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院人力资源优化研究

2016-03-09 06:57熊小叶高翔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优化

熊小叶 高翔

摘要:经济“新常态”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种种挑战,设计企业需主动优化配置内部人力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传统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HN院为例,分析其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其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总体开展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人力资源优化措施,旨在为“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HN院 人力资源 优化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向“新常态”转型和过渡,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结束了普遍高增长的“黄金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变更、技术颠覆革新所带来的种种挑战,设计企业纷纷响应内外形势变化,积极探索革新业务发展模式,主动优化内部人员结构,提高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期轻装上阵,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以HN院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阐述了HN院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新常态”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二、HN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HN院历史悠久,建院逾60年,为住建部颁发甲级勘察设计和城乡规划编制证书、发改委颁发甲级工程咨询证书、商务部授予对外经营权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5.6%以上。

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如何充分激发并发挥其潜力,适应当前业务转型、集团化管控和将来上市的需要,是HN院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受企业文化影响,除本人主动离职外,HN院各部门员工很少有流出,同时因部门壁垒的存在部门员工的跨部门间流动也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不胜任岗位人员无法及时有效退出,也无法实现跨部门间的合理流动。

一直以来,HN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重心多集中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上,对如何让员工“退出”,即如何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淘汰从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人员队伍日益臃肿、员工竞争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可见,优化现有人员整体结构,推动内部人才有效流动,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常态机制,形成竞争、流动、组合和淘汰的动态格局,保持人才队伍合理结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无疑应作为HN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HN院人力资源优化总体思路

HN院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优化人员整体结构为目的,完善员工退出机制为手段:一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盘点,分析部门现有人员结构、确定人员结构合理比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优化,保持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动态均衡;二是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根本,将其与其他员工退出管理相关制度实现无缝对接、形成管理闭环,树立竞争和危机意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常态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1.人员结构优化思路

由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当前生产形势和今后发展需要,进行部门人力资源盘点,确定合理人才结构比例,分层级进行优化。

(1)职能部门优化思路。职能部门应对部门各岗位职责和人岗匹配度进行分析,结合岗位价值、工作饱和度、个人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对其中人岗不匹配的人员进行岗级调整、岗位调整和内部流动,对不胜任岗位的人员及时优化或退出。

(2)生产部门优化思路。就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特点可以从职称、注册、学历、专业、行业经验、项目经验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但由于每个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的人员素质结构往往也存在差异,故难以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通过多年实践和积累,HN院已基本形成以设计人员等级为核心的技术人员发展通道,并规定一级设计师比例不超过本专业人员基数的20%,一级设计师与二级设计师之和的比例不超过本专业人员基数的60%。

基于以上分析和HN院实际情况,生产部门应以设计人员等级作为主要衡量维度,同时适当结合职称、注册等维度来考虑,进行人力资源盘点和人员结构分析,再分层级确定须优化的人员比例、最终名单以及具体优化方式(如降薪、内部流动、岗位调整、脱岗培训、解除劳动合同等)。

2.退出机制完善思路

目前HN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已有许多关于员工退出管理的条款和规定,但因好人文化存在、内部管理不到位、重奖励轻责罚等原因,这些制度往往运用非常有限或基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常态机制。因此,需要梳理现有员工退出管理相关制度和条款,实现相关制度和条款的无缝对接和配套使用,由重奖励轻责罚向奖罚严明转变,强化员工竞争和危机意识,真正建立起员工退出管理常态机制。主要由以下几点:

(1)完善招聘甄选和录用,从严把好人员“进口”。明确规定建立部门、人力资源部和高层领导“层层把关”的招聘需求审批流程,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业务发展趋势动态控制人员招聘规模,对业务下滑严重的业务板块或生产部门以及职能部门原则上从严从紧。

(2)完善试用期和见习期管理,严格试用期和见习期考核。加强对新员工和见习生的试用期和见习期管理,充分利用试用期和见习期综合考评其知识、技能及态度,对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尽早采取退出措施。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强制末位淘汰。明确规定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针对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要求部门在不同群体和不同层级的人员中进行强制分布,并规定部门强制淘汰比例,同时以此作为部门的绩效指标之一。

(4)强化绩效考核(含项目考核)结果运用,与其他退出管理相关制度配套使用。明确规定部门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项目考核为“差”)的员工,分别适用降薪、内部流动、岗位调整、脱岗培训、解除劳动合同等具体退出措施。

(5)完善考勤和休假制度,强化劳动纪律管理。完善考勤和休假制度,对严重违反考勤或休假制度以及严重违反企业劳动纪律、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声誉影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情形的,严格按相关制度办理。

四、HN院人力资源优化具体措施

1.实行内部流动或岗位调整

对需要优化或不胜任岗位的人员,优先采用内部流动的方式进行分流,即对原用人部门明确不再留用,有新用人部门愿意接收的,由本人申请办理内部流动手续进行分流。

对无法通过内部流动找到新用人部门进行分流的,可以实行岗位调整重新安排工作,无法安排其他工作或员工本人不接受重新安排的工作的,由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强制解除劳动合同。

2.实行脱岗培训

对内部流动或岗位调整都无法实现优化或退出的人员,可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行脱岗培训,本人做好工作交接后,提交人力资源部组织集中脱岗培训。对其中未能按要求参加培训或不遵守培训纪律的员工,人力资源部根据院考勤制度相关规定及时解除劳动合同;人力资源部定期组织脱岗培训考核,对其中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组织重新竞聘上岗。

该措施的优点在于,对员工进行脱岗培训可以降低岗位用工成本,从而降低因不遵守培训纪律或培训不合格而采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基数,有利于离职成本控制。其缺点在于,需要针对脱岗人员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并组织培训资源。

3.解除劳动合同

对需要优化或不胜任岗位的人员,采取内部流动、岗位调整、脱岗培训三种方式都无法有效实现分流的,可以采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分流。

(1)劳动合同未期满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员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1)员工主动提出辞职,部门同意,人力资源部办理解除合同相关手续。2)部门劝其主动辞职,人力资源部办理解除合同相关手续:由部门领导负责约谈,人力资源部配合,劝其主动辞职,妥善处理并做好思想工作。二是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部门与员工进行面谈,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人力资源部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手续。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合同将要到期的员工,部门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员结构特点统筹考虑,原则上从严从紧,对专业能力较差、工作态度不好、表现平庸的员工,在其劳动合同期满时及时终止劳动合同,从而达到退出的目的。

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一次性解除劳动合同,达到了彻底退出的目的。但其缺点是除本人提出辞职外,采用解除劳动合同方式分流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解除成本往往较高。

4.鼓励内退

完善内退制度,适当放宽范围,鼓励老员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享受退休待遇。其优点是:相对而言,鼓励内退是更加双赢的人员结构调整或不胜任岗位人员退出的方式之一,可以实现服务年限较长、年龄结构较高、且薪酬水平比同技能员工更高人群的有效退出。其缺点是:适用人群有限,同时会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院成本。

5.重视相关法律风险预防

众所周知,人员结构优化和员工退出管理是一项敏感而又艰难的工作,处理不当轻则引起员工不满、内部不安定,重则导致劳动纠纷或法律诉讼,连累企业声誉受损,故在开展本项工作时,要严格适应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要求,注意法律风险防范。具体如下:

第一,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慎重,尽量不要违法解除。第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负有举证责任,须证明员工不胜任岗位。第三,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须履行合法程序,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如果是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工会要求用人单位纠正,工会同意后才能解除。第四,劳动纠纷最好是协商解决,因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当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仲裁会往往会要求用人单位再给劳动者一定的补偿,这将无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离职成本。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无疑是一项长期而动态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和不断完善。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生产形势和今后发展需要,HN院开展了人力资源优化研究工作。本文以HN院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阐述了以优化人员整体结构为目的,完善员工退出机制为手段的总体优化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内部流动或岗位调整、实行脱岗培训、解除劳动合同、鼓励内退、重视相关法律风险预防等具体优化措施,旨在为“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优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