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6-03-10 03:22黄福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课外初中生个性化

◆黄福军

(吉林省长岭县第二中学)

初中物理小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黄福军

(吉林省长岭县第二中学)

物理学科实践性较强,而实验贯穿着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让初中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但是,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初中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在以课堂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实验,让学生利用课外小实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围绕课外实验简要分析了教师应如何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外实验教学的效率。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 个性化教学 实践思考

物理课外小实验所秉承的教学方式一定是个性化十足。教师只有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凸显个性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而言,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思维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帮助他们将小实验过渡到兴趣实验的助力。因此,教师要懂得将课外实验教学与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用个性化的思维找寻实验素材,探寻实验结果。

一、课前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体系复杂,各章节知识相互交织,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知识化难为易。但是,短暂的45分钟实验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疑惑,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导入和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前实验,提前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时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生理、心理特点。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都会因为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自学成果,所以开展课前实验活动是尤为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尊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时,需要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验素材,观察生活中的凸透镜。并提供实验室安排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识,拉近课文知识与自己的距离。当然,学生开展课前实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的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又如,“不能把电流表与电源串联”这个只是学生也很难领悟,笔者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通过滑动滑动变阻器来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滑动变阻器还没滑到A端,电流表就满偏了,这时候大多数学神跟会停下来,考虑继续滑动电流表是否会损坏的问题没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二、课堂实验,凸显个性化教学手段

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作为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确保自己的教学方式迎合初中生的需求。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划分学习小组,并针对每组的学习程度和特点进行授课。针对基础较弱的小组,教师需要以夯实基础为主。而针对学习能力较高的小组,教师则需要以挖掘其潜力为主。针对小组特点进行授课既能尊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更能让初中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协作沟通能力。

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个性划分学习小组之外还需要使教学内容趋向个性化。在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选择性的教授学生知识,而不是全盘按照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教学内容按照难度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线索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根据内容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初中生明确物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学习时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选择地接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物理教师除了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凸显个性化之外,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初中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张扬个性,表现自己。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思维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物理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习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这样既能尊重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时,有的学生会提出:“那是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区分点在哪?”当学生提出这几点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要肯定他的说法有道理,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实践验证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教师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再引导学生用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实践中也会加深自己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知识的印象,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课后实验,巩固已有成果

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以外还需要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实验,让学生用实验巩固已有成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时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部分的物理实验步骤较为复杂,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讲解时也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使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利用课后实验突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光的折射与反射”,课本已经涉及到了有关这部分知识的实验步骤和最终结果。但是,学生只有通过实验之后才能准确掌握实验步骤。所以,教师在讲解完“光的折射与反射”之后需要让学生开展课后小实验,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课外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开展物理课外小实验,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需要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试验中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以此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进程。

四、动手制作,感受实验魅力

对物理实验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实验素材和实验器具。但是,如何一味地依靠实验室里的器材进行实验,会降低学生实验的兴趣,学生无法感受自主动手,制作,探究的过程,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器材对于实验而言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又一手段,教师便应该将动手制作贯穿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三个环节当中,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进行器材的选择。例如,在预习摩擦起电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相对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或用尺子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观察头发的状态;或撕一些碎纸屑,用尺子在衣服上进行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纸屑的状态。这两种实验方式都能直观的看到摩擦起电的现象,拉近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促使初中物理小实验实现个性化是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之一。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已经无法迎合初中生的需要。在形形色色电子产品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不安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而是想要探寻更年轻化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验方式。因此,物理教师完全有必要结合初中生的要求,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在三个环节中学会动手制作实验器具,感受物理实验的魅力。

[1]李国平.浅析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和体验[J].中学物理,2014,(05).

[2]古胜利.浅析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2015,(12).

[3]魏金毓.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2014,(01).

猜你喜欢
课外初中生个性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满课外班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