贵琼借词音系改造

袁 利

借词音系学是现代音系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借词音系理论模型可以通过语音、音系、音系知觉上等层面来得以诠释,而在词汇借用中,知觉相似性、音系制约、知觉凸显性等理论框架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音系研究进一步发展,优选论逐渐成为近年借词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但研究表明多种词汇音系模型在借词借入过程中常常共同作用于音系改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语音对应、音系对应,以及基于OT的制约条件的配对等借词音系模型理论都可从不同角度用来分析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借词音系的改造,而贵琼语借词音系改造中固有音系规律主导借词音系的改造,其他因素一定程度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借词;音系理论;贵琼语;音系改造

借词在现代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借入词汇的语音常会遇到固有音系不存在或不合法的音,根据固有音系和外来词音系对其语音及其语音系统本身进行“改造”[1]。借词音系学研究近30年,知觉相似性、音系制约、知觉凸显性等在借词音系学理论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语言学研究认为,语音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借词音系学理论分析模型可知,各种理论模式有其各自特点,代表着一定借词音系理论和规律,从语音、音系、音系知觉以及优选论等不同层面研究借词音系变化。这几种理论模型既相互独立,同时又互为补充,而知觉相似性和感知显著性及其相关动因在借词音系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2]。贵琼语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该语言被发现之时,继孙宏开在《藏缅语语音和词汇》最早对藏缅语语音系统归纳以及对各个语支主要音系规律的认知后,许多学者如马学良(1991),黄布凡(1992),孙宏开(1991,2007),宋伶俐(2011)等对贵琼语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短短30多年贵琼语音系统及其特点经历了一个不断改变与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学者对贵琼语音系的各个层面调查研究并完善的过程。作为音系研究的重要分支,以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基础的借词音系研究在国内常常把其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汉语借词音系的讨论,较少涉及少数民族语言。因此,用借词音系学理论模型同时借助其语言材料来分析贵琼语音系的变化,探究贵琼语中借词音系的改造;研究表明贵琼语借词音系改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借词音系理论模型

从喀山学派提出“生理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的区别使音系学从普通语言学分离出来成了可能,而结构主义的出现使之得以实现,结构主义音系学和和生成音系学是近百年音系学发展的两大分支[3]。结构主义所提出的音位分析程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音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而生成音系学的SPE经典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成音系学理论,具有一定创新,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词汇音系学发展成生成音系学重要流派,而借词音系学也随之成为音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借词音系学是随着19世纪新语法学派研究而成为历史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借词的使用对目标语中词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的音系有区别,因此借词音系的变化与作用也成了语言学家研究音系发展变化的新方向。早期对借词的音系研究主要体现在语音、音系因素在借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随着借词音系学的不断发展,其研究成为音系学研究中又一个重要的分支,借用中词汇项所经历的各种音系转换过程是音系学家们兴趣之所在,共时层面的不同层次音系结构的借用和调整如音段、音段结构和韵律等方面成为借词音系的重要内容[4]。

借词音系理论常常反映在语音,音系,音系知觉理论,上世纪90年代,语音的知觉相似性成为借词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Silverman,1992;Yip,1993)。当源语言与目标语有着相同的语音或音系结构,借词音系通常会直接映射。如果目标语没有相应的语音或音系表达形式,则会借入与源语言最为“相似”的结构。Silverman曾提出词汇借用过程分知觉层次和和操作层次,借入者基于对本族语音系认知首先对借入词的音段进行感知并通过合并,删除等方式把知觉上对立或不凸显的语音信息进行处理,实际操作中在本族语音系统感知的基础上使表层输入与本族语的语音系统的匹配最为接近[5]。在此基础上的“知觉映射假设”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借词与源词的知觉相似度,这一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相同的输入却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被感知、获得不同的表征进而借入不同的语言。但这种语音知觉相似性很有局限,因其感知只限于借入者自己母语感知系统的范畴,故备受质疑。

Lacharite&Paradis从音系观点上提出词汇借用过程中的语音变化属于音系的,借用者对词的语音结构不在体现在表层语音信息,而是音系的内在结构、深层结构等实际音位表现。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次音位特征在词汇借用过程中并不重要,有音位区别的特征在借入的过程中以不同的特征出现,而同一音位的各音位变体则以相同的方式借入[6]。Iverson & Lee针对上面两种观点的不足提出了音系知觉原则,对于源语言语音知觉标识部分会映射到相应目标语言中,从听觉凸显性研究次音位特征的去留问题关键在于其知觉标示性的强弱[7]。知觉凸显性虽从某种意义是音系知觉原则较之前面的理论模式的一种进步,但其研究仍然需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撑,相对主流音系理论OT模式,其理论优势并不明显,优选模式是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和并行比较来研究借词音系,由于词汇的借用中会受到目标语言中音段构成和配置的条件制约,OT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和词汇借用恰好契合,因此在音系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音系不透明现象、循环问题、音系例外现象等制约了OT的发展[8]。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理论模型都有着一定合理性,因此在目标语中也能找到部分满足这些理论模型的词汇,但是借词音系改造过程不可能完全只由其中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或涵括,因此这些模型之间相互关系是统一,不会相互排斥,借词音系认知理论构架可从语音对应、音系对应,以及基于OT的制约条件配对来进行分析,这也是迄今为止借词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

二、贵琼语音系发展概观

贵琼语是“藏彝走廊”众多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属于羌语支系的一种,贵琼语语音方面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其音系除了具有羌语支音系共同的复杂单辅音、三或四套塞擦音、数量较多的复辅音等特点外,其单辅音数量多;复辅音是由前置鼻音与基本辅音共同构成;塞擦音较多,共四套,组合形式多样,既可以和清塞音、塞擦音相结合,也可和浊塞音、塞擦音相结合,还可和清送气塞音、塞擦音相结合,无小舌塞音;另外元音突出表现在鼻化元音的使用,无辅音韵尾等特点。

贵琼语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从整个藏缅语语族各音系来看,羌语支的单辅音最复杂,各语言间单辅音的差异也反映了其音系的自身的发展。贵琼语的塞音11个共四套,分清浊,而清音中又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擦音15个共七套,基本上是清浊相对而无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在国内,塞擦音常被看做单辅音,贵琼语的塞擦音共12个,分舌尖前,舌尖后(卷舌),舌叶和舌面四套,有清浊和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早期藏缅语中的塞擦音很少,各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各个塞擦音发展的不平衡,而塞擦音的发展受韵母和复辅音的影响,大部分塞擦音可以看做是复辅音向塞擦音的转变。至于塞音,多数藏缅语中有三套,但贵琼语中有四套塞音,多了小舌塞音q,qh,它与舌根部位塞音相对立,如“弯(po33l33l33),坑(qho53)”。小舌音是历史的遗留还是后起的语音现象,现在还无定论,笔者认为从发音原理讲,小舌音更难发,不省力,因此不像后起的,极有可能来自汉语的影响或某些词与汉语同源。贵琼语的单辅音发展体现在学者不同时的研究中,马学良《汉藏语概论》中最早归纳了贵琼语39个单辅音,而孙宏开则认为贵琼语有单辅音44个单辅音,新增加了3个擦音v,ʃ,,2个塞音q,qh,擦音v的出现是随着越来越多汉语借词进入而逐渐被记录;然而ʃ,q,qh不存在与汉藏语中,却能在羌语或其他同源语的辅音中找到。v是浊音,现代贵琼语音系中塞音和塞擦音都分清浊,送气不送气,其实藏缅语中有些不分清浊,如果清音浊化了浊音音系就发展缓慢,因此贵琼语清浊、送气与不送气之分的音系特点表明其音系自身的发展过程,这种音系特征多少是藏缅语音系陈迹的反映,另外浊音清化也是现在藏缅语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清塞擦音可以和相应浊音对应。如:虫子(bu55lu55),九(gui33)听起来就近似清音,飞(ph53)近似浊音b。

另一方面,贵琼语的复辅音特点体现在鼻辅音和基础辅音的结合,通常认为贵琼语复辅音21个,复辅音中前置辅音可以和清塞音、塞擦音组合,也可以和浊塞音、浊塞擦音组合,还可以和清送气塞音、塞擦音组合。前置辅音以鼻音n开头,组合能力极强,借词中以单辅音为主,原因是汉藏语中均无复辅音。虽然藏缅语各语言的复辅音发展的不一致但在大部分语言中保留早期藏缅语丰富的复辅音,近年来,有些复辅音已经完全消失,有些已经转化成另外的语音要素。复辅音中前置辅音脱落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虫(bu55lu55)是从(nb35lu55)中演变而来,复辅音变化较复杂,如早期贵琼语中”马(mbu35)”或nbu35,复辅音的改变就是一个说明其复杂性的例子,如果“马”原始形式mbro或mgro,那么贵琼语中脱落了后置辅音r。除此之外,对贵琼语韵母的讨论主要在其鼻化元音上,羌语支中有些有鼻化元音,如贵琼语,有些有卷舌音,如尔龚语,其主要原因和韵尾有关。对于贵琼语的辅音韵尾问题,有学者称贵琼语材料中都没有辅音韵尾,在对贵琼语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发音人的固有词和汉语借词发音都有一定的鼻音尾韵,数量不多,主要是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鼻音,它们和鼻化音不构成对立,两者处于自由变读状态[9]。因此,鼻化元音是贵琼语明显的特点之一,如果韵尾在发展中被完全保留,那么这些语言中就没有鼻化元音,如果韵尾已经或正在脱落,这一过程会影响元音的性质,贵琼语中韵尾大部分已经脱落,在元音上更多体现出鼻化元音,例如“三(sõ53),胖(phã33)”。藏缅语常带m,n,韵尾,有些保留韵尾的也在从m,n韵尾向转变,甚至有些韵尾已经消失,这也反映了鼻化元音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鼻化元音是鼻化辅音在自身演变、脱落的过程中产生的过度性语音现象。有时鼻辅音声母在一定条件下对韵母带来一定影响,体现在鼻化元音上,如“五(55)”。贵琼语的复元音韵母是后响复元音,三和复元音iu,iou常出现在汉语借词里,如:手表(sou53piu53)。二和复元音有前响和后响之分,前响复元音以i,u作韵尾常出现在汉语借词里,如父亲(phei53),学者虽未讨论其原因,但一定程度上讲借词的音系特点受目标语言音系制约的同时又保留部分源语言语音特征,这些变化从另一个层面也恰恰反映了贵琼语语音系的变化过程。

另外,语调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音系特征,贵琼语有四个声调,最早黄不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前溪乡的调查记录总结了55、35、31、33四个声调[10]。而后来一些学者提出了55、53、35、33四个声调。众所周知,藏缅语语言中声调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声母清浊、复辅音前置辅音脱落、韵尾变化、音节合并以及临近语言的影响,这几种因素中前三种是基本因素,但在不同语言中作用不同,声调开始分化有些主要是因为声母的清浊,如藏语,有些是声调清浊和临近语言的共同作用,如羌语。贵琼语从其语言特点上更接近于羌语支,像羌语一样贵琼语中有高平调55,中平调33,也有独特其独特的高升调35,高降低调53,低降调31,一般来说,清声母的词读高平55,中平33居多,偶有高降低调53,浊声母的词读高降低调53,高升调35,中平调33较少,偶有高平调55,在汉借词中常出现高平调55,中平调33。例如:干(s55),这里(t33),背(bu35),国家(ku3355),和平(xo33phí33)等高平调主要出现在清声母和少量浊声母固有词中,也出现在汉语借词的阴平调的字中,中平调主要出现在清声母和少量的浊声母或复辅音固有词,同时在汉借词的阳平调的字中[11]。如:因此声母清浊和复辅音的前置脱落、简化是影响其声调的主要因素,另外汉语借词对贵琼语的声调也有影响,其绝大部分汉借词来自4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调读55,阳平调读33,上声调读53,去声读35,另外,许多藏缅语中的高平调h韵尾转变来的,但h韵尾在藏缅语中找不到它的对应关系,然而贵琼语的高平调常常出现在带有塞擦音的送气音的复辅音里,如:nth55,ntʂh55。

贵琼语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像其他语言一样,其语音系统在经济的原则下都会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贵琼语随着借入的词汇增加,其语音系统随之有些改变,因此,同源语和借词的语音系统是了解贵琼语音系统发展与改变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改变是双向的,即借入词音系对贵琼语的影响如同贵琼语音系对借词音系改造一样重要,在借词音系改造过程中,源语言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三、贵琼语借词音系改造

语言生态环境决定语言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和其他语言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从语言的共时与历时性来看语言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存现状的影响外还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贵琼语借词进入目标语,为了合符目标语的音系特点和结构借词音系需要改造,在改造中基本遵循借词音系理论模型。根据上文可知借词理论模型各有特点也各有劣势和制约,借词音系改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音系规律知觉相似和凸显性上主导着借词音系改造,但不可否认OT理论同样作用于音系改造,因此在词汇借入过程中,其音系没有固定到哪一种理论模型,甚至有时可有多种因素作用于借词音系改造。

贵琼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音系上有其固有的音系规律,固有音系规律主导借词改造的过程,这应是最合乎直觉的可能性。借词音系改造中通过知觉相似性和知觉凸显性通过体现贵琼语的音系固有规律。贵琼语音系统基础要素如元音、辅音问题、音节、声调等和其他语言的存在一定相似和差异。贵琼语词汇中无辅音韵尾居多,以元音结尾的占95%以上,学者马学良和孙宏开等曾指出在收集的贵琼语材料中都没有辅音韵尾,另外鼻化元音是贵琼语独特音系特征又一体现,因此有辅音尾韵汉借词在音系改造中通过无辅音韵尾但却以鼻化元音结尾来反映贵琼语这一独特音系规律,例如“拜年(pi53i33),革命(ke55mí33)”。贵琼语里的辅音分清浊,送气与不送气,由于汉语没有浊辅音,汉语借入过程中借词要合符目标语的音系要求,很多借词有了新的音系特征,如“苦瓜(khu53ku55)”kh,k的区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通常情况下语言学中常把清不送气音当成清送气音的变体,但按照贵琼语音系规律,清送气与清不送气是具有不同音位特征的辅音,因此清送气辅音的特征标志是基准音加h音,如kh,th,ph等。

音系规律主导借词音系改造过程,但在此过程中有些借词的音系改造基于语音的对应、音系的对应,这源自上文提到的语音、音系的观点。语音对应是纯粹语音声学符号对应和转换,其基础是知觉或感知,例如:火车(xo53tshe55)记得(ti33te55),贵琼语辅音,xtsh,t,与元音o,e,i和汉语辅音从纯粹语音符号的相对应,从贵琼语出发,感知汉语的声学符号,因此,汉语辅音d直接转换成清不送气音t,虽不是一一对应,但从其发音上相似性看到语言的联系。知觉的观点即语音的观点,从藏借词“花mi33nto53嘛呢旗nu55nd53”中可以看到这中知觉相似体现在复辅音上。Silverman从知觉和操作层次上详细阐释了词汇借用过程,强调借入者所感知的音段,在操作中根据本族语的音系系统进行表层输入匹配知觉层次表征和操作层次表征接口是否一致可以解释相同的输入形式但在不同语言中被不同方式感知并获得不同表征。不可否认听觉感知在借词音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基于听觉感知的改造,其借词音系改造本质是对声学符号信息输入值进行最小程度的转换,它不涉及对词的语音结构以及这一结构在大脑中的分类阐释。知觉相似性在借词过程中,通过和目标语相似结构被人感知,通过“知觉映射假设”(P-map Hypothesis)来解释借词借入过程,即在满足借入语音段特征、语音配列限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借入语与源词的语音相似问题[12]。比如:总路线(tsõ53lu35i35),铁路(thie55lu33),音节数,单元音与复元音等音段特征与语音符号的最大相似性的匹配较好地把借入词进行音系改造,使之从音、形、意等得到最大的满足。值得一提的是,知觉相似性还体现声调的改造,贵琼语和汉语一样是声调语言,但其语调描述和调值和汉语差距较大,一般情况下汉借词进入贵琼语其声调进行了如下改造,阴平调读高升调55,阳平调读中平调33,上声调读高降低调53,去声读高升调35,例如思想(s55i53),篮架(l33i35)。音系的对应是指借词音系改造基于抽象音系特征层级上的对应,通过音系特征能够较好地区别所借语言与本族语的音系结构与范畴,将实际的语音形式抽象于表层语音信息之外,通过借词音系的内在结构、深层结构来体现实际音位的本质[13]。贵琼语的音节结合形式共十一种,主要是形式是单辅音+单元音或复元音、复辅音+短元音或复元音构成,介音存在于复元音中,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元音或辅音构成音节。例如:双音节词“政府(ts35fu53)”,fu53在声调只改变,而“zheng”在汉语中是由辅音+主元音+辅音韵尾构成音节,在借入过程中,把深层结构体现于音位和音节上就可以实现如下改造,从“辅音+主元音+辅音韵尾”到“辅音+鼻化元音”,从表层的语言形式和深层的语音结构体现贵琼语的音系范畴。

OT模式对借词音系改造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前文所述,尽管优选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其音系研究的主导地位是不会轻易被动摇。该模式优点在于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来探讨借词音系的改造过程,即学者们提出的“最佳配对”法,通过优选论的架构,直接将前述“语音”、“音系”的动因形式化为制约[14]。每个借词通过一定输入形式借入,在这个过程中语音、音系又或者形态变化,借入者感知到语音符号信息经过大脑处理而固化成目标语音系形式,究竟其在哪一层因其相似而被感知?下面通过比较贵琼语和汉语音节结构示意图来探寻其借入机制。贵琼语词汇a. 姜(tiã33)音节结构如图所示,音首声母(O)与韵母(F)构成的音节,传统音节结构理论中介音(G)一般不包括在押韵组成里,贵琼语复韵母中常常以介音(G)和主元音构成韵母,因此ɑ?既是该音节音韵的体现,亦可以代表该音韵的韵核(N)或韵尾(C)。汉语词汇b.姜(jiang)音节示意图,音首(O)无分支,韵母(F)包括不是押韵单位的(G)和该音节的主干音韵(R),除韵核(N)外,每个节点下只有一个音段(x),韵核是成分结构,因此最大可以有两个音段,如双元音/复元音。韵核后可以有韵尾(C)

a. 姜(tiã33) b.姜(jiang)

从贵琼语树形结构可以得出其音节特征:声母O有复辅音存在;押韵单位不包括介音G;韵 R 是一个成分结构;韵核 N 是一个成分结构,最大可容纳三个音段(三合元音);鼻化元音取代韵尾C。根据此特征,贵琼语音系机制在引入外来音节时,形成了音系制约条件来检测、调整、改造借词音系,即:

1.Complex (+nasal,-labial)consonant cluster in syllable音节中可以有复辅音,并且只能由鼻辅音构成。

2.NOCODA-*CON(nasal)V(nasal Vowel) ) no coda 没有辅音尾韵, 取代以鼻化元音。

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这种对表层形式合格性所提出的肯定性要求和否定性限制,形成了语言之间的差异。借词音系改造也是这些制约互动所得的结果,经典生成音系学理论是以改写规则为主体,通过从底层到表层的串行有序推导,最后得出合格的输出形式。因此借词音系改造根据目标语音系改造条件限制来制定改写规则并对外来输入项进行一定程度的转换操作来改变其既定的音系规则以顺应目标语音系,贵琼语音系改写规则不依赖与其表层语音形式,从底层串行推导。对于相对制约条件Complex(+nasal,-labial)只是对有复辅音的借词声母的限制,虽然上文对辅音韵尾问题的讨论,也曾有学者指出贵琼语辅音韵尾的存在,并在借词中主要体现n,鼻音韵尾,然而在实际贵琼语语料中几乎没有,因此Nocoda没有辅音韵尾的限制可以被认为是借词音系制约条件的主体部分,如果借词中有鼻辅音韵尾借入过程中要么失去辅音韵尾,要么变读为鼻化元音,例如 “门神(me33s33)”。要理解借用过程中目标语相对于源语言结构所做的音系改造,需要正确理解以规则为基础串行推导模式到以制约条件为基础并行处理模式的转变过程。音系规则或制约条件的能产性可由借词来测试并为音系研究提供重要实际证据。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音系改造理论模型外,其他因素对借词音系改造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普遍语法的预设值中所提及的借词的声调采取“清高浊低”的指派方式符合普通语法和人类语言规律[15],在贵琼语中也同样适用。其次借入管道也会对借词音系有一定影响,贵琼语中一些汉借词是从某些汉语方言借入,这种非语法因素需要排除,例如:“堤坝”即方言“坝坎”(pu53kh35),书写形式上的差别如:“忤逆wu33e53或v33e53”, lí33t55或lí33t55,从形式上两个借词的拼写形式不一样,其体现的借词音系特点也不一样,这一方面体现了借词音系规律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借入者的双语程度与借词音系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以上讨论的借词音系理论模型在借词音系现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大量语料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当然我们也会列举一些反例,这恰恰说明各理论模型是不断推进和修正的过程。

结 语

贵琼语从发现到发展短短不过50年左右,语言接触中产生大量借词,而这些借词有些能够从语音形式上和实际发音上看到源语言的痕迹,有些借词在音系上已经完全转变成贵琼语固有形式,当然,在借词音系改造过程中源语言语音特征也不同程度发生改变。多种借词音系模型在借词借入过程中常常共同作用于音系改造,从上面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实际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贵琼语借词音系改造不是一个单一映射的过程,在贵琼语固有音系规律下,通过语音对应、音系对应,以及OT最佳配对等方式能够对绝大部分贵琼语借词音系进行改造,然而借词音系改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决定其最终是否成功改造。因此在贵琼语借词音系改造过程中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有待探讨。

[1]谢丰帆. 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J].当代语言学, 2014年第3期,p358-371

[2]Kang, Y. Loanword phonology. In M. van Oostendorp, C. Ewen, E. Hume and K. Rice,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honology[M].Hoboken, NJ: Wiley-Blackwell. 2011,p2258-82

[3]王嘉龄.音系学百年回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p8-13

[4]于辉. 借词音系学研究二十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pP59-65

[5]Silverman, Daniel. Multiple scansions in loanword phonology: Evidence from Cantonese [J].Phonology, 1992(9), 289-28

[6]Lacharite,D.,Paradis,C. Category preservation and proximity versus phonetic approximation in loanword adaptation[J].Linguistic Inquiry,2005(36)

[7]Iverson, G.,Lee, A. Perceived syllable structure in the adaptation of loanwords in Korean [D].Unpublished M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2004

[8]Prince,A, Smolensky,P. 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Oxford: Blackwell,1993

[9] 宋伶俐.贵琼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p43-44

[10] 黄布凡.藏缅语族语言词汇[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pP50-90

[11]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编写组.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p146-364

[12] Steriade,Donca. The phonology of perceptibility effects: The P-map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constraint organization [A]. In Hanson,K. and Inkelas,S.(eds.)The nature of the word [C].151-179. Cambridge: MIT Press. 2002,2008

[13] Rose,Yvan,Demuth,Katherine.Vowelepenthesis in loanword adaptation: representational and phonetic considerations [J].Lingua,2006,116

[14] Kenstowicz, M. Salience and similarity in loanword adaptation:A case study from Fijian[J].Language Sciences.2007,29,316-40

[15] Hsieh,Feng-Fan.,M. Kenstowiez.Phonetic knowledge in in tonal adaptation: Mandarin and English loanwords in Lhasa Tibetan[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2008,17,4:279-97

[责任编辑:陈光军]

Study on Loanword Adaptation in the Guiqiong Language -Based on Loanword Phonology Theories

YUAN Li

Loanword phon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odern phonology study, and loanword phonology theori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phonology,the phonetic system and phonological perceptual salience etc., however, phonetic approximation,phon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perceptual salienc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borrowing process. Optimality Theory became the ma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oanword phonology, which however is one of theories for loanword adaptation. Therefore, to some extent, perceptual saliency in phonology,phonetic system and best match based on OT constraints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the loanword adaptation of some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such as, Guiqiong language, meanwhil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honology factor in Guiqiong language dominates the loanword adaptation, as well as the other factors, such as, OT constraints and non-grammatical factor.

loanwords;phonology theories;Guiqiong language;loanword adaptation

袁 利,四川民族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H214

A

1674-8824(2016)06-0062-07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族群接触下语言变化研究——以贵琼语借词使用为例”,项目编号:13SB0192。)

猜你喜欢
韵尾音系借词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