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及药理分析

2016-03-10 05:41张春霞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炮制类药物

张春霞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及药理分析

张春霞

目的探析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原理及预防策略。方法在研究中药毒副作用产生原因、合理用药方法和中药药理机制基础上,分析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结果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有些药物还可刺激皮肤和引起体温变化等。应用中药过程中应严格注意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剂量,保证药材和制剂的质量等。结论正确认识和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严格遵照医嘱保证合理用药,以确保中药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

中药毒副作用;药理分析;预防策略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或指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1]。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多因毒副作用低、临床应用安全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毒副作用日益引起了医药学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分析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发生机理及预防策略,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药的构成

祖国中医学及中药学发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我国古代医学家经过深入实践和不断总结,推广应用的中草药有两千余种。中草药多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含有较为复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2]。在中药的各种成分中,有的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并能对疾病起到治疗或限制作用,临床上又将这种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如中药中含有的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或氨基酸等。

2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

2.1含生物碱类药物含生物碱类药物主要有川乌、草乌、雷公藤、马钱子以及曼陀罗、麻黄等。这类中药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其毒副作用机理是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中枢神经,影响心脏功能,并出现其它脏器的继发性坏死。严重者可使呼吸中枢中毒,患者出现呼吸麻痹甚至导致窒息。

2.2含苷类药物含苷类化合物的苷元含有毒性。含苷类化合物分为以下4种。

2.2.1强心苷类药物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小剂量应用可增强心肌作用力,但长期大量应用则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引起猝死,如洋地黄、八角枫以及万年青等。

2.2.2含氰苷类药物含氰苷类化合物经水解后可释放出氢氯酸等物质,其可抑制和损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如含有银杏酸和银杏酚的白果,以及桃仁、瓜蒂等均属于这种药物。

2.2.3含皂苷类药物含皂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时间应用可抑制呼吸,并对心脏、肾脏具有损害作用。少数患者可见溶血等症状。含皂苷类药物主要有黄药子、木通和商陆等。

2.2.4含黄酮苷药物含黄酮苷药物的毒副作用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症状,并可损伤肝脏。胃肠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肝脏损害主要以黄疸为主。含黄酮苷药物主要有芫花和广豆根等。

2.3含毒蛋白类含毒蛋白类药物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患者表现为呕吐剧烈及呕血和血尿等,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惊厥等症状,临床可见死亡病例。含毒蛋白类药物有江南子和大麻仁等。

2.4含萜及内酯类含萜及内酯类药物内服可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部分患者亦可引起肝细胞损害症状。本药外用时亦可产生皮肤刺激作用,患者出现体温变化。含萜及内酯类主要有艾叶和马桑等。

3 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策略

为了确保中药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必须在认识和了解中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原因的同时,切实掌握中药毒副作用的救治措施和预防策略,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3.1合理辨证用药

3.1.1合理辨证施治中药的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当则会使药症不符,进一步加重病情。在中药配制过程中,严格药物合理配伍可增加药效,提高治疗效果。反之药物配合不当或相互作用,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几率。

3.1.2准确掌握剂量一些特殊中药其活性与用法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擅自增大药剂会增加不良反应,但剂量不足或会减低药效,无法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此外,某些中药正常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但过敏体质的人则者可能出现过敏或中毒现象,因此,对老年或幼儿以及体弱患者要适当减低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1.3严格炮制加工中药通过炮制除了增加疗效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科学炮制中药,遵照医嘱进行煎服。中药必须进行加工、炮制以减低毒性后方可应用。特别是斑蝥、雄黄本身有毒,未经炮制则容易发生中毒,因此服用前一定严格辨别,避免误服误用,发生危险。

3.2掌握饮食禁忌某些中药在服用时,应严格禁食某些食物,如服用何首乌和地黄禁忌食用葱、蒜和萝卜等;服用茯苓禁忌食醋。同时,服用中药时还应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4]。

3.1.3保证药品质量中药包括特殊的药用植物,植物类中药的采摘、贮藏、炮制、调剂等过程都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应严格控制中药生产和制做过程,严格规范药物的应用种类、产地、生产、药用部位的等各个环节,从而保证药物质量。

3.1.4避免多药同服医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疗效,会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到起效快,作用迅速的效果。但由于有些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服用品种越多,中毒的几率就越大,甚至发生毒副作用。因此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药物,尽量避免多药同时服用,以防止出现配伍禁忌。

4 讨论

祖国医药学丰富灿烂,并在数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完整的理论和治疗体系。中医药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在应用中药过程中,首先遵照科学规律和用药指征,遵从医嘱,可有效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其次对特殊或毒性较强药物,要严格进行炮制。中药炮制方法主要有炒制(也叫火制)、蒸制、煮制法、水制法、炙法、发酵法、烘焙法、制霜降毒法、辅料解毒法等。经过严格炮制的中药,可有效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第三,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和用药途径,一定要因药、因人而异,正确掌握,安全使用[5]。第四,要严格遵照医嘱和个体情况和疾病程度规范用药,避免随意增加剂量和延长疗程。第五,避免盲目采用民间验方或者药酒治疗风湿病,如服用生乌头、生半夏的汤剂或泡制的药酒,以免导致中毒[6]。第六,服用中药过程中,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饮食禁忌,对炮制不合格药物应严禁应用,避免发生危险。总之,很多中药含有较强毒副作用,应严格遵循临床中药应用规范,避免发生危险。

[1]申青石.浅论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96-97.

[2]佟国莲,赵虹,马惠.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及药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46-147.

[3]高文学.中药炮制方法与降低中药毒副作用浅议.光明中医[J],2011,26(6):1275-1276.

[4]邹清波,王丽红.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J].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30(5):244-245.

[5]杨世雷.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与预防[J].光明中医,2011,26(5):1065-1065.

[6]陈燕清.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光明中医,2010,25(11):2131-2132.

中和医派基本学术观点

中医定义: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中医药五大特色: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中医药六大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造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养生总则三个字: 和则安

养生要诀三个词: 上善中和下畅

养心法则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养生方法四点:童心蚁食猴行龟欲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三点:主题是突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关键是充实中医药文化内涵重点是彰显中医药文化特征

临床学术观点: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

临床基本原则:慈悲为本仁爱为先一视同仁中和乃根

临床思辨特点: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达中和

临床基本处方:调气活血抑邪汤

中和医派临床三要:一要善于调气血二要善于平升降三要善于衡出入

中医“治未病”“三强调”特征:强调以人为本,防重于治,强调形与神俱,和谐平衡,强调天人合一,效法自然。

中医药文献研究“四有”原则:有渊源有依据有类比有归纳

中医药文献研究要有“四强”:可信性强导向性强实用性强拓展性强

——摘自《明医薪传——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西华 4666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68

1003-8914(2016)-03-0433-02

(本文校对:贾红亚2015-03-09)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炮制类药物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3)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静心的毒副作用