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2016-03-09 06:57闫一菲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利润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此准则。新准则的制定是根据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入世以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变化便是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及货币市场交易等方面展开分析,进一步说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利润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利润

财务会计是系统全面地核算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流动的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向企业领导者、外部投资人、利害关系紧密的债权人等供给重要的经济信息,以此来影响他们的决策。所以,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准确性、客观性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质量,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准侧和标准来衡量和规范。

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质控信息的品质。而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在各大上市公司中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其他企业也同样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新的准则不论在体系上还是在标准上都基本与国际接轨。虽然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但基本内容和以往的改革方向一致,继续重点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并且计量利润将包含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交易的所有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其次,是交易的双方必须是自愿交易。第三,可以是双方真实交易的市场价,也可以是虚拟价格。在全球市场经济调节的今天,不论是政府部门或是金融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并通过公允价值不断确认,既能科学的评估市场风险,又能为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提供客观的信息。

一、利润的含义

1.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下利润的含义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下的利润是指经济状况在收益期限前后没有发生明显差距的前提下交易和支出的最大金额。比如,某企业中标项目为旧小区锅炉改造,当年通过改造报废的锅炉获利1200万元,但同时由于旧小区供暖系统庞杂并且旧的锅炉吨位小,新购置的锅炉同期价格又大幅上涨,因此折去了600万。这样一来,该企业此次的利润总额就是600万,600万的维护费用就是该公司的“持产损益”。过去的会计准则中是不考虑“持产损益”的,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后,因为加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条,所以所获取的利润的信息量较之前变得更为具体和丰富。这一点对于投资者和决策层来讲是十分有益的,因为获得的信息含量越多,越利于做出有利于企业、公司的发展和利益。而采用新准则后,新获得的利润实际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营业利润;第二层是利润总额;第三层是净利润。而新加入的公允价值其价值的变动将直接作用和影响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又直接影响净利润及利润总额。

2.新会计准则下利润的变化

首先,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后,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有关概念。其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概念。新的利润计量要减去当期的费用,并将损失和利得纳入其中,丰富了利润的信息含量。其次,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后,利润的计算又新加入了公允价值变动值。再者,新准则下利润报告将利润收入统一划分为营业收入、成本、税金和费用,并将利得和损失划开公布。

二、公允价值的概述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其资产和负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自愿进行公平交易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本身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公平交易

新会计准则中强调强调公允价值交易的公平性,交易双方必须是在熟悉市场和自愿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你,只有秉承公平交易,才能谈及公允价值,否则就无从谈起。

2.持续经营

为了保证公允价值交易能够在双方公平和自愿的前提下,企业的主体经营活动应无限期的持续下去,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被清算、解散等变故而影响。而在非持续性经营中则无法实现公允价值交易的公平性和自愿性。

3.完全市场

为了减少外在因素对公允价值的影响,交易双方都需要将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都考虑到,因此公允价值的市场性必须是一个完全市场。

4.估值性

公允价值的估值性取决于适用市场的活跃性,如果适用的市场较为活跃,那么交易的市场价格便是公允价值最好的计量依据,如果处在不太适用的市场,由于市场不活跃,没有大量的交易,那么公允价值就需要估计了,可以说这是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点也是一个缺陷。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1.利润在一定准则范围内得到了提升

新准则下,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可以提升收益水平,并能在当期利润表中直接反应出来;具有商业性质且可靠交换资产公允价值的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在当期利润表中直接反应出来;新的准则还允许公司股权长期投资,这样一来若投资成本低于公允价值时,可将其差额算入当前损益,在不超过10年的基础上,逐年计入利润。借款范围在新会计准则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降低了借款的门槛和条件,此外,符合资本化要求的资产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展。例如,固定资产可以扩展为房地产及存货,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以房地产或以制造业为主营企业、公司的正面效应,对提升利润空间,减少损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准则通过摊销及延长期限来实体化无形资产,这样一来就可以选择性的将其开发费用资本化。一般来说,开发项目在企业的内部研发阶段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其费用的资本化过程也可以分为两阶段来分别进行。研究阶段的经费过程一般是以当期损益的划分和计入为支出,而开发程式阶段的经费过程才是其费用支出可以资本化的阶段,但费用的资本化过程必须符合准则相关性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想要改变经营资金的流通以及投资方向,则必须重新划分资本化资产的不同阶段。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对摊销年限却没有详细规定,因此,对无形资产资本化的摊销则由其期限决定,而其期限的长短则进一步决定着企业的利润。

企业的合并由权益结合来同一控制,其在合并时将每一方从合并这一期的期初到合并当日期间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以及利润都反映在了合并利润表上,这种合并一般都会使合并方的合并利润增加,使得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做的更大更强。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采用购买法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的当天购买方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合并时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对价付出的资产。当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合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除此之外,合并的成本比被购买方可以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大的时候,其账面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对其不再进行摊销,但是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需要对此商誉每年最少进行减值测试一次,如果发生了减值的商誉,需要将减值损失进行计提。

新会计准则规定应系统地在一定期间内对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作为收益处理,而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实际企业实务中,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的这种情况将会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本期所得税,这样就会增加本期利润。

2.利润受部分规定的影响下降

不管是企业或是上市公司,其利润的下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股份分股支付,通过授予权益工具的方法,企业和公司可以轻松获取职工或者是其他方所提供的服务,当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具有合理的公允价值时,必须将其作为相关性成本或费用计入计量,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公司的利润。二是资产的盈亏,对盈亏资产的计量新准则也作出了规定。比如固定资产、商誉等,一旦经过计量确认后,就无法再转回了,倘若再进行新的会计处理只能等待资产重新处置的时候。

取消了后进先出和移动平均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这样选择的范围就缩小了。不同的选择对利润就会有不同的影响,也就是会出现不同的存货价格波动。当公司或企业对上涨时期的存货价格采用后进先出的计量计价法时,就会增加当前的销售成本,使得利润虚减;当公司或企业对上涨时期的存货价格采用先进先出的计量计价法时,就会减少当期的销售成本,使得利润虚减。当公司或企业对下降时期的存货价格采用后进先出的计量计价法时,销售成本就会减少,利润就会增加;当公司或企业对下降时期的存货价格采用先进先出的计量计价法时,销售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

对投资的交易性证券如股票,在获取时去计量成本,而对期末的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则按照交易所公布的市场价格进行,若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则将其计入当前损益。除此之外,符合条件的衍生工具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也将进入表内计量。公司的利润受这两条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影响,利润的变化随着金融资产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市价的变化而变化。

新规则还规定成本模式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基准计量模式。但是有时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前提是要存在活跃市场,而且能够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如果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模式时,就不需要再对折旧或者是摊销进行计提,而是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是必须要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为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则作为当期损益计入。从总体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从会计信息方面来说还是比较可靠一些。

四、新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首先,新会计准则反映了我国有信心也有决心要和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公允价值已经被国际会计准则,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作为计量属性,而且作为首选的加以运用。现在衡量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会计是否国家化,国际化的程度又如何,就看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大不大,运用程度怎样。所以过去采用单一历史成本的我国会计准则,明显地被认为与国际,甚至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不接轨,所以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运用表明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与决心。其次,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运用,也说明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日益成熟,它将有利于我国提高竞争力从而参与国家经济。最后,作为基础准则中的重要一环以促进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成长发展以及不断发展都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反过来,作为基础准则的会计准则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会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其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公开、公平的信息基础,其良性发展都是建立在交易双方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公开的信息基础上自愿的完成交易,而所有这些信息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因为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决策高层都需要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来决定他们的下一步投资和决定。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剖析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之变化[J].会计之友,2007(3):62

[2]陈俊生,曾勇,刘晓王.公允价值基本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07(8):14-32

[3]吕献荣.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41

[4]洪娟.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及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12):2

[5]王颖.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11):42-47

[6]张林,于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2009(1):62-64

[7]周炳伟.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金融资产应用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2

[8]权琳、权莉.对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7):16-19

[9]丁和平.刍议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J].技术经济,2008(1):152

作者简介

闫一菲,1994,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二班,本科。指导教师:王丹。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利润
1—4月实现利润列前五位省份增长情况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