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中治疗乳腺癌验案举隅

2016-03-10 03:54崔一怡杨新中余谨文
光明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病案乳腺癌

崔一怡 杨新中 余谨文



△指导老师

杨新中治疗乳腺癌验案举隅

崔一怡1杨新中2△余谨文3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教改班2011级(武汉 430061); 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武汉 430061);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61)

摘要:目的总结杨新中教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经验。方法临床跟诊、记录病案、分析用药、总结规律。结果根据数百例乳腺癌患者辨证分型, 杨师认为虚者多为气阴两虚,实者多为气滞痰瘀。故治疗应标本兼顾, 临床以养阴清热,解郁散结为主。并总结出经典基础方。结论乳腺癌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都是比较乐观的,在临床上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疗上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此之外乳腺癌病人还应尤其注意心理治疗,应叮嘱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愉悦。总而言之,辨证准确、用药规范,方能施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关键词: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病案;专家经验;杨新中

杨新中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从师于杨教授,兹将杨师治疗乳腺癌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典型案例

1.1案1朱某,女,41岁,患者2004年12月14日初诊。其2004年6月13日由于“发现左乳肿块2月余”入院,查体示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2.0 cm×1.5 cm肿块,质硬,边界较清,活动度尚可,压痛(-),完善相关检查之后于2004年7月16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检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LN(0/21),反应性增生,ER(+) PR(-)Her-2(-)EGFR(-)。术后行CTF方案化疗,第一周期化疗后出现发热,皮积液及红肿,给予抗炎、抗病毒及支持疗法后好转。现发热,不咳,纳可,大便干结(多年)睡眠差,燥热。查:PE一般可,LN(-),舌红苔薄黄,脉沉弦,稍数,舌下静脉稍粗。辨证属肝肾阴虚,燥结肠腑。治宜滋阴润燥,养心安神。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神20 g,白术10 g,生甘草5 g,黄芩10 g,郁金10 g,合欢皮1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生地黄15 g,煅牡蛎20 g,延胡索10 g,瓜蒌仁20 g,炒柏子仁10 g,火麻仁10 g,酸枣仁10 g,山豆根15 g,陈皮10 g,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菟丝子15 g,女贞子10 g,鸡血藤20 g,知母10 g。上药10剂,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服用中成药:参芪十一味颗粒,一次2 g,一日3次。

二诊:2005年9月6日,患者服中药后做第二次化疗反应轻,查WBC正常,纳可,大便仍干结(长期),睡眠好转,近日右脸烫伤,皮肤轻微瘙痒不适。PE一般可,舌红苔薄黄,舌下静脉充盈,脉沉缓,时燥热。辨证属阴虚火旺,燥结肠腑。治宜滋阴降火,润燥通便。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苓20 g,生甘草5 g,郁金10 g,合欢皮1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生地黄15 g,黄芩10 g,知母10 g,炒柏子仁10 g,火麻仁10 g,生大黄(另包)3 g,柴胡10 g,菟丝子15 g,女贞子10 g,陈皮10 g,白鲜皮10 g,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煅牡蛎20 g。上药10剂,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服用中成药:金水宝胶囊,一次3粒,一日3次。

2006年10月17日—2010年7月8日多次于省肿瘤医院复查超彩,B超示左乳切除后,左胸壁未见异常显示,右侧乳腺轻度增生。双侧锁骨上、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在该期间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未曾间断。

三诊:2012年12月6日患者双手麻木但手臂不肿,下肢乏力,纳可,近日因家庭琐事睡眠欠佳,大便尚通。查: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WBC5×109/L,PE一般可,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缓。辨证属肝肾亏损,经脉痹阻。治宜滋补肝肾,通经活络。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神20 g,薏苡仁20 g,桑枝30 g,威灵仙10 g,桑寄生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莲房3个,当归10 g,郁金10 g,合欢皮10 g,夜交藤30 g,怀牛膝15 g,生地黄15 g,黄芩10 g,知母10 g,煅牡蛎30 g,陈皮10 g,丝瓜络15 g,炒柏子仁10 g,生大黄10 g,火麻仁 10 g。上药15剂,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服用中成药:健脾益肾颗粒。该患者已存活8年, 临床评价:治愈。

1.2案2患者杜某,女,59岁,2004年10月14日初诊,2004年7月16在黄陂某医院作左乳腺癌根治术,示浸润性导管癌,B超示左乳外上象限结节5×4 cm,LN9/38(+),ER(+++),PR(++),Her-2(-),术后化疗2次,反应重。后改服内分泌药加中药,并针对转移淋巴结进行放疗。现喘气,10月初至今咳喘加重,当地X片示肺部感染,不烧,用抗生素治疗效不显,睡眠差,纳尚可。查:PE一般可,面色黑,两肺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下肢微肿。辨证属痰热蕴肺,肾虚水泛;治宜清热化痰,利尿渗湿。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苓20 g,白术10 g,薏苡仁20 g,生甘草5 g,杏仁10 g,夜交藤3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桑白皮15 g,生地黄20 g,黄芩12 g,白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瓜蒌皮20 g,厚朴10 g,白茅根30 g,炙麻黄10 g,炒柏子仁10 g,鱼腥草30 g,北沙参20 g,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车前草15 g,垂盆草15 g。上药15剂,每日1剂,日服2次。

二诊:2005年6月10日,患者遵杨师医嘱坚持服用中药,于2005年1月16日复查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消失,但近日仍咳嗽,白痰,胸部不痛,左手活动可,不肿,纳可,睡眠欠佳,可平卧,二便可,腹胀,怕冷,PE一般可,LN(-)双眼发黑,右下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啰音,舌边紫暗,苔白,脉沉弦。辨证属肺肾阳虚,气滞中焦;治宜补肾纳气,降逆平喘。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神20 g,白术10 g,生甘草5 g,神曲10 g,杏仁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北沙参20 g,黄芩10 g,垂盆草15 g,桑白皮15 g,鱼腥草20 g,炙麻黄10 g,瓜蒌皮20 g,厚朴10 g,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淫羊藿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石见穿15 g,补骨脂15 g,枸杞子10 g。上药15剂,每日1剂,日服2次。

患者2006年7月18日—2009年6月19日之间曾每隔半年至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均报告双侧锁骨上、腋窝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乳房无肿块及乳腺增生。2007年3月5日B超示子宫萎缩,宫颈囊肿;2008年6月18日CT示双肺感染,服中药数月后报告显示感染消失。患者继续坚持服用中药加中成药,未出现明显异常。

三诊:2013年2月6日,前不久右下肢外伤,先腹胀,微咳,喘气,纳可,睡眠可,小便少,微肿怕冷。PE一般可,LN(-),两肺呼吸音减低,下肢微肿。两眼眶发黑,舌暗红,苔薄黄干,脉沉弦 手心热,双手活动可。辨证属血瘀阴亏,肾虚水泛;治宜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处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苓20 g,薏苡仁20 g,生甘草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黄芩10 g,生地黄20 g,车前草15 g,白茅根30 g,白英3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炙麻黄10 g,白芍20 g,北沙参20 g,延胡索15 g,当归10 g,怀牛膝15 g,枸杞子10 g,郁金10 g,炒柏子仁10 g,鸡血藤20 g。上药10剂,每日2剂,日服2次。该患者已存活9年, 且未复发及转移,临床评价: 治愈。

2 讨论

乳腺癌目前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在各种肿瘤之中的发病相对较缓慢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治疗。我在将近两年的跟诊期间收集了近百位乳腺癌患者长期中西医治疗的用药和疗效,对杨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予以总结。杨师认为,肿瘤是表现在局部的全身疾病,故治疗时应该局部治疗和全身性治疗相结合。西医方面,针对乳腺癌的治疗一般首选手术治疗,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来控制局部病灶。这些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作用。而中医则属全身性治疗的范畴,它在改善症状,控制疾病,稳定瘤体或带瘤生存,预防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此杨师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更佳。[1]

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杨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以及经络都有一定的关系。乳腺癌属中医学“乳岩”、“石痈”范畴。其病位在乳腺,但其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气血紊乱是内虚,内虚则邪乘虚而入。[2]

杨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且足厥阴肝经上布胸胁绕乳头而行,故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都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脉痞涩,聚结成核。”可见情志因素是乳腺癌发病和复发甚至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3]故杨师在处方用药时多加入一些疏肝解郁药如郁金、柴胡,行气化痰之品。肝气疏畅,则气血津液运行通畅,积聚可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3]。而现代医学对乳腺癌采取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极大的损伤了患者自身的正气,气血亏耗,脾胃受损严重。综上所述,杨师认为在乳腺癌发病各期都需要加入培补脾胃气血之品。

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李东垣《脾胃论》:“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且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3]。故杨师认为乳腺癌的治疗需结合辨证论治对肾进行调补。

根据数百例乳腺癌患者辨证分型, 杨师认为虚者多为气阴两虚,实者多为气滞痰瘀,故治疗应标本兼顾, 临床以养阴清热、解郁散结为主。

经验方:生黄芪30 g,葛根20 g,茯苓20 g,白术10 g,生甘草5 g,黄芩10 g,生地黄15 g,蜂房10 g,夏枯草15 g白花蛇舌草30半枝莲3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莲房3个,白芍15 g,瓜蒌皮10 g,延胡索10 g,橘核20 g,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郁金10 g,柴胡10 g,知母10 g,枸杞子10 g。其中君药为生黄芪,其味甘性微温, 归脾肺经, 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为补一身之气尤其脾肺之气之要药。其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的白术相配,相须为伍,用于治疗肿瘤各期脾胃气虚、卫表不固之自汗、纳差。白术又可与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茯苓相使配对,则湿去不伤脾,补脾不留湿,一补一渗,乃治水湿内停致脾虚之良药[4]。葛根其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有升阳举陷、生津止渴的作用,解肌透表使邪从外解;蜂房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半枝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陈皮味辛苦性温,作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和消痞散结、降逆止呕之半夏配伍使化痰的效果更显著。瓜蒌皮润肺化痰,利气宽胸;延胡索与橘核、夏枯草同归肝经共同起到利气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散结,郁而化热,故用生地黄、黄芩、知母清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补而不腻,攻而不过,攻补兼施,相得益彰。

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如因放化疗导致手臂肩背麻木不适者可用威灵仙、桑枝、木瓜,胸闷胸痛者用厚朴、全瓜蒌、延胡索;大便不通者用火麻仁、大黄,柏子仁泄热通便;兼见心烦易怒、口干尿黄、便干难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气郁化火之象,酌加栀子、黄芩、龙胆草等清肝之品[5];若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钩藤清热平肝[5];热盛伤阴者,加麦冬、百合、生地黄滋补肺阴;若嗳气、恶心、呕吐、脘闷不舒,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酌加半夏、陈皮、生姜以和胃降逆[5];失眠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若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易感冒,宜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脾虚湿盛泄泻或便溏者,加薏苡仁、炒扁豆、山药、芡实健脾祛湿;潮热甚者,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自汗盗汗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除此之外,杨师习惯让病人在煎药的时候加入化瘀散结之功的莲房以及清热散结的蜂房。因其形似乳房,取其以形补形之意。若患者处于乳腺癌后期转移至肺、骨、肝、脑,则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乳腺癌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都是比较乐观的,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疗上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此之外乳腺癌病人还应尤其注意心理治疗,应叮嘱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愉悦。总而言之,辨证准确、用药规范,方能施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姜胜攀.杨新中治疗肺癌验案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0):25-27.

[2]李家庚,屈松柏.中医肿瘤防治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71.

[3]王辉.益气活血法抗乳腺癌血道转移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论文,2012.

[4]姜胜攀.杨新中治疗肿瘤常用药对[J].吉林中医药,2010,30(4):289-291.

[5]刘亚娴,杨新中,陈信义.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2-26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1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9-1234-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陶春晖2015-04-2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病案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